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与气候资源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3081630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气候与气候资源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中国气候与气候资源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中国气候与气候资源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中国气候与气候资源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中国气候与气候资源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气候与气候资源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气候与气候资源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中国气候与气候资源(7节 ) 第一节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一、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概念:主要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风系,盛行风 风向随季节有极明显的变化,并伴以不同的天气过程。广 义的季风,是指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转换的现象 。狭义的季风是指冬夏盛行风向夹角大于120的季风。季风气候概念:季风盛行区的气候称季风气候。其特 点是随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气流性质、天气过程出现显 著的季节变化。东亚和南亚为典型季风气候区。 中国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四季分明,夏季暖湿,为主要雨季;冬季干冷 ,春秋过渡。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干、湿季明显。 季风气候显著的表现: 1、盛行风风向、性质变化

2、明显。近地面层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季节变化影响,冬季盛 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东南、西南 ),温暖湿润。 2、冬夏季风影响明显:程度范围 。表现为4点(1)冬季风强盛,我国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 (1月)气温偏低(负距平)。1月我国气温距平值:爱辉北京汉口1月-16.8 9.9-10.9(2)冬季风范围广大,南界到西沙群岛与南沙群岛之 间,西界为青藏高原的北缘和东缘。(3)夏季风显著使我国东部较同纬度其它地区湿润。 中国亚热带与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比较:地点瓜马斯( 墨西哥)马拉喀 什(摩 洛哥)开罗( 埃及)巴格达 (伊拉 克)坎大哈 (阿富 汗)武汉上海纬度28oN31o37

3、N30oN33o20 N31o36 N30o35N31o12 N年降水 量(mm )157241321561841262.51125.63、季风类型多样热带季风:西南季风:(海南岛、南海诸岛、西南区) 亚热带季风:东南季风(华南区、华中区、华北区) 温带季风:东北季风:(东北区) 高原季风:(西南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旋风冬季为反气旋(顺时针外旋)夏季为气旋(逆时针内旋 ) (4)冬夏季风共同影响季风气候面积达到国土面 积一半以上。夏季风北界为:大兴安岭阴山贺 兰山乌鞘岭祁连山东段日月山巴颜喀 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以东以南广大地区 ;夏季风北界: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乌鞘岭祁连山东 段日月

4、山巴颜喀拉山 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二、大陆性强 :大陆性气候,即内陆地区所具有的气候类型 。 1、气温变幅大我国大陆地区气温年较差,一般1030 ,高纬度地区 3545,大于同纬度其它地区。 表33 我国各地冬夏气温及年较差 漠河哈尔滨滨北京上海广州西沙1月30.919.44.73.313.422.87月18.422.426.027.928.328.6年较较差49.342.230.724.614.96.1表34 我国气温年较差大于同纬度其它地区。齐齐齐齐 哈尔47o23N42.2巴黎48o58N15.9北京39 o54N30.9马马德里40 o24N20.22、降水集中集中于夏季或夏半年。大部

5、分地区夏季(6、7、8)降水占全年50, 秦岭淮河以北占全年6070,青藏高原西部80。夏半年(510月)大部分地区降水占全年7090。 3、7月热,1月冷,春温高于秋温大部分地区7月最热,1月最冷,紧跟夏至、冬至后出现 。气温高低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九一般在1月中旬。三 伏在7月下旬,8月上旬。大部分地方春季增温快,秋季降温快,春温高于秋温。 不同于海洋性气候区域。 伏是初(头)伏、中(二)伏和末(三)伏的总称。三伏 的最早记载见于春秋时代的秦德公二年,即公元前676年。三 伏期间统称“伏天”或“伏日”。按照我国传统的推算法,夏至 后第三个庚日(28天)为初伏,第

6、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 一个庚日为末伏。两个庚日之间相隔十天,初伏到中伏固定 为十天,但是,由于有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规定, 所以中伏到末伏就有10天和20天这两种情况。自入伏到出伏 相当于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下旬,正是我国夏季最热时期。与“三伏”对应的是“三九”。“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 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这时天气通常最冷 。小资料:“伏”与“三伏”4、大陆性气候区域面积大 大陆性存在地区差异,不同地区气候的大陆性强弱不一,可用 大陆度来表示。波兰学者焦金斯基提出了计算大陆度的公式: 大陆度 20.4式中,为纬度。大陆度取0100,100为大陆度最强的大陆性气

7、候,0为最强的海洋 性气候,50为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分界线。根据大陆度公式计算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陆度在50以上。例如:东北北部、内蒙 古北部、吐鲁番盆地,大陆度高达80以上,如海拉尔84.5,旱贝庙85,吐鲁番85.8, 表示气候的大陆性很强。大陆度低于50的地区,大致在华南沿海、云贵川和藏南,其 中台湾南部、海南岛南缘和南海诸岛的大陆度在20以下,西沙只有14.6。总的来说,我国从西北到东南,大陆性减弱,海洋性增强。东 南沿海(闽南、珠江流域)属海洋性气候区,青、蒙、新属典 型大陆性气候区,之间为过渡区域。大陆性气候区域面积大, 海洋性气候区面积小。 大陆性与季风性相辅相成。大陆影响

8、显著,与海洋对比明显, 形成了季风;冬夏季风性质变化,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陆性。三、气候类型复杂多样1、地域辽阔,水热条件水平分异复杂从南向北9个温度带;从东向西4个干湿带,温度带与干湿带交错分布;季风类型齐全。2、山地众多,使水热水平分异受到干扰。山地形成垂 直气候带。3、青藏高原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中央气象局根据10积温等气候指标和干燥度指数,综合划出9个气候带、 18个气候大区、36个气候区,1个高原气候区又划出4个气候大区、9个气候区。显 示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 从气候分类和区划中可以看出,我国绝大部分领土属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区域,而 热带气候仅在南海诸岛、台湾岛南部、琼雷、滇南等少数地区

9、分布,气候温和湿 润,既适合人类居住,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第二节 气候形成的因素:位置、大气环流、下 垫面性质 一、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这是决定太阳辐射和热量条件、影响气候特 征的基本因素。(1)533l352N的中低纬度位置北端漠河距北极4000km,南端曾母暗沙距赤道100km北回归线穿过华南,南北跨纬度49多,距离有5500km形成的温度带有三个主带、九个温度带。(2)97的领土处于2050N的中低纬度位置温度带 以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为主,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2、海陆位置我国处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北半壁伸入亚洲大 陆腹地,东南半壁濒临海洋在我国东部形成显著的

10、季风 气候;但在西北内陆地区,因距海遥远,夏季季风不能进入, 则为大陆性气候。二、大气环流的影响 大气环流是大气圈内空气做不同规模运行的总称 。狭义的大气环流指“行星环流”,指全球尺度大 气流型平均情况的整体,即假设存在于均匀一致 的行星表面上的大气环流。广义的大气环流是指 部分地区或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前者如海陆季风 环流或高原季风环流,后者为行星环流(或行星 风系)。 影响我国的季风的形成是由对流层底部的海陆季 风(季风环流),对流层高层的行星风系季节转 换(行星环流),以及青藏高原的高原季风共同 叠加形成的。近地面,大陆大 洋对比,海陆热力差 异及季节变化,海陆 季风。 1月地面气压场,陆

11、 地为高压控制。 7月地面气压场,陆 地为低压控制。 1、行星环流: 中、低纬度位置,决定了我国在地球上所处的行星 风带与气压带(即行星环流)为西风带、副热带高 压带和东北信风带。 由于季节的变化,冬季气压带与风带位置南移,我 国大陆全部在西风带控制下,它与近地面层的冬季 风方向基本一致,故使我国冬季风势力增强; 夏季行星风带位置北移,我国中部处于副热带高压 带位置(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控 制,青藏高原地区是青藏暖高压控制),在其北侧 受中纬度西风带影响,南侧受低纬度东风带影响, 形成西南季风。2、季风环流: l(1)海陆季风环流:在近地面,由于大陆大与洋 对比强烈,海陆热力差异

12、及季节变化,形成海陆季 风。 l(2)高原季风环流:青藏高原面,高原面与周围 同高度自由大气间的热力差异及季节变化,形成高 原季风。(所谓自由大气指受摩擦作用小的大气, 下界距地面5002000m)。 l 夏季,高原面辐射增温强烈,比同高度自由大气增温 快,形成低压,盛行辐合气流(烟筒抽风作用);高原 空中形成暖高压,向东移动可以造成川陕干旱(伏旱) 。 l 冬季,高原面散热降温强烈,比同高度自由大气冷, 形成冷高压,盛行辐散气流,增强了冬季风的势力。三、下垫面对气候形成的影响:4点 1、中国东低西高、阶梯上升的地势,及东部平原丘 陵低山地貌组合给夏季风区域广大提供了条件和场所 (1)西高东低

13、地势的影响: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岸 ,东面面临太平洋,在夏季东南季风影响我国时,受 到我国地势东低西高,台阶式上升,给我国东部带来 丰沛的降水。夏季风沿台阶而上,比较费劲,使夏季 风的影响范围变小;冬季风沿西高东低的地势而下, 势如破竹,使冬季风的影响范围很大,南界可以扩大 到西沙群岛与中沙群岛之间。如果中国地势象澳大利 亚那样“东高西低”的话,中国的季风气候范围就不会 有现在这么大的范围。 (2)东部平原丘陵低山地貌组合的影响:东部平原 丘陵低山地貌组合的格局,又给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发 育提供了广阔的场所。如果象非洲那样东部全是高原 ,或者象北美那样东西高、中部低的话,也不会形成 典型、面积广大

14、的季风气候。2、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形成的影响 明显 (1)动力作用:屏障作用与加强作用 屏障作用: 青藏高原阻挡南北两侧冷暖气流的交换,使高原两 侧形成不同景观:印缅一带冬季气温较我国同纬度高 ;甘、新地区形成干旱少雨的大陆性气候。例如,在 20N附近,海口1月均温17.1 ,孟买24.3 。 在高原的制约下,冷空气南下路径偏东。 夏季的西南季风,在高原的阻挡下,不能深入北上 ,只能绕过高原,在它的东南边缘,进入我国西南、 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加强了这些地区的降水过程 。 加强作用: 冬季,有利于北部,尤其是西北内陆冷空气 的集聚,冷高压势力更强,使冬季风势力增强 。 夏季,南侧受北方冷平流

15、影响小,有利于印 度低压的维持,增强了西南季风的势力。 气流分支青藏高原它还使500百帕以下的 西风环流发生分支、绕流、汇合,促使西风南 支气流向南伸展到更远的地方(1520N),扩 大了西风带的影响范围,从而也促使冷空气向 南伸展到更低的纬度位置。西风南、北支急流 的消长,还影响到我国冬夏季风的转换和进退 。在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由于处在西风带的 背风部位,风速小,出现“死水区”,天气气候 别具一格。 (2)热力作用 冬季的冷源作用增强了冬季风的势力。冬季原面散热快, 比周围的自由大气冷,形成冷高压,叠加在蒙古高压之上, 使其范围扩大,加强了蒙古高压系统,从而使我国东部冬季 风的势力更为强大。 夏季热源作用增强了夏季风的势力。夏季高原面是热低压 ,它叠加在印度低压之上,使其范围扩大,势力增强,印度 低压大槽伸向我国蒙新一带,它强烈地牵引着夏季风伸向大 陆内部。在热低压之上又形成暖高压,这就更加强了西藏副 热带高压(即青藏暖高压)的发展,使其势力强而稳定,控制 面积大。所以有人说,青藏高原是个巨大的“烟囱”,是夏季 季风环流的“加热机”。 形成高原季风,加强了我国由海陆分布所引起的季风环流 。夏季,气流从四周向原面辐合,风向高原面上吹;冬季恰 恰相反,凤从高原向外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