论苏轼的书法艺术特色、成就及其历史地位与影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203467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苏轼的书法艺术特色、成就及其历史地位与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苏轼的书法艺术特色、成就及其历史地位与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苏轼的书法艺术特色、成就及其历史地位与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苏轼的书法艺术特色、成就及其历史地位与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苏轼的书法艺术特色、成就及其历史地位与影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苏轼的书法艺术特色、 成就及其历史地位与影响苏轼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他多才多艺,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书法成就只是他所取得的多方面文化成就中的一个部分。历史告诉我们,任何门类的精神文化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且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的发展与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因此,我们考察苏轼书法思想的历史地位, 就必须将其置于苏轼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整体文化的大背景中来进行。 当我们将苏轼的书法思想放置于这个中国古代文化整体发展的大背景中来进行 考察的时候,便不难发现苏轼的书法思想在宋代文化发展和中国古代书法发展中 所具有的无以取代的历史地位。” 苏轼的书法特点

2、1、用墨丰腴。苏轼书法给人第一直观感就是丰腴。瘦金体以瘦闻名,而苏轼的 书法却是以胖为美。当然,环肥燕瘦,各人喜好不同。有人第一眼便喜欢上了苏 轼的书法,也有人对苏轼书法的第一观感不好。赵孟頫就评价苏轼的书法如“ 黑 熊当道,森然可怖 ” 。黄庭坚也认为苏轼书法用墨过丰。正因如此,在苏轼的书 法中,极少看到枯笔,飞白,而是字字丰润。苏轼的所有作品,皆有此特点。如 辩才老师帖、与董长官帖。 2、结字扁平。与殴体字形的修长相反, 苏轼书法的结字, 多呈扁平。这一特点, 在其赤壁赋、洞庭春色赋等作品中,都有突出体现。3、 横轻竖重。这一点充分表明, 苏轼书法明显受到颜体的影响。 这一书法特点, 在其

3、作品归去来兮辞中有明显表现。 4、笔画舒展。习过黄庭坚书法的人,都对他的书法中的撇捺的舒展有很深的体 会。而黄庭坚曾经是苏轼的学生,被称作是“ 苏门四学士 ” 之一。两人私交颇深, 苏轼的很多传闻趣事,都与黄庭坚有关。因此,苏轼的书法,应该对黄庭坚有影 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何处?研究苏轼的书法与黄庭坚的书法,不难发现, 在撇捺 的书写上,甚至在结字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很舒展。5、轻重错落。轻重错落,主要是指苏轼的书法,特别是行书中,字与字之间, 经常会出现用笔一轻一重, 致使字体一大一小错落分布的韵律感。如武昌西山 诗帖中的 “ 但见落日低黄埃 ” 一句,一大一小,错落有致。有时是几个字重,几

4、 个字轻,轻重搭配,同样给人很强的韵律感。如答钱穆父诗帖中“ 借君妙语 写春容,自顾风琴不成弄 ” 一句。 “ 借君” 二字重, “ 妙” 字轻; “ 语写春 ” 三字重, “ 容 自” 两字轻; “ 顾风” 两字重, “ 琴不成 ” 三字轻, “ 弄” 字又转重。6、大小悬殊。用笔有轻重,字体有大小,几乎是很多名家书法的一大特点。但 同一幅作品中,字体大小悬殊之大者,苏轼书法可谓独树一帜。如寒食帖中 “ 哭涂穷 ” 三字。这三字所占比例,比前一行中五个字所占的比例还大。这种字形 大小悬殊给人视觉上极强的冲击力, 实际上也表达了当时书写过程中的一种强烈 的情绪。这种情况,在武昌西山诗帖中也有体

5、现。7、妩媚天真。黄庭坚在与景道使君书中称“ 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 ” 。这种娟秀的韵味,让人看起来觉得自然率真甚至天真朴拙,毫无狂怪做作之意。加之丰腴的用墨,扁平的结字,观之犹如视敦厚贤淑之贵妇,望之未觉生疏,反而顿生一股亲近温暖之意。苏轼的书法思想是整个宋代文化一个部分,在整个宋代的精神文化中苏轼的书法思想是无以取代的。 当我们将苏轼的书法思想放置于宋代文化自身发展历程中来进一步来考察的时候, 就会更清楚地发现, 苏轼的书法思想在宋代的文化发展中,在苏轼本人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还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性。宋代是一个文人大有作为的时代, 我们知道, 即使在同一时代中, 各种

6、门类的精神文化的发展也往往是不平衡的。 单就个人的文化成就在宋代文化自身发展历程中的影响来看,苏轼在书法思想方面则无人可比。“宋学”的发展,起自中唐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历北宋,到南宋的朱熹方集前人之大成,在苏轼之前有王安石,与苏轼兄弟同时者也有程氏兄弟,朱熹“理学”一出,独尊“北宋五子”,尽废王安石之“新学”与苏轼之“蜀学”,苏轼毕生用力的三书经注,在南宋之后鲜有提及。 文学上,苏轼的综合成就虽然最高, 但在各种文体中也难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唐宋文章“八大家,宋有六家,苏门父子三人各占其一; 苏轼诗歌成就很高,而后来黄庭坚也自开“江西诗派”,与之比肩,并称“苏黄”;倒是他本人用力不算太大的

7、词作首开“豪放”词风,不过,宋词中尚有“婉约”一派与“豪放”词派相抗衡。苏轼,不但有一套相对完备而独具特色的书法思想,而且提出了充分体现宋代文化主流精神的书法主张,从而开启了左右整个宋代书坛的“尚意”新风。在宋代的重要思想家中,王安石“新学”、程朱“理学”在理论上都排斥人的个体性情, 强调天理至上、 唯理是尊, 因而也必然有重理义而轻文艺的主导倾向;欧阳修晚年好书,终无大成。因此,虽然苏轼本人也未必把书法看得太重,却于挥手之间,带动了宋朝一代书法的振兴。同时,苏轼的书法思想在古代书法自身发展历史中也同样具有无以取代的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书法数千年历史发展,若从文字形体的演变而言, 秦汉之间的篆

8、、隶之变是由古入今的分水岭,但是,若从书写工具的进步而带来的书法变化来说,汉末到魏晋又以纸张代替简犊的使用成为今体汉字书法发展中的一个具有质变地位的重要阶段。今天论者所谓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的独立”或“书法艺术的觉醒” ,实质上正是纸张普及使用带来的书写进步的结果。苏轼书法思想对书法自身发展的历史地位放置于魏晋以来古代书法发展历程中来考察。清人总结的“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中的前三句大略不错, 至于“元、明尚态”令人感到未免有些拼凑牵强。学界之所以对“元、明尚态”之论多有议论,其客观原因在于从元、 明两代书法发展历程中很难于找到一个足以标领这一历史阶段书法风向的共同主题,如赵孟顺

9、、 文征明、董其昌诸人的书法都曾在某一历史时期对书坛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他们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书迹,而不是思想性的理论性的,这种影响是有形的,很现实、很具体,同时也是有限的,很难像苏式一样以比较完备的思想去召唤一代人以不尽相同的书体样式共同支撑整个时代书法追求的共同主题。 如黄庭坚、 米莆的书体与苏轼的书体各不相同,但“尚意”的主题精神却十分统一,而且他们对书法“尚意”的主题追求又是高度自觉的。魏晋至唐的书法发展是一种以承继为主的顺延性发展的历史过程,由无定势发展为有定式,书写的法度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备,是比较自然的。而到了宋代, 书法的继续发展则面临着另外一种的问题,就是如何突破原本己经

10、发展得很完备的书写模式限制的问题,而不合前人规矩的书法发展要得到自己与他人的认同就必须有一套足于证明其合理性的说法。苏轼的雄才气度恰恰表现在这里。是他的书法思想为宋代人提供了一种书法上不随前人脚跟而自出新意的堂堂皇皇理由,它是令人信服的,便成了大家共同的书法追求。于是,宋代书法才有旗帜鲜明的主题,才得以以“尚意”而自立。苏轼对中国古代书法发展的影响与王羲之、 颜真卿也有所不同, 王羲之、颜真卿的历史地位主要取决于书迹的影响,而苏轼的历史地位则不能仅以书迹论之。苏轼书法思想对整个时代书法发展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看, 要大于他的书迹。 他虽然没有写过论书的专著, 但是,他提出的书法思想观点的影响力却比同时代的所有书法理论家的书法史论专著加在一起的影响还要大得多。 甚而可以说, 没有苏轼, 恐怕就没有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宋尚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