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教案――如何复习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084014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教案――如何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文言文教案――如何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文言文教案――如何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文言文教案――如何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文言文教案――如何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教案――如何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教案――如何复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教案高考文言文教案如何复习如何复习本文由 4ck1zo1z52 贡献doc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高考文言文教案如何复习 高考文言文教案如何复习 一、高考文言文命题特点及应试对策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2 年,其在试卷中 的分数由 18 分增加到 20 分,占试卷总分的 13.3%。从题型看,1990 年以来,文 言文测试一直采用四选一的选择题, 题量由 8 道、 道逐渐稳定在近几年的 6 道。 7 能力测试点多年不变的常见实、虚词的理解,古今词的辨析,文言句子译文的正 误辨析, 信息筛选,

2、文意把握等。 此外还曾考过文言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1991 年 16 题“东宫”是谁的代称, 1995 年 14 题“先君” “夜分”是什么意思, 19 97 年 15 题考了“陛下” “臣” “卿” “朕” ,1998 年 18 题考了“有司” “ 首领” “春秋”等)。 2002 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又有了较大调整,在文言文方面的调整除了 赋分增加,主要是把文言句子译文的辨析从阅读题中抽出,由卷移到卷,由 选择题变成主观题,直接考查考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增加的 2 分,就是 增加到翻译一项中。 (一) 、明确高考文言文试题的特点 纵观近十几年的文言文试题,除了在选材方面注重

3、史传类,文质兼美,命题 点多,适合高中生阅读外,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从考试内容看,文言文测试是“言” “文”并重。这里的“言” ,即文 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理解、古今词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近三年 (1999 年)以来的文言文试题,题量一般是 6 道,6 道题的测试内容分工明确,基 本上是前三题注重测试“言” ,后三题注重测试“文” ,分数“平分秋色” ,各 占 9 分。文言文测试“言文”并重的特点,改变了过去重“言”不重文,实质上 仅仅是古汉语测试的不良倾向,对中学文言文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受到 了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好评。故这一命题特点一直在文言文命题中保留着。2002 年

4、虽然有调整,但阅读部分的命题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从测试能力看,文言文测试着重考查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文意的理 解、分析、概括能力。可能考虑到考生答卷的总书写量和阅卷等多种因素,在题 型方面,文言文测试一直采用选择题,命题的指导思想一直定位在“能够阅读浅 易文言文” 。而这必须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这是阅读的“阶梯” 。因此,从测 试能力看,对“言”的重视,实质上是考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即利用有关文言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文”的重视,主要是考文意的理解能力,只有个 别题目(一般是最后一道题)考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分别是 B 级或 C 级。这就使考生在掌握较扎实的文言文知识的前提下,感

5、到文言文试题相对简单,心中 有“底” 。因而,文言文整体得分情况相对稳定,区分度较好。文言文测试能力 的相对稳定,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改革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答案的编制看,文言文测试是题目出在“课外” ,答案在“课内” 。 这里“课外”的含义一般指“选材”是学生没学过的,题目是没做过的;“课 内”的含义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指测试的知识是学生“课内”学过的,二是 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 近几年的文言文选材多出自封建社会官修的 所谓“正史” ,如 2001 年选自史记田单列传 ,2000 年选自三国志胡 质传 “裴松之注” ,1999 年苏琼选自北齐书苏琼传 ,1998 年李若水选自

6、宋史忠义一李若水等,以上史书都列在“二十四史”中。选文内容或忠 孝,或法制,或处事高明,或英勇有智谋,或清正廉洁这些都是教材没有出 现过的,其包含着的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积极因素,有一定的教益作用, 适合中学生阅读。高考把学生没学过的内容和课内学过的内容结合起来,非常巧 妙地测试出学生课内文言文学习的水平。例如 2001 年田单列传11 题中的实 词“拔、附、乘、龙”和 12 题中的古今词, “反间、南面、鼓噪、扰乱”等都 是课内学过或涉及的,只不过换了一下语境而已。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推断 的题目,如 1991 年第 18 题“顽鲁者亦当矜怜”中“顽鲁”的意思,如果注意到 上文的“贤俊

7、者自可赏爱” ,二者是对举比较,则不难据“贤俊”一词推断出 “顽鲁”的意思是“愚昧而蠢笨” 。 文言句子翻译由辨析改为笔译, 即由选择题改为语言操作题。 如前所述, 这是 2002 年将增加的新要求,说其“新” ,只是与近十几年的高考相对而言, 在 1990 年以前的高考中,文言文笔译的题目并不少见。增加文言文笔译的好处, 一方面体现命题“稳中有变”的原则,另一方面,从测试的目的看,既考了理解 文意,又考了语言表达,可以说一举多得,导向良好。 (二) 、怎样有效地进行文言文复习 文言文复习,不同的考生,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学习习惯,自然复习方式也 不能强求一律,从教学实践看,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8、着手。 要有熟练地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文言文的阅读 能力,或准确地解答文言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意,或叫 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的错误。 怎样整体把握文意?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提取主要信息法。即拿来一篇文言文,通过整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 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干了什么事(起因、经 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他与主要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 把握了上述信息,可以说基本上解决了文章的“大意” 。在这个前提下再读 题、做题,也许仍会有小的偏差,但一般不会有大的失误。如果不能

9、整体把握文 意,有时不仅会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还会混淆是非,如 2001 年第 16 题,如果不把握文意,就极易作出错误选择。 二是倒啖甘蔗法。这是根据试题的测试特点,利用试题题面快捷地帮助我们 把握文章的方法。考生速读了一篇文章,有时受理解能力限制,可能不会迅速获 取文中的主要信息,便可试用此法:当考生速读了一段文字,也已提取文中的主 要信息,但不能判断自己提取的信息是否正确,也可使用此法印证。 文言文试题的最后两个题,近年来的考点一般都是信息筛选和文意把握,前 者设问点定在把文中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让考生辨析, 据此 可判定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

10、性格,或有怎样的品质,或行为有何 特征等等。如 2001 年田单列传 ,考了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问题; 2000 年考了能说明胡质父子“清慎”的问题;1999 年考了苏琼善于“处事”的 问题;1998 年考了郭永刚直抗上的问题等等。而最后一个题目则考查对文言文 文意的概述或分析,所给的几个选肢正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虽有一项 “不正确” ,但却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 ,把 读过原文获取的信息与此相对应,便可印证自己的阅读结果,有时自己想说而说 不出的话,一读最后一题的题面便可豁然开朗。 理解词语含义必须结合语境。文言文中“言”的试题,由于侧重考理解 能力

11、,非常注重语境因素。特定语境中的词语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尤其是文言实 词,由于其具有多义性,离开语境可能会做出完全错误的判断。如 1990 年第 15 题, “上车弗谢而去”中的“谢” , 有以下几个义项: 急欲 BB 告诉 感 谢 告辞,不联系语境就弄不清是“谁上车” , “谢”是什么意思。联系语 境,知道“上车”的是田单,因另一个人鲁仲子跟他说了他不喜欢听的话,于是 他生气而去,所以这里的“谢”是“告辞”的意思。又如 1992 年第 12 题的 “除” ,1993 年第 12 题的“勤”等都是结合语境考一词多义。近年来,这一考 点的考查面逐渐扩大,由考一个词扩展到考几个词,如 2000 年、

12、2001 年的第 11 题,就分别考了“省、审、樵、信”和“拔、附、乘、北”几个实词。对这些词 语的理解都必须结合语境。 至于文意整体把握方面的考查,就更离不开原文,离不开语境。 认真细致地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如前所述,2002 年翻译文言句子将在 第卷单独设题,文言文翻译的三字原则“信”(忠实原文)、 “达”(文意通达 流畅)、 “雅”(语言富有文采)当然是应追求的目标,但这毕竟是对专业翻译的要求。作为高考,应特别注意一个“信”字,即以直译为主,按照原文用词造句 的特点甚至表达方式译成现代汉语, 只有难以直译或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思的 句子,再酌情采用意译(只翻译原文基本意思,不拘于原文词句特

13、点)。特别要注 意译出重点实、虚词和有活用的词语。因为,文言文翻译测试的目的除了考查理 解能力外,也包含对文言知识的考查。如果重点实、虚词或活用的词语译不出, 当然句意的表达要受到损害,这自然要影响得分。如 1997 年第 16 题,理解“徒 流及死,具有等差”一句,就必须注意辨析“徒、流、等、差”等词是否译出, 否则就没法做出正确判断。 其次, 要灵活运用“留(保留)、 补(增补)、 删(删除)、 换(替换)、 调(调整)” 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以提高翻译效率。考查把握文意或分析概括方面的题目,不仅考查考生能不能读懂原文, 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思维细致、严密的品质。应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前提下

14、,对原 文细加分析,将选项中的表述与原文一一对照,方可保证没有疏漏。例如,1998 年高考第 22 题: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项。其他三项 BCD 都没失 误,只有 A 项“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原文实际是在 李若水“章再上” , 而后“乃止”的, 并非当即接受他的意见。 这一题目的设计, 若不细致推究,必然会做出错误判断。 (三) 、解答文言文试题应注意的问题 文言文试题以其较高的分值在高考中占居重要位置。由于试题平稳,得分相 对较易,因而不可忽视。可以说,一个考生语文试题的总分能否进入高分段,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卷,而文言文又是第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

15、果文言文失 分太多,第卷的分数上不去,进入高分段则很难,这是许多考生多年的答卷实 践证明了的。而作为选择题的 15 分文言文题目,如果细心推敲,实际极有希望 得满分。 那么,解答文言文试题应注意哪些具体问题呢? 切忌读不懂原文就急着做题。语文试卷文字多,容量大,除了语言知识 运用题,还有阅读、写作等;又加上其在整个考试过程中处于首场考的地位,因 而极易造成考生的紧张心理,致使许多考生在做文言文题目时,读不懂甚至读不 完原文就急着做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答好题目是很困难的。所以,考生必须 克服心理障碍,安排好时间,一定要读懂读完原文再做题,要牢记“磨刀不误砍 柴功” , “读”就是磨刀,是“砍柴

16、”的基础。 克服轻“敌”麻痹心理。 文言文试题选材稳定, 题型稳定, 测试点稳定, 致使许多考生产生错觉,认为文言文题目真的简单,分数唾手可得。其实,高考 任何层次、任何测试点的题目既有较易的题,也有较难的题,实在轻视不得,麻痹不得。事实上近几年的文言文试题得分率虽然由 1997 年的 0.48 到 2001 年的 0.6 以上, 逐年提高, 但从文言文测试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水平看仍不十分理想, 所以应指导他们努力做好每一道题,以提高得分率。 做书面翻译题除了注意准确体现原文的意思外,还应注意语言通顺、无 病句, 注意书写大方、 工整、 清晰。 有的考生或许认为文言文翻译考的是“翻译” , 只要意思对即可得分,其他方面“差点”无伤大雅。孰不知每年考生多,阅卷的 时间短,考生答卷的整体质量一定会影响阅卷人的印象和情绪,可以肯定地说, 如果题目翻译得好,但答卷态度不严肃,不认真,书写潦草,一定会影响文言文 的得分。 注意选择题中障碍的设置。与自然科学、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