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实训基地建设论证报告p8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3108457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检验实训基地建设论证报告p8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食品检验实训基地建设论证报告p8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食品检验实训基地建设论证报告p8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食品检验实训基地建设论证报告p8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食品检验实训基地建设论证报告p8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检验实训基地建设论证报告p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检验实训基地建设论证报告p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检验实训基地建设论证报告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食品安全高层研讨会上,有关专家估计,我国每年实际发生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 2040 万人,这一数字的公布,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在食品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事故不绝于耳,食品安全问题重新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食品的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及到生产经营企业的经济利益,既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又关系到经济的发展。据美国 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中国卫生部透露,去年 8 月至今年 1 月,美国 FDA 共扣留了 634 批中国进口食品。其原因是:杂质,食品卫生差,农药残留,

2、食品添加剂、色素问题,标签不清,沙门氏茵、李斯特茵、黄曲霉毒素污染等。卫生部门的专家介绍说,近年来,我国出口到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的的茶叶、蘑菇、肉类、蕨肛等农产品和食品因出现食品卫生问题,纷纷被进口国退货。货物被扣或退货不仅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使我国食品产品丧失了良好的信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卫生法制化进程有了较快的发展,1995 年新的食品卫生法颁布以来,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食品安全及管理水平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这种状况很难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 WTO 的形势。1、六大体系构筑食品安全、六大体系构筑食品安全“绿绿色屏障色屏障”为

3、了进一步净化百姓的餐桌,国家将建设六大安全保障体系,把“三绿工程”推向深入,为百姓餐桌构筑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全国“三绿工程”工作办公室成立标准工作组,在对现有标准体系进行清理和评估的基础上,争取用年时间,建立比较完整的“三绿工程”标准体系。各地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也将抓紧制修定一批地方性标准。其中特别强调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各地要按要求建立行业性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积极推广速测技术在“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的应用,指导生产经营企业开展自检工作,接受没有自检能力的生产经营者的委托检验。全国三绿工程工作办公室从年开始,对蔬菜、畜产品、水产品、茶叶中

4、药物残留和使用违禁药物进行监测、抽检。各地“三绿工程”实施进展情况、监测抽检结果及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每季度向国家经贸委报告一次。加强认证体系建设。争取早日组建“菜篮子”产品质量卫生安全认证机构,积极开展“安全食品”、 “绿色批发市场”、 “绿色零售市场”和“绿色生产线”的认证工作,大力培育知名安全产品和绿色市场品牌。加强食品安全设施体系建设。一是要按照保障食品安全要求,抓紧编制、实施“菜篮子”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的发展规划和布局方案。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市场管理电子化,强化服务功能,逐步完善“菜篮子”产品分拣、加工、包装、储藏、保鲜、检测等相关设施建设,加快

5、“菜篮子”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三是要加大对生鲜食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快冷链系统建设,全面推行机械化屠宰,引导和促进有条件的生鲜食品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2 实实行食品行食品质质量安全市量安全市场场准入制度准入制度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提高食品质量、保证消费者安全健康的需要。食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最直接地关系到每一个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食品生产工艺水平较低,产品抽样合格率不高,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因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所造成的中毒及伤亡事故屡有发生,已经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也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

6、度重视。2001 年 7 月 13 日,朱镕基总理视察国家质检总局时明确指示, “对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食品,质检总局一定要管好。 ”为从食品生产加工的源头上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必须制定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运行有效、与国际通行做法一致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保证食品加工企业的基本条件,强化食品生产法制管理的需要。我国食品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总体上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许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极小,加工设备简陋,环境条件很差,技术力量薄弱,质量意识淡薄,难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2001 年,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米、面、油、酱油、醋5 类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进行

7、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企业不具备产品检验能力。产品出厂不检验;很多企业管理混乱,不按标准组织生产。企业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主体,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必须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管理,从企业的生产条件上把住市场准入关。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适应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的需要。在我国的食品加工和流通领域中,降低标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违法活动也比较猖獗。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公平竞争,适应加入 WTO 以后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开放的形势,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必须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采取审查生产条件、强制检验、加贴标识等措施,对此类的违法活动实施有

8、效的监督管理。其中有一条就是坚持事先保证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原则。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必须从保证食品质量的生产必备条件抓起,因此要实行生产许可制度,对企业生产条件进行审查,不具备基本条件的不发生产许可证,不准进行生产。但只把住这一关还不能保证进入市场的都是合格产品,还需要有一系列的事后监督措施,包括施行强制检验制度、合格产品标识制度、许可证年审制度以及日常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还要依法处罚。概括的说,要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事先保证和事后监督缺一不可,二者要有机结合。食品质量安全认证(QS 认证)正式实施,未获得食品 QS 认证的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麦粉、酱油、醋、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方便面、饼

9、干、罐头食品、冷冻食品、速冻面米食品、膨化食品、调味品(味精和糖)15 类食品将禁止在市场上销售。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已决定把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进行监督管理,正在拟订实施方案。方案出台后,从事以上 15 类食品生产的企业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在获得食品生产证后,其生产加工的食品必须经出厂检验(包括自检和委托检验)合格且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并加印或者加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QS 标志)后才能出厂销售。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对食品生产企业实行生产认可证制度;对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实行强制检验制度;对进入市场的食品实施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制

10、度。3.食品安全呼吁食品安全呼吁专业专业人才与人才与时时俱俱进进“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人类身体健康和国民体质的头等大事。然而, “毒韭菜、毒大蒜、问题奶粉、注水肉、假冒绿色食品”等食品安全问题常常见诸新闻媒体,让人触目惊心。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行业人才面临的一大挑战。国内食品领域专家认为,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食品生产过程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食品的种类非常多,按照国家标准食品有 54 大类,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高,从 1997 年至今,中国食品行业的产值始终在 GDP 总量中占第一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生产过程,使用的物质越来

11、越多。生产者为了追求提高产量、改善人才要在安全生中发挥特殊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重特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害。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坚决控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不仅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职责,同时,也是各级各类人才应尽的义务和使命。人才必须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人才要做安全生产预防中的“智囊团”。预防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关口”,目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预防工作不够到位。这里面有思想意识的问题,也包括技术、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因素。人才是相关方面和领域的精英,

12、代表着某一方面和领域的较高成就、水准和能力,一定要充分认利用专业知识为建立重特大安全事故监测预警系统出谋食品安全呼唤相关人才外观、延长货架期或降低成本,使用了农药、化肥、激素、保鲜刺、添加剂等。食品产业链的增长,致使食品安全人才需求更大,业内人士保守估计,中国食品安全人才缺口达 80 万人食品安全问题频现的原因还在于:在市场经济中,一些食品生产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个体经营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违法经营:场地设施脏乱、原料以次充好、无限制地降低成本。这首先反映了由于企业经营管理层不成熬,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其次反映了食品安全管理人才匮乏,管理不到位给那些奸商、不法生产者可乘之机,而守法经营者却得不

13、到应有的利润。人才要做安全生产事故处理中的“急先锋”。在突发性安全生产事故面前,人才要充分发挥技术、信息、资源等方面优势, 自觉中到安全生产事故第一线,积极为事故处理提供科学方案,及时、果断地消除各方面潜在的隐惠,将可能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点。人才要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中的“监管员”。要深入研究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深入分析安全生产形式,对日常性的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必要的调查和了解,在可能的条件下,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以人才特有视角和理解,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当好安全生产工作编外的“监督员”,为尽快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贡献特殊的智慧和力量。食品安全问题对该行业人力资源的

14、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食品安全首先需要发现“新难”问题的专业检测人才。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环境不断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疯牛病、二恶英”出现时,我们国家当时只有极少数的几个人会检测。因此保障食品安全首先需要大量能发现问题的检验人员。食品安全需要复合型人才。从市场管理的角度来看,只有从生产、管理环节同时入手,对食品市场进行现代管理,才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现代管理需要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综合管理,这就要求食品安全管理人才既懂得食品安全的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还需要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食品安全既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也需要大量既懂专业技术,又懂管理、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15、4.广广东东食品安全控制高食品安全控制高级级人才人才严严重重紧紧缺缺广东省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有 30000 多家、食品工业企业超过5000 家,但省内食品检验高职人才每年毕业学生不超过 500 名,按每个企业需要一个专业人才统计,人才缺口至少有十年。因为人才培养能力的问题,农畜特产品的检测专业人才更是严重的缺乏。目前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开设食品检验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院校有七十多家,基本都是在 2000 年后开始招生并进行专业建设,基础都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现今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专业建设的体系。各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主要存在问题是师资力量薄弱,双师素质教师少,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技能要求不一致,实践课程比例较低,校内外专业实训基地不能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校外实训基地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专业为行业提供服务不够、影响力不强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