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浙江精神”述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109359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浙江精神”述评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二、“浙江精神”述评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二、“浙江精神”述评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二、“浙江精神”述评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二、“浙江精神”述评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浙江精神”述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浙江精神”述评(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试述浙江文化史发生、发展的基本轨迹及其主要特征。一、试述浙江文化史发生、发展的基本轨迹及其主要特征。(余杭镇一中(余杭镇一中 钱胜昔)钱胜昔)1、殷商春秋战国殷商时期,北方出现了青铜文化,而浙江却出现了印纹陶文化。这是生活在浙江的越人与自然界斗争的一种伟大创举,也是立足浙江资源,因地制宜的一种创造。商周时,浙江的上虞出现了中国迄今最早的专烧印纹硬陶的石窑。而于 1956 年发现的萧山茅湾里印纹陶窑址,则是保存较完整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一处典型的印纹陶窑址。该窑址存有大量陶瓷碎片及烧坏变形的完整陶器,表纹饰有米字纹、方格纹等,并且表里均涂有一层青色的薄釉,有的则胎质坚硬密实,易吸水分,器底壁厚,

2、器身单薄,外表素面,里面有螺旋纹。可见,当时制陶工业的水平已有非常大的提高。春秋战国时期,浙江境内大部分属于诸侯国越国,少部分属于诸侯国吴国。以会稽为都城的越国,在越王勾践时期国家相当富强,农业生产已经使用青铜器和铁制工具。酿酒业和纺织业已初具规模。冶炼业和制陶业已相当发达,其中原始青釉瓷器的烧制,揭开了中国青瓷生产的历史。而以龙泉青铜宝剑为名的青铜文化,则是这时期浙江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 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越国,这一时期青铜文化达到了鼎盛。全省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器,数量甚大,并最终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对周边地区甚至海外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长兴县出土的龟纹铜盂,温岭县出土的青铜龙盘等。其

3、中最具代表的要数“伎乐铜房“和“龙泉宝剑“。 1982 年在绍兴坡塘狮子山发掘的一座春秋晚期的墓葬,出土了 17 件精美的青铜器,其器形之多,工艺之精,花纹之美,堪称浙江出土的墓葬之最。其中伎乐铜房铸造精致巧妙,色泽莹润悦目,在同出的青铜器中堪称翘楚,特别是室内跪坐的六个乐伎,凝神静视,为研究中国表演艺术提供了珍贵的文物资料。 吴戈越剑是这一时期统治集团争相获取的宝剑。早在公元前 490 年越国的冶炼业已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而“越王剑“则是当时最著名的手工制品。浙江先民很早就掌握了炼钢和铸造热处理技术。质地柔软、刀刃丰利的龙泉宝剑,在历史上久负盛名。从浙江及其他周边地区出土的越国青铜剑来看,越

4、国的青铜宝剑不仅作为多国君主冀求的宝器,而且常常作为死后陪葬的珍品。而有关的越国铸剑名师干将、莫邪的传奇故事,则一直流传至今。 2、秦汉南北朝如果说,浙江文化在先秦以前还仅仅属于“考古文化“的话,那么,从西汉开始,浙江文化的铎铎灿烂,已是依稀可见了。 从西汉建立到南北朝终了的 800 年,是浙江文化异彩纷呈的开始。在学术思想方面,东汉时期上虞著名哲学家王充的论衡,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解释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对中国古代思想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浙江学者在数学、史学、哲学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史学方面,史籍和史家盛极一时,出现了虞预、沈约、谢沈、谢灵运、高僧慧皎等一批史学人材,

5、编纂有晋书、后汉书、梁武纪、宋书等一批正史,并形成了“记“、“志“、“典录“、“传“、“赞“、“赋“等形式的地方志。而在哲学方面,上虞嵇康则是当时玄学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 在文学艺术方面,南朝时出现了谢灵运、谢惠连、沈约、吴均等人的诗文,浙江文学开始形成气候。其中谢灵运善于用诗篇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中国山水诗派的先河。而武康人沈约则创立音韵四声,是“永明体“的代表诗人。他和谢眺等人一起创立的新体诗,开创了中国格律诗的先声。在书法艺术上,东晋时期定居会稽的书法家王羲之,以其“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体势雄健,变化多端的书风,为历代书法家所称颂,被誉为“书圣“。 在工艺美术方面,六朝以来浙江相对安定

6、的社会环境,为浙江经济的崛起提供了契机。手工业品需求量的增加,使浙江的制瓷业在三国以后迅速发展,而青瓷的出现与发展,便是这种经济文化繁荣的有力佐证。 汉至六朝的浙江青瓷,根据地域的不同,可分为越窑、瓯窑、婺州窑和德清窑四个系统。其中上虞一带的越窑尤以量多质佳闻名,为世界名窑之一。浙江青瓷的出现和发展所形成的“青瓷文化“,成为这一时期浙江在经济文化史上再次崛起的里程碑。 3、隋唐宋 自隋唐开始,江南经济持续发展。在五代十国时期,浙江属于临安人钱镠建立的吴越国。当时境内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到了两宋时期,随着中国政治经济重心的南移,浙江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 最繁华富庶的地区之一。浙江的科学技术和文学

7、艺术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在学术思想方面,隋朝天台国清寺高僧智颛,融合中国南北佛学的特点,创立了中国佛学六大派之一的“天台宗“。南北朝时期,浙江的学术思想更是异常活跃,“浙学“便是当时最主要的学术思想之一。其中南宋永康人陈亮和永嘉人叶适,反对程朱理学,主张“因事作则“,提倡功利之学,是当时“浙东学派“的代表。而南宋学者吕祖谦,与朱熹、张拭并称“东南三贤“。他开创的“吕学“,又称“婺学“,曾作为浙东学派的中心而名倾天下,在中国文化史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在科学文化方面,北宋时期浙东匠师喻皓以擅长设计建造木塔和多层楼房著称。他所著的木经是我国古代有关木结构建筑方面成书最早的一部专著。而北宋杭州书肆刻

8、工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则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之后,杭州的印刷业开始兴盛。北宋朝廷官刻的“监本“,有一半是在杭州刊印的,刊印的书籍,雕、印、裱、镌,都极其精美。北宋杭州另一位著名科学家沈括更是博学多才。他所著的梦溪笔谈不仅是一部科学史料总汇,而且也是一部具有很高史料价值的历史典籍。 在文学艺术方面,自唐初始,浙江籍的文学家、书法家、美术家就代有其人,显现出群星闪烁的可喜局面。以词家而论,宋代有籍贯可考的词人共计 867 人,浙籍 216 人,占四分之一。在唐诗宋词的年代,浙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诗人和词家,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与贾岛齐名的孟郊,“大历十才子“中的钱起,以及以词体变

9、革开其先河的张先,被誉为北宋词家之冠的周邦彦,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等。他们的创作对中国诗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两宋时期,浙江又是中国戏曲的桑梓之乡。都城杭州不仅宋杂剧演出空前繁荣,而且中国完整的戏剧形式-戏文,也在温州诞生。 绘画书法方面,唐代浙江绘画灿烂夺目,最具影响的是孙位。他的百逸图与松竹画,都相当精巧,影响五代和两宋。而唐代虞世南、诸遂良、孙过庭、贺知章、徐浩等书家,则各以其独特的书法面貌和品格,赢得书坛盛誉。南宋时期,杭州建立画院,浙江更成为全国美术活动的中心。如南宋四大名家中刘松年、马远、夏眭三人均为浙江人。 在工艺美术方面,追求恬淡、自然的审美情趣,追求艺术的个性化发展,已成为以杭

10、州为中心的“宋代文化“的一种时尚。这种意识渗透到工艺美术领域,使宋代的瓷器、漆器、印刷、冶炼、建筑等手工业产品具有鲜明的浙江特色。尤其是杭州的丝绸,温州的漆器,处州的瓷器,明州的草席,是当时浙江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越州、温州、台州等地的铜器铸造业自唐宋以来就颇为发达,其工艺精巧,生产的铜器胎薄如纸,轻且耐用。而浙江自东汉以来,一直是中国瓷器的重要生产基地。唐代越窑的雕塑瓷和宋代龙泉等地的青花瓷,均以其造型和色泽著称于世。它们分别代表着中国青瓷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其产品远销海外。此外,杭州南宋官窑也为宋代五大古窑之一,是世界碎纹艺术釉瓷之鼻祖。其造型端庄,独具一格,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1、唐宋时期,浙江文化除了上述这些之外,丝绸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经济文化,也呈现出繁荣兴旺的态势。4、元明清 清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自宋元以来,浙江已有相当基础的手工业迅速发展。明代中叶以后杭嘉湖地区以棉纺、丝织为主的手工业作坊比户相接,运河两岸的新兴集镇大量涌现,极大地促进了浙江城市经济的繁荣。江浙间自古文化繁盛,名人荟萃,明清时期的繁荣富庶又对浙江文化思想和文学艺术的鼎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学术思想方面,明代余姚人王阳明是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提倡的“致良知“学说,在明代中期以后,曾风靡一时,对明清学术乃至整个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产生重大的启蒙作用。明末清初,著名的启蒙

12、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黄宗羲和朱舜水也是余姚人。其中黄宗羲对中国历史、政治、经济、哲学、天文、地理等都有深入的研究,是清代浙东学派的开山祖。他著述约计 72 种,著名的明夷待访录一书,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工商皆本的经济观,显示了朴素的民主思想。他所著的明儒学案,则是我国第一部完善的哲学史和学术史著作。晚清杭州学者龚自珍,则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史学家。他所提倡的一系列改革主张,对中国近代思想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明末“浙东学派“兴起,从王阳明的“心学“到龚自珍的“变法“,反映了浙江学者对“疗救“社会弊端的关心和探索。另外,清代史学家章学诚与万斯同、全祖望等也都是史学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文

13、史通义,是继唐代刘知几史通之后的又一重要著作。章学诚总结前人修志经验,加上自己实践所得,最先提出“志属史体“的理论,从而开创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方志学。清末著名学者海宁人王国维,从事中国古代史、戏曲史和文字学、音韵学的研究考订,对中国文学、戏曲、史学、考古学有很大的贡献。 在戏曲领域,元代后期,浙江本土相继涌现出了范康、金仁杰等几位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等一批杂剧名家,也纷纷南下逗留,加之散曲家乔吉、郑光祖、秦简夫等,羡慕浙江山水,先后来此定居,遂使杭州成为继大都之后的又一创作中心。同时,作为南曲戏文发祥地的浙江,元代“四大南戏“中,就有杭州的拜月亭,淳安的杀狗记。而高明的琵琶记更标志着南

14、戏创新的高峰,后世誉为“曲祖“。此外,明代戏曲四大声腔中的海盐腔、余姚腔也源出浙江。明末清初,浙江戏曲出现了高腔、乱弹、调腔、滩簧等多个戏曲声腔,并逐渐形成婺剧、绍剧、瓯剧、和剧,以及湖剧、姚剧、甬剧、越剧等地方戏曲剧种。同时,元明清三代浙江还出现过不少杰出的戏剧家,如元代的高则成,明代的徐渭,清代的洪昇等。他们创作的琵琶记、四声猿、笠翁十种曲、长生殿等,对丰富和发展中国戏曲艺术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绘画书法领域,元代湖州人赵孟兆页人称“赵体“,而浙江的黄公望、吴镇、王蒙与江苏倪瓚合称元末四大画家。明代画家戴进的绘画清逸含蓄,人称浙派,而文学家、书画家徐渭是中国水墨、花鸟画派的开创者之一。明末清

15、初画家陈洪绶以画人物见长,所作人物画精妙入微,冠绝当世。而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杭州人金农其绘画也独创一格。 在工艺美术方面,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使浙江的工艺美术比以往大为拓展。杭绣、杭剪等地方产品都享有盛誉。尤其是明清以来,以东阳木雕、青田石雕、黄杨木雕和“瓯塑“为核心的浙江“三雕一塑“,更是明清浙江工艺美术的代表。此外,浙江有影响的工艺美术制品还有工艺伞扇、竹草工艺品、抽纱刺绣品,以及金银饰品。元明清三代,浙江除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的进一步繁荣外,书院和藏书楼的建设也是当时浙江文化的一大特点。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研究特有的一种机构。浙江书院发韧较早。唐中叶就有绍兴丽正书院。北宋有湖州的安定

16、书院、建德的龙山书院和遂昌的瀛山书院。南宋浙江有丽泽、岳麓、白鹿洞、象山“四大书院“。元代则有杭州西湖书院、东阳八华书院、婺州正学书院等。但浙江书院鼎盛时期则在明清。明代浙江书院有 290余所,其中较著名的有杭州万松书院、余姚姚江书院等。清代浙江书院更多达 560余所,著名的有杭州崇文书院、紫阳书院,以及宁波的月湖书院等。浙江著名学者吕祖谦、陈亮、叶适、王守仁、黄宗羲等都曾主持过书院或在书院讲学,阐发自己的学术观点和见解,并培养嫡传门生。由此形成了历史上闻名全国的金华学派、永嘉学派、永康学派、四明学派和姚江学派。 与明清书院密切联系的是明清以来浙江涌现出的众多藏书楼。中国古代的藏书楼在保存和传播文化典籍方面一直起着独特的作用。浙江藏书之盛,闻名全国。在浙江以历代私家藏书楼为主体的藏书事业以其久远的历史、宏大的规模、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贡献著称于世。宁波天一阁,湖州皕宋楼,在清末全国四大藏书楼中占有一半。而湖州南浔嘉业堂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所藏图书最精的私家藏书楼。自晋至清末,浙江的藏书家约有 400 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