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程标准培训材料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099434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课程标准培训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品德课程标准培训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品德课程标准培训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品德课程标准培训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品德课程标准培训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课程标准培训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课程标准培训材料(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走 进进 新新 课课 程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综合科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低段开设的主要综合课程之一。 小学阶段设置的综合课程包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综合课程与学科课程(如语文、数学等)不一样,他们都是融合了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是高度综合的课程。其中品德与生活课程就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内容。过去我们国家以分科课程为主,现在强调以综合课程为主,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要求的。有研究表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越

2、来越明显地强调课程的综合化和人才的综合化,各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是为本国培养未来的人才而进行的,因而各个国家在综合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同时我们国家为了改变“智育实德育软”的现状,更好地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克服形式主义倾向,解决现有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这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加强德育课程的建设,尤其是强调解决德育课程与儿童生活相脱节的现象。品德与生活课程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特别注意让课程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和活动中去感悟、体验,反对空洞的说教,把品德的教育和培养寓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之中。因

3、此设置品德与生活这门综合课程就成为这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品德与生活这门新课程也是课程改革中的亮点之一。 一、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产生的背景课程产生的背景 1 1、设置、设置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课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生产、生活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以及生活道德的内涵和外延等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热爱生活,善于营造健康、愉快的自我生活,能够与他人共同生活,积极地、安全地、负责任地、有创造性地参与社会生活,已经成为社会对每一个成员的基本要求,而且这些内容对于个体生存方式的提升

4、和生活质量的优化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帮助儿童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从而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迅猛发展正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它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基本素质:强烈的探究欲望、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积极合作的态度,丰富的创造性及其实践能力等等。学校课程如何积极的应对,成为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 2 2、设置、设置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这样高度综合的课程是世界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这样高度综合的课程是世界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

5、革的大趋势革的大趋势 综观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变化,无不表现出与时俱进、迎接挑战的改革态势,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看,我们即可发现:学校课程越来越明显地强调综合性,也越来越强调课程要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要重视儿童的情感和品德的形成,要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和直接参与体验等。即学校教育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又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和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更要重视学生良好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养成。 3 3、设置、设置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是小学阶段教课程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是小学阶段教育任务的客观要求

6、育任务的客观要求 小学教育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一、二年级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它对儿童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我们知道,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良好的素质和良好的品德及其行为习惯应该从小进行培养。小学低年级的教育要有效促进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有针对性地、有实效性地促进儿童的道德的发展,就必须使课程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要注意与学前教育阶段的衔接,也必须强调与早期生活经验的密切联系。 小学低年级是儿童由接受学前教育向正规学校教育过渡的阶段,这种过渡主要是指儿童学习内容的衔接和学习方式的阶段性延续。其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活

7、动是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方式。通过这种活动,儿童的身体不仅能得到良好的发育,更重要的是儿童在活动中将获得充分的心智发展。活动作为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不能因其学习环境的改变而中断,活动应贯穿在儿童学习的整个阶段,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因而,在小学低年级开发、设置和实施源自于儿童生活的活动课程将有助于儿童由学前教育向学校教育的胜利过渡。 4 4、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达成的目标也要求我们必、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达成的目标也要求我们必须对德育课程进行改革须对德育课程进行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德育在内容上陷入成人化、教条化,在方式上强调灌输、说教。这种教育

8、不仅违背了儿童道德观念养成的基本规律,而且使儿童在此方面产生了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事实上,生活是儿童良好品德形成的源泉,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不仅能为儿童的学习注人入极大的乐趣,而且将使儿童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的真切体验中逐渐形成。回归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的兴趣、注重良好个性的养成,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德育课程改革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 我国推行的面向 21 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增进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儿童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等确定为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为了实现儿童由学前教育向正规学校教育的胜利过渡,为了培养具有

9、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在原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国家有必要设计、开发一门集品德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和生活教育于一体的新的课程。可以说,品德与生活课程就是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适应于新时期德育要求和小学低年级教育任务的产物,它充分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任务、理念与精神,是国家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教育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中明确规定在小学一、二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并于2001 年 8 月成立了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研制组,正式开始了这门课程的建设工作。 二、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

10、与生活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路研制的基本思路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研制小组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有关部门的专家、教职员和原小学生活和社会课题实验组的成员。在课程标准研制组成立大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负责同志到会并提出了方向性的意见:研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一要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克服形式主义倾向,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二要有利于解决现有课程内容之间的交叉重复的现象;三要有利于加强品德教育,要坚持“积极进取,小心论证,精心设计”的工作方针。 课标研制组工作伊始,就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当今时代小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现行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课的教

11、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学习、借鉴了国外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相关资料。研制组工作时间历时 5 个月,于 2002 年 2 月初完成了课程标准的初稿。在征求有关部门和基层学校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教育部的批准,于 2002 年 5 月 28 日正式颁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 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低年段设置品德与生活这门综合课程,其主要意义是:通过综合相关课程开辟一条通向学生生活的渠道,使学生在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 我们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道德不是独立于人的生活之外和游离于人的生活之外的东西,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不存在脱离生

12、活的道德。学生与生活与道德的关系就好比鱼与水的关系,鱼是生活在水中的一种动物,它与水有着不解的因缘,鱼一旦离开了水就不能生存,就会死亡,所以说脱离生活的道德是不存在的,学生也不能脱离了生活而习得道德。 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的品德的培养应当遵循一种生活的逻辑,而不应遵循一种纯学科的逻辑。品德课与生活课的综合,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就意味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生活的内在的联系。生活本身是综合的,没有纯粹的语文生活、数学生活、艺术生活,也没有纯粹的品德生活。综合课程的设置就是要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找到一条通向生活(社会生活)的道路。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设计主要是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

13、育等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感受完整的生活,在具体的生活中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 1、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设计中努力使儿童能置身于他们在生 活中所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社会、文化等因素之中,引导学生在各种环境因素、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各种良好的品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就是生活中各种自然、社会因素本身所具有的内 在的综合,也同样是儿童与这种因素的内在联结。让原本具有丰富、多样关联的儿童,原本综合在一起的生活,不为自成体系的课程所分裂,努力尝试去营造和展示一种与生活本身一致的综合课程形态是本课程设计的最大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品德与

14、生活课程标准是以三条轴线来进行设计的,它包括儿 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和儿童与自然。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是以儿童生活的四个维度来进行设计 的,它包括健康安全的生活、积极愉快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交织构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这也是儿 童生活的全部内容。 2 2、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 活的联系,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经验,也就是说教育要回归生活,要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我们特别应该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没

15、有今天就不会有明天,要为儿童“把握今天的生活、放眼明天的世界”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的主 体性在各国的课程改革中都受到了尊重,主要体现在关注学生的经验,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设置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课程的开发应关注学生的经验,因为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必 须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才能成为学生的课程,在理解的过程中才会产生课程的意义。为了让学生理解新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设计关照了学生的经验,因此该课程能进入学生的视界,能为学生所理解,这样本课程产生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 我们对儿童生活的关注,其意义主要在于:一方面,学

16、校教育无 可否认地要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程更要重视、关注怎样去改善、促进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通过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让儿童学会营造一种属于自己的健康、积极、快乐、负责、有爱心、有创意、肯于动脑的生活。 在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本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 方面力求从儿童的生活和儿童的世界出发,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让儿童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本课程所呈现出来的内容是富于童心和童趣的,也是儿童所喜欢和需要的。本课程所倡导的生活是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主要目的是促进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以此实现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达到育人的真正目的。 我们在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同时,并不排除为儿童的未来生活做 准备这一观点。课程虽然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但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课程所设置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