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界经济全球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103238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世界经济全球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世界经济全球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世界经济全球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世界经济全球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世界经济全球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世界经济全球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世界经济全球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的历史性巨大变动之中,其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有正 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是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机遇 挑战 新特点 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奥多尔.拉维特 1985 年在题为市场 全球化的文章中提出的,意指前 20 年间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 资本和技术在世界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 所谓经济全球化,就其本质来说是由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使国际分工达到前

2、所未有的新阶段,人类经济活动开始大规模地突破国家、民族界限,各国经济 逐渐融为一体的历史过程。 这个历史过程发端于地理大发现,加速于产业革命以后,战后科技革命和跨国 公司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大范围的流动,各国之间的经 济贸易技术交流更为密切。而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微电了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革 命,社会主义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使经济 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市场规则的全球化、金融 运作的全球化、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构成了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方面。 2、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

3、面: 2.1.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高度的流动性和高度的开放性。这主要体现在人才流、 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和知识流在世界范围的涌动日益广泛,已不可逆转。如 目前世界上每天大约有 60000 亿美元在不停地流动。高科技和信息网络化,也 支持了经济全球化的这种高度流动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由闭关 自守,从不自觉到自觉地打开国门,汇入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不论是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乃至最落后的国家,势必都将被经济全球化浪潮所席卷。 2.2.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高度的渗透性和高度的互补性。这主要体现在人才流物 流、信息流、资本流和知识流的时空约束减少、成本降低及资源互补,发达国 家的资本、技术、管理

4、、文化等将迅速向发展中国家及落后口家渗透,使世界 经济呈现出一体化特征资本、知识、资源等也将在全球市场流动并趋向合理配 置。这有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资本、知识、资源等互补,从而有助于全球化 问题的缓解以及全球性行动的协调,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2.3.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高度的集约性和高度的垄断性。这主要体现在经济全球 化的基本单元和行为主体跨门公司及国际金融机构的经营业绩。一个跨国公司 的销售额大约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跨国公司及国际金融 机构的经营活动几乎涉及世界经济生产活动的所有领域,而且大约控制了世界上 80%的新技术、新工艺专利,70%的国际直接投资,60%的世

5、界贸易,30%的国 际技术转移。 2.4.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高度的依赖性和高度的异步性。这主要体现为世界上不 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资源的依赖性增强。发达国家通过控制核心 技术,可以有选择地输出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先进设备,甚至直接将纯物质 生产外壳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强化其对输出资本的控制,从而形成不对 称的依赖性。发达国家资本、技术的流向首先是工业化基础条件、资源条件、 环境条件、市场条件相对较好的国家及地区,尤其是流向国的沿海地区和中心 城市,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同时,也表现为资本、技术 流入国家及地区首先进行经济响应,而在政治、文化诸方面的响应和变革相对

6、滞后。经济全球化的高度异步性,使世界在一定时期内会出现后工业社会、工 业社会、农业社会乃至原始社会并存现象。 2.5.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高度的风险性。这主要体现在资本、技术、管理的快速 流动和思想、文化的渗透,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程度不一的经济安全、信息安全、 科技安全、政治安全等问题。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从一个侧面 表明了这一点。经济发达国家资本、技术、管理流向的选择性,势必使一部分 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化甚至经济发达国家也不乏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对之声, 其原因也在于经济全球化的高度风险性。 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科技、政治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不以人们意志 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7、对世界而言,经济全球化己不是一种选择问题,而是一种 现实问题;不是要不要经济全球化的问题,而是怎样经济全球化问题;不是如 何游离在经济全球化以外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平等、公正、互惠、共赢、共 存、共同繁荣的经济全球化问题。 3、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新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并不意味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它的发展进程 毫无影响,在后危机时代,这种影响不仅存在,而且还呈现出若干新特点: 3.1,国家资本直接与私人垄断资本相融合成为危机救援的重要手段。在危机救 援中,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直接干预、重组乃至接管濒临倒闭的金融 机构的方式来稳定金融体系,证明私人金融垄断资本与国家资本已经融为

8、一体。 继美国政府接管“两房”和保险巨头 AIG 之后,2008 年 10 月份美国国会批准 美国财政部以 2900 亿美元为美洲等九大银行注资参股;另以 4100 亿美元用于 直接收购银行股份。与此同时,欧元区 15 国联合救市计划也包括以取得优先股 的方式向银行直接注资。2008 年 10 月 5 日德国政府以 680 亿美元巨资收购房 地产巨头 HRE,荷兰和法国政府分别出资 233 亿美元和 198 亿美元,收购富通 银行股份,爱尔兰几乎把银行系统全部国有化,连最推崇自由经济的英国政府, 也在 2008 年 9 月 29 日接管了英国的房地产贷款巨头布拉德福德宾利公司。 救援行动的一致

9、性说明,经济全球化不仅把私人垄断资本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也把西方发达国家资本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国家资本从救援到其他干预将成为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现象。 3.2,国家资本跨国化成为刺激经济的新需要。危机中各国不仅普遍各自采取经 济刺激方案来纾缓本国危机,而且还采取联合措施刺激经济。2009 年 4 月 2 日, 伦敦 G20 峰会各国领导人就全球经济刺激达成 1.1 万亿美元刺激计划的协议。 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能力、稳定国际金融秩序的多边 协议。20 国集团领导人承诺为 IMF 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提供总额 1.1 万亿美元融资,将 IMF 资金规模由 2500 亿

10、美元增加至 7500 亿美元。与此同时, IMF 将增发 2500 亿美元特别提款权以增强流动性。为促进贸易以帮助全球经济 复苏,同意在未来两年内,通过出口信贷机构、投资机构和银行提供 2500 亿美 元用于贸易融资。此外,还将向区域性的多边发展银行提供至少 1000 亿美元贷 款支持。完整地看,G20 伦敦峰会所形成的全球刺激经济计划金额合计远远超 过 1.1 万亿美元,而到 2010 年年底前不低于 6.1 万亿美元。可见资本要素的流 动已经从私人垄断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到国家资本的跨国流动。 3.3,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成为经济全球化新的利益诉求。首先是改革金融货币体 系。在加强金融监管方面,

11、2009 年 12 月 11 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2009 年 12 月 2 日,欧盟各 成员国财长就金融监管框架达成一致;2009 年 2 月,英国议会通过了2009 银 行法案 。美欧金融监管改革计划涉及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消费者 保护、危机应对以及国际监管合作等诸多领域。在国际金融组织治理结构改革 方面,决定新建金融稳定委员会取代现有的金融稳定论坛机制,对全球宏观经 济和金融市场风险实施监控和预警。2009 年 6 月 26 日,金融稳定委员会在瑞 士巴塞尔正式成立,成员机构包括 20 多个国家央行、财政部和监管

12、机构以及主 要国际金融机构和专业委员会。 3.4,新的科技革命及其产业化正在酝酿之中。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 育着新的科技革命。面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 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 3.5,跨国垄断资本正在寻找新的全球市场。出于对美国国家利益的长远考虑, 一部分垄断资本极力主张并支持美国政府发展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并企图获得 技术优势,再利用资本优势建立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以及全球市场。这种努力将 成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动向。同时,为了讨好并取得金融垄断资本的支 持,美国新能源经济的设计者还谋划了金融垄断资本在新能源经济中的生财之 道碳交易和碳

13、金融。 2009 年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中明确要建立一 个以市场为基础的总量管制和排放交易体系,实行“限制排量与贸易许可”计 划。建立“限额交易”制度之初,免费发放 85%的排放配额,余下 15%的配额进 行拍卖,以后再逐年增加用于拍卖的排放配额的比重。对碳配额分配、交易、 持有等将创造出一个巨大的碳金融市场,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各类碳产品进行衍 生创新,这将从物质能源中提炼出“金融要求权”即一种新的“能量通货” , 美元纸币体系和能量通货结合可以保障美国金融资本和国家资本利益的最大化。 实现这个构想将成为美国金融垄断资本建立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实现全球扩张 的新计划。 4、中国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14、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这是十七大的判断,后危 机时代,这个判断仍然没有过时。 后危机时代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开放型经济确实面临许多新挑战: 首先是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还不适应后危机时代世界市场的新变化。在危机后的 若干年内,由于美国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尚不可能迅速成长, 新的经济增长点还不足以带动大的市场需求;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增长 还处于恢复状态,世界经济将呈现低速增长,世界市场需求不可能出现较大的 新增容量。因此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特别是出口贸易发展面对的是外部需求拉 动力低于金融危机之前的市场环境。在此环境下,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

15、性进一步增强了。 其次是中国将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长期困扰,应对贸易保护主义也将成为长期 任务。客观上存在的经济利益矛盾、西方国家的选票政治因素,以及对中国社 会制度的敌视和怀疑,都是贸易保护主义长期存在的原因。特别是由于中国工 业化的加速发展,不仅面临努力减少碳排放的压力,而且也面临扩大世界市场 的迫切需要。但西方一些国家可能利用其在碳排放上的有利地位,增加节能环 保产品和技术的出口,并限制高碳产品的进口和消费,甚至力图修改贸易规则 以达到自身的利益。美国也可能在国际经贸关系上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一方 面在国际社会面前不承诺其作为碳排放大国所应该兑现的国际责任,另一方面 又可以利用美国环保署(

16、EPA)制定的“清洁空气法”等国内立法,来实行“绿 色贸易保护主义”的某些措施。在面对国际挑战的同时,中国还面临兑现在 2009 年 12 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减排目标的承诺,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 转变已经日益紧迫。 最后是中国国际性资产安全运营的矛盾凸显。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和海外资产 的增加,以美元和西方货币计算价值的海外资产(实体资产和金融资产)都面 临汇率和经营风险的安全考验;规避风险、安全高效已成为中国资产海外运营 的现实问题。此外,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还处于初级阶段,不仅发挥统筹两种资 源、两个市场的能力建设刚刚起步,甚至也不能为扩大中国的商品和劳务市场 发挥有效作用,因此,在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经济竞争中,中国还十分缺乏取胜 的新优势。不仅如此,在未来各国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中,中国还 面临差距被拉大的危险。尽管如此,后危机时代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空 间不仅存在,而且机遇大于挑战: 5.1、中国经济相对比重上升,为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增添了新的活力。2008 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了英国、德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在世 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