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大题及名解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178079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大题及名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病理学大题及名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病理学大题及名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病理学大题及名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病理学大题及名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大题及名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大题及名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理学大题及名解病理学大题及名解2简述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1)渗出液:蛋白含量高;细胞成分多;浑浊,易凝固;密度高;见于炎症。(2)漏出液:蛋白含量低;细胞成分少;清亮透明,不易凝固;密度低;见于血液循环障碍3试比较脓肿与蜂窝织炎的异同。(1)不同点:1)脓肿: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局限性;破坏组织、形成脓腔;痊愈后易留瘢痕。2)蜂窝织炎:常为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常见与皮肤、肌肉和阑尾等;弥漫性,易扩散;痊愈后常不留瘢痕。(2)共同点:均为化脓性炎。1简答急性、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有何相同和不同点。相同点:均在心瓣膜上形成污秽的带菌血栓,严重者瓣膜可形成溃疡或穿孔。不同点:见表。急性、亚

2、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区别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细菌毒力 强(化脓菌) 弱(大多为草绿色链球菌)血栓大小 大 小 血栓累及瓣膜 在多累及正常的心瓣膜 大多累及有病变的心瓣膜 血栓脱落及影响 栓塞引梗死 栓塞造成脏器梗死 病程 短 相对长 影响 死亡率高,可产生急性瓣膜病 治愈率高,也可产生慢性瓣膜高 2试述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1)风湿性心内膜炎常累及心瓣膜,主要是二尖瓣,腱索和左心房内膜也可受累。病变早期,瓣(2)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反复机化,结果心壁心内膜粗糙、增厚,尤以左房后壁为著,形成所谓 McCallum 斑。(3)心瓣膜风湿病反复发作,可使

3、瓣膜增厚、变形、短缩,瓣叶之间部分发生粘连愈着,腱索也可短缩增厚最终造成慢性瓣膜病,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从而影响心脏功能。3简述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可表现为非特异性炎或肉芽肿性炎。典型病变分为三期:变质渗出期,即结缔组织黏液变性和纤维蛋白性坏死;增生期(肉芽肿期) ,即由纤维蛋白样坏死物、Aschoff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构成的 Aschoff 小体;纤维化期(愈合期) 。 的可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黄色条纹。镜下为大量泡沫细胞。(2)以后纤维斑块形成:为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也可为瓷白色。镜下,斑块表面为一5试比较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赘生物的病变特点。急性感染性

4、心内膜炎:常发生在原无病变的瓣膜,赘生物体积巨大、松脆、含大量细菌,破碎后引起含菌性栓塞和继发性脓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原有病变的瓣膜,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污秽灰黄色、质松脆、易破碎脱落、其深部有细菌团,赘生物脱落引起动脉性栓塞和血管炎。6简述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急性期:瓣膜肿胀,闭锁缘有串珠状单行排列的疣状赘生物,粘连紧密,不易脱落。后果:病变反复发作,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叶相互粘连,腱索增粗、短缩,导致瓣膜病。瓣膜表现肿胀,后出现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坏死。反复发作的结果,在二尖瓣闭锁缘上出现一排小的疣状血栓其主要成分为血小板和纤维素。小血栓机化不

5、易脱落。11、 、 、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那些血栓形成的条件有那些血栓形成的条件有那些血栓形成的条件有那些?病人大手术后卧床休息病人大手术后卧床休息病人大手术后卧床休息病人大手术后卧床休息, , ,如髂静脉内有血栓形成如髂静脉内有血栓形成如髂静脉内有血栓形成如髂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 , ,试分析可试分析可试分析可试分析可能的原因和条件能的原因和条件能的原因和条件能的原因和条件。 。 。 。3 个条件个条件个条件个条件: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的增加; 过程过程过程过程: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内皮下的胶原,血小板与胶原粘附;血小板释放 ADP、5-HT、血栓素 A2 等;A

6、DP、5-HT、血栓素 A2 等激活血中血小板,血小板发生变形,并互相凝聚;血小板凝集堆形成,凝血酶释放,激活纤维蛋白,网络红细胞和白细胞,最后形成血栓。12、 、 、 、简述简述简述简述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子的运行途径, , , ,如股静脉内有血栓形成如股静脉内有血栓形成如股静脉内有血栓形成如股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 , ,试分析可能栓塞在何部位试分析可能栓塞在何部位试分析可能栓塞在何部位试分析可能栓塞在何部位?若是股骨若是股骨若是股骨若是股骨骨折病人经急救后情况稳定骨折病人经急救后情况稳定骨折病人经急救后情况稳定骨折病人经急救后情况稳定, , , ,第第第第 2天突

7、然死亡天突然死亡天突然死亡天突然死亡, , , ,最可能的死因是肺脂肪栓塞最可能的死因是肺脂肪栓塞最可能的死因是肺脂肪栓塞最可能的死因是肺脂肪栓塞?栓子的运行途径:(1)静脉系统及右心栓子:来自体静脉系统及右心的栓子随血液进入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引起肺栓塞。 (2)主动脉系统及左心栓子:来自主动脉及左心栓子随动脉血流运行,阻塞各器官的小动脉内。 (3)门静脉系统栓子:来自肠系膜静脉等门静脉系统的栓子,可引起肝内门静脉分支的栓塞。 (4)交叉性栓塞:来自右心或腔静脉系统的栓子,在右心压力升高的情况下通过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到达左心,再进入体循环系统引起栓塞。 (5)逆行性栓塞:在胸腹亚突然升高时,

8、使血栓一时性逆流至肝,肾,髂静脉分支并引起栓塞。 若股静脉有血栓,栓塞部位在肺。股骨骨折病人,导致创伤性脂肪栓塞,脂肪栓子从静脉入右心,再到肺,直径大于 20um 的脂滴栓子引起肺动脉分支小动脉或毛细血管的栓塞;直径小于 20um 通过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静脉至左心达体静脉的分支,引起全身器官的栓塞,最常为脑的血管,引起脑水肿和血管周围点状出血。41、 、 、 、简述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简述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简述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简述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 答:变病特点:肾脏体积增大,表面充血,有散在、稍隆起的黄白色脓肿,周围见紫红色充血带,切

9、面肾髓质内见黄色条纹,并向皮质延伸,肾盂粘膜充血水肿,表面有脓性渗出物。 临床表现:发热、寒战、白细胞增多等症状,腰部酸痛和肾区叩痛,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膀胱和尿道的刺激症状,尿检查可显示脓尿、蛋白尿、管型尿,菌尿,血尿。 42.结核病基本病变的转归结核病基本病变的转归结核病基本病变的转归结核病基本病变的转归 结核病的发展和结局取决于机体抵抗力和结核杆菌病力之间的矛盾关系。咋机体抵抗力增强时,结核杆菌被抑制、杀灭,病变转向愈合;反之,则转向恶化。 (一)病变转向愈合 1、吸收、消散:为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合方式,渗出物经淋巴道吸收而使病灶缩小或消散。 2、纤维化、钙化:增生性病变和小的干酪样坏

10、死,可逐渐纤维化,最后形成瘢痕而愈合。钙化的结核灶内常有少量结核杆菌残留,吃病变临床谁属痊愈,但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仍可复发。 (二)病变转向恶化 1、浸润进展:病变扩大,并继发干酪样坏死。 2、溶解播散:干酪坏死物质发生液化,经气管排出,形成空洞。空洞内的带菌物质传播到其它部位,就形成新的病灶。结核菌亦能侵入血循和淋巴道传播到其它器官。 43、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怎样? 结核杆菌经呼吸道进入肺后,最先引起的病灶称原发灶,常位于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近胸膜处,病灶呈圆形,约 1cm 大小。病灶内细菌可沿淋巴道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肺原发灶、结核性淋巴管炎、

11、肺门淋巴结结核合称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特征性病变。X 线检查时可见哑铃状阴影。 44、 、 、 、继发性肺结核病有那些类型继发性肺结核病有那些类型继发性肺结核病有那些类型继发性肺结核病有那些类型?各有其特点各有其特点各有其特点各有其特点? 答:1、局灶型肺结核:X 线示肺尖部有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病灶。病灶境界清楚,有纤维包裹。镜下病变以增生为主,中央为干酪样坏死。 2、浸润型肺结核:X 线示锁骨下可见边缘模糊的云絮状阴形。病变以渗出为主,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病灶周围有炎症包绕。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A、肺内有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B、同侧或对侧肺组织,特别是肺下叶可见由支气管播散引起的

12、很多新旧不一、大小不等,病变类型不同的病灶。C、后期肺组织严重破坏,广泛纤维化、胸膜增厚并与胸壁粘连,使肺体积缩少、变形,严重影响肺功能,甚至肺功能丧失。 4、干酪性肺炎:镜下主要为大片干酪样坏死灶。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 5、结核球:结核球是直径2-5cm,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 6、结核性胸膜炎:分为:A、湿性结核性胸膜炎:病变主要为浆液纤维性炎。B、干性结核性胸膜炎:是由肺膜下结核病灶直接蔓延到胸膜所致。 、 、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可逆性损伤可逆性损伤可逆性损伤可逆性损伤(reversible injury):旧称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

13、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而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功能低下。 病理性钙化病理性钙化病理性钙化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ation):骨牙之外的组织中有固态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坏死坏死坏死坏死(necrosis):活体的局部组织、细胞死亡后出现的形态学改变称为坏死。 凝固性坏死凝固性坏死凝固性坏死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称为凝固性坏死。 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在结核病

14、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称为干酪样坏死。 坏疽坏疽坏疽坏疽(gangrene):是指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液化性坏死液化性坏死液化性坏死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易发生溶解液化。 机化机化机化机化(organization):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糜烂与溃疡糜烂与溃疡糜烂与溃疡糜烂与溃疡(erosion and ulcer):坏死灶较大不易被完全溶解吸收时,发生在皮肤黏膜的坏死物可被分

15、离,形成组织缺损,浅者称为糜烂,深者称为溃疡。 窦道窦道窦道窦道、 、 、 、瘘管瘘管瘘管瘘管(sinus fistula):组织坏死后形成的开口于皮肤黏膜表面的深在性盲管称为窦道,两端开口的通道样缺损称为瘘管。 空洞空洞空洞空洞(cavity):肺、肾等内脏坏死物液化后,经支气管、输尿管等自然管道排出,所残留的空腔称为空洞。 凋亡凋亡凋亡凋亡(apoptosis):也可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过程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在形态和生化特征上都有别于坏死。 14、 、 、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静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 、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血栓形成血栓形成、 、 、 、透明血栓透明血栓透明血栓透明血栓、 、 、 、栓塞栓塞栓塞栓塞、 、 、 、梗死梗死梗死梗死。 。 。 静脉性充血: 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淤血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又称微血栓。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