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比较03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033463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德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比较0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德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比较0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德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比较0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德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比较0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德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比较0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德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比较0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德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比较0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德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状况)比较高教中心 2010 牛楠 摘 要:“实习生制度”是近年来伴随着“就业难”问题而出现的,然而“实 习生制度”的普遍实施却没能给学校、学生、企业带来预期的利益,这就使得 我们对这一制度要有进一步的反思。德国高校的实习制度比较成功,在这方面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比较中德大学的实习制度,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体制 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实习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大学生实习 政府 企业 高校国外用人单位普遍实行的“实习生制度”,是一种对用人单位和实习生都 有收益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 “大学生实习制度”主要是指用人单位有计划、 有目的地

2、安置即将毕业的学生,以及那些不具备专业背景或行业经验,但有工 作愿望和热情的大学毕业生,即为那些仅凭简历还不足以证明自己的人提供 “实习工作”、“尝试工作”的机会。它不是基于人际关系的经验性、个体随 机行为,不是学校和企业之间一种简单的“对口实习”任务,而是涉及政府、 学校、用人单位、大学生,乃至家庭的一种规范、系统的常规化制度行为。对 企业而言,实习生制度可以让企业低成本、大范围的选择人才,通过实习,培 养和发现那些真正有能力、有热情的社会成员进入企业,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人 力资源。同时,还可以作为企业的公关手段,让更多的社会成员了解企业的文 化和理念,从而增强社会对企业的认同感并赢得声誉。对

3、社会和个人发展而言, “实习生制度”可以使每一个社会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扮演不 同的社会角色,发现自己真实的潜力和兴趣,为将来的人生事业做好准备,也 为自我的成长丰富阅历。一、我国当前大学生实习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曾于 1964 年 8 月发布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劳动实习试行 条例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已经不适合当前实际了。近年来北京、广州等地相 继出台了一些针对学生实习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政策文件,但这些文件都仅限 于本行政区域或某一方面,效力层次及执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高校大学 生实习环节薄弱的问题,有关部门和机构目前在“确定标准”环节做了不少工作,例 如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4、以及在工科专业开展的专业认证试点方面,其评估指标 或认证标准中都对实习环节作了专门规定。此外,教育管理部门也制订了大量政 策,对搞好实习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如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 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 工程的意见等。但是,与“确定标准”相比,“衡量业绩”却相对滞后。例如,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所依据的认证标准,特别是各专业补充标准,对实践 环节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和规定。如果严格按照该标准的要求来考查高校的实 习教学环节问题,目前接受认证学校相应专业在这一标准上都应该是“未达到标 准的要求”,或至少是“存在不足或问题”。 (一)用人单位

5、接受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有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实习缺乏认同感,对实习制度存在“短视”现象, 不能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和战略的眼尤看待大学生实习,更谈不上制定规范的实 习措施。一些企业担心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实习 生遭遇意外伤害的赔偿等问题,有的企业认为大学生实习会影响正常的生产运 作,有的担心泄露商业机密,有的担心会给企业增加额外负担,还有一些企业 担心接纳实习生会带来相应的管理问题,造成企业主动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的积极性不高。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实习的路子并不宽,实习难已经成为大学 生就业难的前奏。而培养一名实习生必然要付出时间与精力上的成本,这对于 工作上还具有很大不

6、确定性的实习生来说,企业的付出将存在很大的风险,这 也是为何多数企业不愿意接纳实习生的原因之一。此外,从实习单位的角度考 虑,作为一个短期的实习,实习单位本身不可能投入太多的资源,加上要为自 己的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所以相当多的单位不愿意接收大学生实习。而 且不少地方需要的是做技术性工作的,实习生却只能做一般的基础性工作。这 些都造成了大学生很难找到实习单位。 (二)大学生乐意实习,但实习效果不佳 实习效果是实习制度的灵魂,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要素。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实习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一的模式逐渐向多元化模式转变,高校 和 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理论上讲实习效果会更有所提升。实际

7、上,一部分实习 变成了走过场,学生做虚假实习报告或者用人单位不愿提供接触实际生产或先 进 设备技术的岗位安排,大学生去了像是打杂的,很难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更 谈不上经验积累与专业提升,实习效果大大下降。(之所以很多大学生实习工 作成为打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自身的心态:有些人并不 是真正想踏踏实实做一份工作,只是想到公司看看或者赚点钱,本身就存在态 度 不认真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校对实习的管理不灵活,评价体系不规范。 目前,高校管理模式单一,即在较短的实间内,安排成批量的学生到用人单位 实 习,并且各个高校几乎都是在同一时间段安排实习,但是实际情况是用人单位 无法让大批量

8、的学生参加实际的工作,而企业在生产旺季或者是在最需要人的 时候,高校却按兵不动,这自然影响到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另外,高校对学生 的实习缺乏系统的评价,对是否与社会需求相对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对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来说,相差甚远,从而使相当一部分的实习流于形式, 甚至变成参观浏览或任其自便。) (三)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缺少社会保障 大学生到单位实习,是一种培训性质的学习,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中 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劳动法专业博士范围指出:“因为大学生与学校仍然有教学 关 系,还处于没有毕业的状态,大学生的的档案等个人履历文件也放在学校,单 位根本无法与大学生建立劳动关系。而这种实习本身

9、的目的在于接触社会,实 践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理论和知识,而不是专业训练,其根本目的在于教学。” 由于“实习”是教学活动,所以学生如果事后提出工资等权益保护等要求,是 不受法律保护的。有的用人单位乐于用实习生,好一点的是从实习生中选拔优秀人才,恶劣一点的是使用廉价乃至免费劳动力。而学生方面因为就业形势不 乐观,都心甘情愿,或者说乐此不疲地参加到实习中去。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一 旦出工伤、医疗等事故时没有相应的法律可依,而学校又认为工伤、医疗等事 故应由保险公司赔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则无法获得保障。就业难的背景下,大学生找工作的程序被一再提前,实习的目的从过去的专业实践转而直接指向了就业。实习难,大学生

10、们都说:“僧多粥少”。如何推行大学生实习制度大学生实习制度的推行,既需要相关政策的保障,也需要践行大学生实习 制度的管理技术支撑。首先,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明确实习不仅是特定专业 教学的延续,更是大学所有基础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大学教育固然要强调基础 性,但必须逐渐与社会发展、市场需要接轨,如聘任校外教授、专家参与教改 及相关的教学工作;逐渐建立校内实习人才市场,确保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 习需求信息的对称。其次,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明确大学生实习制度的必要 性、可行性和常规化。如强化大学生实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通过税收减免政 策,鼓励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成为一种常规行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建

11、立泄密责任追查制度,避免大学生实习短期行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逐渐 制订并完善大学生实习期间人身及相关权益保护制度,保护大学生在实习过程 中的合法权益;补充完善劳动法,对大学生实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相关 劳动纠纷问题的解决进行规范。第三,健全人才市场制度建设,规范人才市场 中介服务秩序。人才市场应通过制度建设,提高信用水平,探索大学生实习中 介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实习机会。 二、德国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 长期以来,德国普遍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和实践,强调面向应用、面向 实际、面向未来,培养掌握科学方法、擅长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为 保证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德国大学围绕实践理

12、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这一核心, 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创业等灵活多样的实习和实践活动。通过政府、行业、企 业和学校的积极合作,构建了企业主导、多方参与、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的大学 实习制度。 (一)政府以立法和制定政策法规等形式为大学生实习提供制度支撑。 首先是立法保障。为推动大学生实习,德国于 1969 年颁布实施联邦职业 教育法,之后又相继颁布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如企业基本法 、 培训员资格 条例 、 青年劳动保护法 、 职业教育促进法 、 技工条例等一大批法律法 规。政府各部门、行业组织和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相关的条例或实施办法。这 些法律法规的出台,明确了政府、企业、高校在组织大学生实习方面的

13、责任和义 务,规定了大学生实习的原则和办法。其次是政策推动。为此,德国政府成立一个 专门委员会,专司其职,统一负责对企业和高校在培训学生方面的分工合作并对各 自职责进行监督指导。对愿意接受大学生实习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对那 些不接受大学生实习,或不欢迎大学生来本企业工作的业主则进行经济处罚。同 时根据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曝光一批教学质量不合格的学校名单,通过 减少或暂停政府对其财政资助,以促进企业和高校之间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互动合 作。再次是加强审查与监管。德国政府明确规定每个行业协会都要设立一个职 业教育委员会,组织职教机构制定规章制度,认定企业培训资格,包括企业主本人 的素质以

14、及企业培训的物质条件,审查培训合同,组织技能考试,仲裁双方矛盾等。此外,提供财政支持。施罗德执政期间,政府为了提高年轻实习生的基础知识和技 能,帮助他们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通过了一个总额高达 2. 7 亿欧元(约合 3. 344 亿美元)的项目。德国经济部明确表示,接受实习生的公司可最多获得政府 12 个 月的财政资助,整个扶持就业计划的有效期为 3 年。如果有公司为缺乏经验的德 国年轻人提供 12 个星期以上的实习期,政府将为每位实习生每月提供 193 欧元 的经济资助,并且帮其交纳 102 欧元的社会福利金。政府还与一些商体签订协议, 要求企业再为 3 万名年轻人提供实习机会,否则将遭到罚

15、款。这一系列举措,对高 校实践教学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德国的企业都根据业务和不同经营规模提供层次不等的实习岗位,供大学生 和职高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一些大型企业会通过自己公司的网站、合作院校、 高校的 BBS,以及一些人力资源网站和媒体,来发布招聘实习生的消息。以保时捷 公司为例,常年招收实习生参加实习体验。学生如果想实习,只需把简历投到公司 或者在公司官方网站上填写实习申请,经过初步面试就可被安排在一定职位上进 行实习,通常实习周期为 3 个月到半年。学校也会根据企业对实习时间的要求灵 活安排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德国企业之所以欢迎大

16、学生实习,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府根据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的多少,制定有不同的税收减免的优惠 措施,提供实习岗位越多,得到的奖励越丰厚。二是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可以获得 数额不等的政府经费补贴。按照德国法律规定,企业每年都要向政府交纳职业培 训基金,然后国家把这些资金重新分配给承担培训任务的企业,不提供培训岗位 的企业则拿不到培训基金。如果企业所提供的职业培训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培训 企业可以获得全额的教育补助。三是企业招聘大学生来做一些不太重要的工作, 可以大大降低工资成本。有资料显示, 1991 年至 2000 年,德国企业平均每年 为每个学生支付 7344 欧元,而学生每年创造的收益为 5765 欧元,两者相抵后企业 纯支出为 1579 欧元,平均每月仅 132 欧元。一些企业通过实习,发现了企业今后 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从而储备了人才资源。(三)德国大学高度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实习工作。 要求学生不仅要到综合性大学学习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而且要去企业的培 训场所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为了方便大学生实习,德国大学都实行有弹性的教学 管理,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