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湘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199079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湘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政治(湘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政治(湘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政治(湘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政治(湘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湘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湘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必修二 政治生活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框题一: 1 国家的本质: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2 我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4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主体的广泛性及权利的广泛性。 5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广大 人民群众利益得到实现。 6 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的表现:依法打击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及犯罪活动。框题二: 1 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的基准: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

2、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 3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3)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 框题三: 1 政治生活的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5)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 2 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3、(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学习政治知识。 (3)贵在实践。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框题一: 1 了解选举的几种方式: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 2 我国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的原因: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应采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选 举方式。 (2)根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口众多、幅员辽阔, 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 框题二: 1、民主决策的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 (2)公示制度。 (3)专家咨询制度。 (4)社会听证制度。 2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 (1) 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

4、决策的民主性。 (2)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与信心,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框题三: 1 农村村民自治: O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O 村委会的重要作用:带领村民实行村民自治,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 业,向政府反映村民意见,调解民事纠纷、促进村民团结和家庭和睦,维护社 会秩序、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等 2 城市居民自治: O 居民委员会: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 城市居民的

5、自治组织。 O 居委会的重要作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等。 框题四: 1 监督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 民主监督的几种方式: (1)信访举报制度。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3)舆论监督制度。(4)其他方式,如: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人厌监督员制 度等 3 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4 如何负责地行使监督权: (1)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 (2)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第

6、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框题一: 1、政府的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 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政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这是 我们的公民意识与政治素质的体现。 框题二: 1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2 政府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 政府如何使公民求助有道: (1

7、)开设热线电话 (2)设立信访部门 (3)推行电子政务 (4)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 框题一: 1 政府依法行政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民主法制建 设。 2 依法行政的措施: (1)政府依法行政要求:a 合法行政 b 合理行政 c 程序正当 d 高效便民 e 诚实 守信 f 权责统一 (2)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做到:a 加强立法工作,

8、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 规范执法行为 b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 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与水平 c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统一, 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3)谨慎行使权利,科学民主决策。框题二 1 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 督,社会和人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2 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1)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与减少工作失误。 (2)防止权力的滥用,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持清正廉洁。 (3)更好的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

9、(4)能够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一个有权威和公信力的 政府。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框题一 1 人大的职权:(1)立法权(2)决定权(3)任免权(4)监督权 2 人大代表的职权:(1)审议权(2)提案权(3)表决权(4)质询权 框题二 1 民主集中制的表现: (1)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表现为: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 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表现为: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利 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 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表现为:在中央的统一领导

10、下,合理 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 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 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 (3) 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速运转。 (4) 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框题一 1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 郑重做出的历史性选择。 (2) 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决定的。 (3)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一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才能始终 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

11、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设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的最充分的调动一 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 党的执政方式:(1)科学执政(2)民主执政(3)依法执政 框题二: 1 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框题三: 1 多党合作的基本内容: (1) 中共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 派是参政党 (2)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

12、 (5)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2 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1)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3)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 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框题一: 1 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2)民族团结(3)共同繁荣 2 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框题二: 1 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及各 民族在长期奋斗

13、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2) 民族区域自治具有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有利于保障少 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统一和谐的民族关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会事业的蓬勃发展。第四单元 当今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框题一 1 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利,是一个国家的生命与灵魂。 2 国家主权的两方面的特性。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 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利的独立性。 3 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框题二: 1 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1) 国

14、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冲突的根源。(3) 任何国家不得以维护本国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与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这是非正义,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发对。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框题一: 1 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框题二: 1 当今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2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框题三: 1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4)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 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 (1) 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 (2)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3) 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维护联合国的宗旨是我们的责任 与义务。 (4) 走和平发展道路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