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心理与文化认识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088725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心理与文化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化心理与文化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化心理与文化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化心理与文化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化心理与文化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心理与文化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心理与文化认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化心理与文化认识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谢仁贵作者:谢仁贵 学号:学号:0420873104208731 内容摘要: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在某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由特殊的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言语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特质所构成的 复合体。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交往不可避免 地要涉及到文化及其相关的各种要素。本文将从文化的基本含义出发,着重分析全 球文化的多元化以及不同的文化的差异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心理;文化认识;文化多元化;Culture psychology and culture co

2、gnition (Department: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uthor:XIE Ren-gui Student ID:04208731)Abstract: Culture is a complex social phenomenon, which consists of the specific mode of production, lifestyles, ways of thinking, language, values, ethic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in a partic

3、ular social environment. Every culture has its own style and content.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s interpersonal inevitably comes down to culture and its associated elements. This article will fist tell the basic meaning of culture, emphasizes on the analysis of global cultural diversity and its im

4、pact of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culture psychology; culture cognition; culture diversity 人类对文化的认知,首先是从狭义的文化即心态文化开始的。人类对心态文化 即精神文化的认知,又源于人类自身的认知。如果说文化结构的其他方面的特性是 变化的,那么,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则是稳定的,即使有变化,也是非常缓慢的。 同时,文化的其他方面及其变化,总是源于精神文化,并受其影响。 一、一、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

5、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 分,由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 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 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一书中曾经讲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 有价值的共业也”1871 年,英国人类文化学家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只中给文 化下过一个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风格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 文化,深奥得就像这无边的宇 宙,人类不断的探索,不断的靠近,触摸到的也只是沧海一粟,能领会的,九牛一 毛而已,然而正是

6、这不断的探索促进了人类的发展。 二、二、文化的层次?文化的层次? 文化根据结构和范畴被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了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这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 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 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 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 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三、三、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的发展 (1)中国的传统文化

7、的基本精神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 和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 乐天知足、崇尚礼仪等等特征。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就在于“和合”二字。在中国,以广泛深厚的和合文化为基础的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老子 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认为道蕴涵阴阳两个相反方面,万物 都包含着阴阳,阴阳相互作用而构成和。这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 存的基础。 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把和作为处事、行礼的最高 境界。其他人如墨子、管子、荀子等先秦诸子也多有关于“和”或“和合”的 论述。钱穆先生说:中国人常抱

8、着一个天人合一的大理想,觉得外面一切异样 的新鲜的所见所值,都可融会协调,和凝为一。这是中国文化精神最主要的一 个特性。中国文化 的伟大之处,乃在最能调和,使冲突之各方兼容并包,共 存并处,相互调济。说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就不可不提到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理论基 础正是天人合一。 “中庸”最早见于论语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 至矣乎!民鲜久矣。 ” (论语雍也 ) 。中庸之道是“和合文化”在为人处世 方面的具体准则,它在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作一种人生和道德的 至高境界和追求目标。 (2)中国的现代文化 中国现代文化宏观上,是中国现代人生活的精神轨迹,是现代人精神观、 历史观、

9、社会学的综合体现。落实到个人,文化和个人品味紧密联系到一起, 与个人的财富、智商、阅历有直接关系。现代生活实际上是文化生活,文化是 生活的境况。 中国文化正式现代化还是在五四之后,那是一次彻底的文化掉头,明清前 的中国文化宫殿付之一炬。然后就是废墟上漫长的文化重建。这个新建的文化, 为中国现代文化。表现为,国际化、多元化、大众话、商业化、快速化,流行 化(情绪化,短寿命) ,传统文化是在寻找意境、现代文化是寻找人群。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基础,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文化建设中,中国文化出现了太多的问题和悖论, 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流失,现代社会文化畸形发

10、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 等都在社会上大肆横流。在中国社会和人的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早已存在的 症结已从一种文化隐患升浮为成长中的恶疾,即现代人的精神贫困。人们在 社会转型中没有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实的社会环境又使人淡 化了信念、信仰。在商潮滚滚中,青春期的浪漫情怀一次次幻灭,人的发展 和人生目标目渐显得可有可无、若有若无。这一恶疾抑制了现代人格的健康 成长,导致了“糟践自已与潇洒贬值” 、 “玩迷信” 、既感到“累”又处处寻求 “刺激”等一系列“世纪末”心态的出现。人性最大的光辉是:我们有天生的道德资质,以及在思想上经由反省而能 自我改进的理知能力。今后中国有识之士,必须以这两种内

11、在的资源为基础,从认清我们自己特殊而具体的重大问题出发,重建中国的人文,是中国现代 文化不仅具有现代的人文气息,同时也是古代优秀文化的继承。四、四、西方文化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发展 西方文化的发展远比东方文化的发展要简单得多,他的内容变化是由神学 到哲学,最后到科学。如果说东方文化是偏精神的,那么西方文化相对就是偏 物质的,这里称之为“西方物质文化” 。 神学:从字面来看, 神学就是有关神的学问 ,学问又可解释为 知识。所以神学就是有关神的知识,包括神的属性、神的作为,神和宇宙及人 类的关系。由于神学所涉范围十分广阔,通常可以分为下列五大部份来加以研 究(1)神论(2)人论(3)救恩论(4)教会论

12、(5)末世论 哲学:西方哲学的发展经过了古希腊哲学思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 论、中世纪的宗教统治与哲学思想:唯名论和唯实论的论争、文艺复兴时期 的人文主义哲学思想、反映早期资产阶级思想的经验论和唯理论、近现代西 方哲学这几个发展过程。 科学:科学就是把任何被研究的对象.进行无限放大和无限缩小,在无限放 大和缩小的过程中.找到接近 100%的完美理论.得出价值。西方的科学从工业时期开始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那个时候的西方正处于快 速发展时期。培根作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言人,极力鼓吹发展自然科学。 他认为只有自然科学的发展才能给人类带来最大的利益。他继承和发展了文艺 复兴时期的革命精神,提出了“

13、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他指出,能够认识自然 界是人类心灵“固有的权威” 。而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则“使人的力量受到不合 理的限制”,这就势。必要摧毁感觉和理智的权威。随着资本主义扩张愿望的 不断增强,自然科学得到了长足进展,人们都有一种强烈的内在冲动,这就是征 服自然、支配自然。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去发现自然界的规律。 五、五、中西方文化认知的差异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中西方文化认知的差异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1 )中西方对人性认知的差异及结果中国:在文化元典时期,中国思想家对人性的认知,主体趋向为人性本善。 如家喻户晓的三字经,起首四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 远。”在这四句话

14、中, 后两句为孔子原话,前两句则是孟子的思想。近六七 百年来,孔孟的这四句真言,就像血液,注入了几乎每个中国人的血管之中, “人性本善”几 乎成了中国人从小就信奉的真理。两千年来,虽然儒家学说曾经有两汉经学 (董仲舒,前179104)、宋代理学(程颢10321085,程颐1033一1107,朱熹 1130一1200)、明代心学(王 阳明14721528)的变迁,但儒家学者“人性本善 的倾向基本上没有改变,而且愈来愈突出鲜明。 西方: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家在人性善恶问题上的观点总体趋向于恶。 苏格拉底(469399)说:“智慧 是唯一的善,无知是唯一的恶”。从这一说 法中我们知道,古希腊的大哲学

15、家对于人性的认识是异常清楚,是不带有感情 色彩的。他教导人们“认识你自己”,至今仍是至理明言。柏拉图(前427 347)说:“凡进入存在者,定要腐败”(理想国),这一说法,具有明显的人性 恶的倾向。亚里士多德(前384322)认为,人更近于野兽而远离神灵,多数人生而愚昧、懒惰、贪婪、残忍,这具有明显的人性恶的倾向。 以上我们分析了中西方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差异及结果,这种分析,不是 要证明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也不是要说明就是市性恶正确还是性善正确,而 是要说明其差异及结果。至于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或者是其他还有待人们以 后的探索。应该说明的是,今天的人类,仍然不是自觉的进行文明创造的人类。 不仅

16、普通人没有达到自觉,即使今天的人类中的智者,也同样没有达到。要达 到自觉,路漫漫其修远兮,所有的人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 2 )中西方在人与人关系认知的差异及结果 中国:中华文化在人与人关系的认知上,可以归纳为“尊卑有序,上下 有别”。这一认识对于维护家庭,稳定社会无疑具有重大的作用,但同时也 造成了社会超稳定的严重恶果。中国封建社会得以维持两千多年应该归咎于 它的作用,随然这种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还有待分别,但是它所造成的 严重的消极后果却是不可否认的。 西方:西方社会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可以从古代思想家“认识你自己” 中找到根据,也可从基督教教义中找到根据。基督教教义明确指出,人人都 是上帝的子民,黎民百姓如此,天子也如此;人人都有罪,儿子如此,父亲 也不例外。所有的人,要进入天堂,唯一的路就是赎罪,决无第二条路可走。 这样,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逻辑结果就是人人生而平等,没有特殊。这种观念 的形成,带来了积极的、对人类文明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