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化痰祛瘀汤合西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文库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172665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拟化痰祛瘀汤合西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文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拟化痰祛瘀汤合西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文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拟化痰祛瘀汤合西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文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自拟化痰祛瘀汤合西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文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拟化痰祛瘀汤合西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文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拟化痰祛瘀汤合西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文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拟化痰祛瘀汤合西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文库自拟化痰祛瘀汤合西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文库自拟化痰祛瘀汤合西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更新日期:2009-03-31 点击: 陈斯宁摘要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汤合西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选择 100 例患者随机分成 2 组。观察组 50 例,采用自拟化痰祛瘀汤为基本方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 50 例,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2%,2 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悸、下肢水肿、紫绀、湿音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1,P0.

2、05),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化痰祛瘀汤合西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较好。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化痰祛瘀汤;中西医结合疗法笔者自 1995 年1999 年,采用自拟化痰祛瘀汤合西药常规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 50 例,并与同期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 50 例进行对照观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0 例均为肺心病发作期住院病人,均符合 197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正的诊断标准1 。观察组 50 例,男 31例,女 19 例;年龄 5484 岁,平均 63 岁;病程 624 年

3、,平均11 年;级心功能不全 9 例 ,级心功能不全 14 例,级心功能不全 27 例;级呼吸功能不全 26 例,级呼吸功能不全 24 例;合并肺性脑病 4 例;合并肺部感染 50 例。对照组 50 例,男 32 例,女18 例;年龄 5183 岁,平均 64 岁;病程 523 年,平均 12 年;级心功能不全 8 例,级心功能不全 14 例,级心功能不全 28例;级呼吸功能不全 28 例,级呼吸功能不全 22 例;合并肺性脑病 4 例;合并肺部感染 50 例。全部患者均无上消化道出血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2 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方面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1.2 观察项目 临床主要

4、症状与体征:如咳喘、紫绀、精神状态及心肺体征、心功能、肾功能及肝损害,舌质、舌苔及脉象的变化。逐日记录。客观指标检查:包括心电图、胸片、电解质、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2 治疗方法2.1 观察组 中药用化痰祛瘀汤,药物组成:葶苈子 10g 桑白皮 15g 全瓜蒌 10g法半夏 10g 杏 仁 10g 赤 芍 15g丹 参 20g 桃 仁 10g 地 龙 10g陈 皮 6g 甘 草 6g每日 1 剂,水煎 2 次,各 150ml,早晚分 2 次服。随症加减:痰黄稠难咯者加鱼腥草 20g、川贝母 10g;痰白清稀量多者加干姜6g、细辛 5g;心悸、气短、乏力明显者加黄芪 30

5、g、党参 15g;尿少肢肿者加制附片 6g、茯苓 20g、泽泻 20g;神识昏蒙者加菖蒲、郁金各 15g。其它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2.2 对照组 予头孢唑啉钠 6g/日或氧氟沙星 0.4g/日,分 2 次静滴,或根据痰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静滴氨茶碱0.250.5g 或加地塞米松 5mg,每日 1 次;心功能不全级以上者使用小剂量利尿剂或强心剂;呼吸衰竭者酌情使用呼吸兴奋剂;并予口服复方甘草合剂及低流量吸氧等治疗。2 组均 2 周为 1 个疗程,治疗 1 个疗程后评价效果。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 参照 1977 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综合疗效判断标准2 。显效

6、:间断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易咯出,两肺偶闻湿音,肺部炎症大部分吸收,心肺功能改善达级,神志清楚,生活自理。好转:阵咳,痰为粘浓痰,不易咳出,两肺有散在湿音,肺部炎症部分吸收,心肺功能改善达级,神志清楚,能在床上活动。无效:上述各项指标无改善或有恶化者。3.2 治疗结果3.2.1 2 组疗效比较:见表 1。表 1 2 组疗效比较 (例%)组别 n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0 22 44 23 46 5 10 90 对照组 50 15 30 21 42 14 28 72 从表 1 可见,2 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Ridit 分析),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

7、2.2 2 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见表 2表 2 主要症状体征治疗后改善情况比较(例)症状 观察组 对照组 例数 消失 减轻 无效 有效率% 例数 消失 减轻 无效 有效率% 咳嗽 50 27 19 4 92.0 50 21 15 14 72.0 气喘 50 25 20 5 90.0 50 21 15 14 72.0 心悸 27 21 3 3 88.9 25 9 5 11 56.0 口唇紫绀 44 19 20 5 88.6 43 14 13 16 62.8 下肢水肿 43 31 8 4 90.7 42 19 11 12 71.4 湿音 50 29 16 5 90.0 50 21

8、14 15 7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由表 2 可以看出,在改善患者咳嗽、气喘方面,2 组差异无显著性;但心悸、紫绀、水肿及湿音好转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3.2.3 2 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比较:见表 3。表 3 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比较 (s)项 目 观察组 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PO2(KPa) 7.271.18 9.782.56 7.212.70 8.401.82 PCO2(KPa) 8.981.41 6.851.76 8.901.84 8.121.77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 2

9、 组比较,P0.01。由表 3 可以看出,观察组在改善缺氧、纠正二氧化碳潴留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对呼吸功能不全有明显改善作用。3.2.4 2 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见表 4。 表 4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s)项 目 观察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全血高切比粘度(200/s mPas) 7.721.87 5.671.18 7.602.11 7.111.41 全血低切比粘度(3/s mPas) 14.626.56 11.052.33 14.475.58 14.044.99 红细胞压积(%) 48.945.91 41.845.42 47.995.93 45.985.89 纤维蛋白原(g/L) 4.161.34 3.051.84 4.241.24 3.891.76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治疗后 2 组比较,P0.01;治疗后 2 组比较,P0.05。由表 4 可以看出,观察组明显改善了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更有效地改善了机体的瘀血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