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文重难点确定与突破_4483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034037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文重难点确定与突破_4483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中课文重难点确定与突破_4483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中课文重难点确定与突破_4483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中课文重难点确定与突破_4483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中课文重难点确定与突破_4483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课文重难点确定与突破_448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文重难点确定与突破_4483(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课文重难点确定与突破初中课文重难点确定与突破_4483_4483初中课文重难点确定与突破福建吴兆斌3.课文对人物的描写,详略取舍巧妙而合理,想一想: (1)详略配合有度有何好处? (2)可否也同样详写次要人物? 4.认真阅读分马片断,回答问题 一 院子当中摆着一张长方桌子,郭全海用小烟袋锅子敲着桌子说:“别吵吵,分马了。小户一家能摊一头顶 用的牲口,领马领牛,听各人的便” 郭全海爬到桌子上,高声叫道:“别着忙,还得说两句。咱们分了衣裳,又分牛马,倒是谁整的呀?” 无数声音说:“共产党领导的。 ” 郭全海添着说:“牲口牵回去,见天拉车,拉磨,种地,打柴,要想想牲口是从哪来的;分了东西可不能

2、忘本。 ” 许多声音回答道:“那哪能呢?” 5.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是这段文字的一个重要特点,用横线画出表现郭全海善于引 导、教育群众的句子。 6.加“”的四个副词,表示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 a.得 b.又 c.倒 d.可 a._b._ c._d._ 作用:_。 7. 郭全海“爬到桌子上, 高声叫道”的动作、 声调说明了_。 二 老田头走到老孙头跟前,问道:“你要哪匹马?” “还没定弦。 ” 其实老孙头早相中了拴在老榆树底下的右眼像玻璃似的栗色小儿马。听到叫他的名字,他大步流星地迈过 去牵上。 老孙头说:“没啥,我老孙头赶了 29 年大车,还怕这小马崽子?哪一号烈马我没有骑

3、过?多咱看见我老孙 头摔过交呀?” 8.找出文段中的副词:_。 9.“早相中”却说成“还没定弦” ,一“听到叫他的名字”就“大步流星地迈过去牵上” ,这些言行不一 的表现, 反映出老孙头_的心理。 10.老孙头自我吹嘘的话中有连续三个问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老孙头此时什么心情?表现了他什 么性格? 附:参考答案 1.具体些,详尽些 突出重点,具体、生动中心明确 2.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 未出场人物 3.详略配合有度,可使文章浓淡相宜,错落有致。详写是为了突出中心,有略写配 合,使得文章内容完整、全面。同时,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中,更能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主要的详写 ,次要的不能详写,但

4、不能不写。详写次要的,造成喧宾夺主,完全不写次要的,结果也使中心不能很好地表 达出来 5.郭全海爬到桌子上,高声叫道:“倒是谁整的呀?”6.a.表示有心要强调 b.表示另有补充 c. 究竟的意思,强调问话 d.加强语气 这一系列副词,表达了郭全海对党的一片赤诚,也表现了他善于教育群 众 7.说明郭全海忠于党、热爱党,不失时机地对群众进行教育 8.还没 其实 早 不 9.圆滑世故的自私 10.反问表现了老孙头此时兴奋、自豪的心情,逞强、好胜、爱吹的性格 社戏 重难点确定 1.重难点确定的依据:从文体教学全程看,第二册的小说当做记叙文来处理;听说读写必须联系生活; 联系是在特定感情表达需要下对现实

5、或理想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从单元教学的要求看,写作训练重点是 “根据中心确定详略” ,阅读训练重点是“记叙的详略、虚词的运用”都受“主旨”制约。从篇的“预习提 示”看,无论写“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画面” ,还是可爱的“农家少年的形象” ,以及“洋溢着豆麦蕴藻 之香的乡间夜景” ,都是为了抒发感情。最重要是应据作品“主旨”来定。 (可参阅呐喊自序 )正 因为社戏通过对农家孩子优秀品质的歌颂而把希望寄托于新一代,所以这种欢欣(外在、情绪化)乐观( 内在、理想化)之情就成为阅读社戏的视觉焦点与感情焦点。 2.据此,重点是:根据中心确定详写和略写(以情统事,以情驭景) ;根据达情确定虚词的运用(以

6、 情贯语) 。难点是:感知并理解“主旨” ,从欢欣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到对摆脱封建束缚,向往自由无 拘的“乐土”的乐观之情。 重难点突破 .教法建议 1.整体感知,悟得“主旨” 。 (错序读。解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生活?作者写了怎样的生活?) A.结合练习八读尾段,补充“背景资料” (呐喊自序 ) ,简介节选掉的前半部分,感知本文“主 旨” 。 (提示:对劳动人民深厚热爱的欢欣之情和渴望摆脱封建束缚向往自由的乐观之情。 ) B.“看戏”真写出“戏”的好看了吗?结合本文“主旨”来思考这是为什么?(提示:意不在戏而在情。 ) C.速读“看戏”前后的略写部分,想一想它们同“看戏”部分有什么关系

7、?(提示:中心事件的机缘、 条件、余波和深化。 )与“主旨”有什么关系?(提示:写出了嘲弄和蔑视封建礼教文化的淳朴民风,写出 了一代英雄少年的聪明才智,写出了老辈的熏陶濡染,表现了对现实“乐土”的欢欣和对理想“乐土”的乐观 向往。 ) 2.深入细节,验证理解。 (在“主旨”导引下依序读。解决作者用怎样的手法写出对生活的感悟、体验、 理解和升华。 ) A.分析段尾句中“但因为不但又”表达的感情及“乐土” “免念”的含义。 (提示: 厌恶封建束缚,热爱乡间无恶浊空气的淳朴、无拘。 ) B.分析段尾句含义。 (提示:不重礼教重友谊。 ) C.分析段尾句“却嘲笑”含义。 (提示:大胆揶揄封建文化及礼教

8、。 ) D.的文笔曲折地突出了双喜们的形象,这与“主旨”有什么关系?(提示:歌颂少年英雄,寄托希 望与乐观。 ) E.段中、两段轻松活泼又渴盼急切的感情与“主旨”有什么关系?(提示:渴盼自由无拘,摆 脱束缚的心情的满足远胜于“戏”本身。 ) F.(21)段“看戏”远不如看戏前后写得生动有趣,为什么?(提示:作者歌颂的是“乐土”上热情淳 朴的人们,小伙伴们“助”我“陪”我圆了一回“第一盼望” ,这种情谊是难忘的。 ) G.“余波”部分写六一公公与双喜们有什么联系,与“主旨”有什么联系?(提示:少年英雄父辈熏 陶民族精神欢欣乐观。 ) 3.整体把握,评析鉴赏。 (体味读) A.准确概括本文“主旨”

9、 。 (见前) B.描述本文写作思路。 (提示:难忘那夜的好戏其实“戏”令人失望难忘少年朋友们热情淳朴的 情谊有这样的英雄少年,真正的“乐土”一定会实现。 ) C.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赏析文段。 (见“训练” ) .训练设计 1.(目的:以情统事 题型:比较阅读 素材:课文第段和第(21)段尾句) 问题:(1)画出两处文字中表达感情最明显的词句。 (2)两处文字都用了许多传神的动词, 在表现内容上有什么异同? (3)段与(21)段运用了绘声、绘景、 比喻和衬托等手法写出了两种“前进”的心情,这两种心情有何 区别? 2.(目的:以情驭景 题型:选择判断 素材:见课文第段) 问题:(1)按类别分别找

10、出描写相关心情的语句,点出重点词。(2)对系列虚词“但而且但”分析准确的是( ) A.尽管船行很快,但由于孩子们看戏心切,以为船慢,用了“但” B.不仅“望见” “而且似乎听到”进一步突出迫切心情,乃至产生幻觉 C.“料想”之后用“但” ,一个疑虑否定了前面的猜测,希望又失望,愈见希望之切 D.连用两个“但” ,反复说明船行并不慢 (3)给该段选个概括准确的小标题( ) A.春夜出航 B.看戏途中 C.途中见闻 D.月夜行船 3.(目的:以情贯语 题型:简述 素材:见课文第段) 问题:简述加点虚词的表达作用。 “果然只能还要远其实本也而况” 4.(目的:迁移运用 题型:写作) 题目:以尾段句式

11、“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 ) ,也不再( ) ”为开头总写段句式, 写一个回忆式片断。标示“说旨句” ,分清详略,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附:参考答案 1.(1)“心轻松” “身体舒展” ; (21)尾句中“赞成踊跃” (2)同:精明、能干 、利索。异:心情不同 急切渴望,(21)“第一盼望”满足后的欢欣 (3 )满怀“第一盼望”乘兴而往 ,用“飞一般”(21)“看戏”虽失望,但愿望得到满足,归家心切已无兴奋和新鲜感,只用平淡的“又 前进” 2. (1)A.急切盼望(但以为似乎料想) B.疑虑焦急(但或者也许是) (2)A B C (3)B 3. 果然:连接上文段,语气肯定,突出阿发的

12、 聪颖、机灵 只能:语气无奈又不甘心 还:修饰,强调无奈心情 其实:自我安慰,语气调侃 本而况 :补充说明,朴素的阶级意识 4.略 狼 重难点确定 1.课文重点 本文通过一个屠夫智取两只狼的故事,揭露狼的凶残、狡诈而又愚蠢的本性,告诫人们对待像“狼”这样 的恶人,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 作者在写双方的正面交锋时,着力于对屠夫的正面描写。所以教学重点应当放在分析屠夫“智”与“勇” 两方面的心理和行为上,展示屠夫遇狼、避狼、劈狼的全过程,从而点明本篇课文的主题。 本文语言生动传神,辞约意丰,应认真推敲。如写屠夫遇狼的心理变化:先是写“屠惧” ,这是一般的害 怕心理;其次写“大窘” ,“窘”比

13、“惧”内涵更深,表示从一般害怕发展到身处逆境,陷入无法摆脱的境地 ;最后是“暴起” ,与“惧” “窘”迥然不同,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通过上述由“惧” “窘”到“暴起”的动态描写,把屠夫的心理活动极有层次地表现出来,同时生动形象 地刻画了屠夫机警的性格特征和紧张的心情。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 ”动词的锤炼,是语言艺术的重要手段,本文作者 在语言运用方面,很注意动词的选择。如写屠夫遇狼后内心极度恐慌,情势异常紧迫,必须赶快想好对策,用 了“顾” “奔” “倚” “弛” “持”几个动词,画出了一个准备抗争的紧张场面。经过这样步步蓄势,最后“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

14、 “劈”字力重千钧, “毙”字大快人心,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2.课文难点 上面说过,这篇课文的情节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曲折反复多次。在故事发展过程中,作者设置了几个“ 悬念” ,这点往往为教师所忽略。 故事开头,写一屠晚归,遇狼恐惧,反复投骨,企图侥幸解除威胁。而两狼“并驱如故” ,屠夫到了走投 无路的时候。怎么办呢?他有什么谋略、对策?结果又怎样呢?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接着写屠夫与狼的正面交锋:“一狼径去。 ”狼的本性是贪婪、凶残的,奇怪这只狼一没得逞,二没受挫 ,怎么却头也不回就举步径去?确实令人生疑。而另一狼的行动就更奇怪了:它竟然安坐在屠夫面前,眼睛微 闭,意态闲暇,使人觉得悬念

15、丛生,简直不可思议。教师应当抓住上述两个“悬念” ,启发学生分析思考,理 解课文的意蕴美。 文章末尾,写屠夫恍然大悟,疑虑顿释。原来一狼“径去” ,一狼“假寐” ,都不过是迷惑自己的狡诈伎 俩罢了。所以,最后评论曰:“止增笑耳。 ”读到这里,便豁然开朗,前面的悬念得到圆满解决。这不仅把屠 夫和两狼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而且在情节安排上独具匠心。 重难点突破 .教法建议 1.先指导学生分段,理清文章脉络,并注意上下文(语境)的联系,讲解张本、伏笔、照应和铺垫等艺术 手法。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盖以诱敌” ,写屠夫智取二狼的故事。故事分遇狼、避狼、劈 狼三层;第二部分从“狼亦黠矣”到篇末,点明主题。 2.文言文必须加强词语教学,特别注意词类的变异和活用。如:“一狼洞其中” , “洞”字本来是名词,在这里却当动词来用,意思是“打洞” 。 “其一犬坐于前” , “犬”字是名词,这里当状语,可译为“像狗似的”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隧”是名词,指在山中或地下凿成的通路,这里作动词,是“钻洞”的意 思。 3.讲完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