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评课稿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016752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次品》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找次品》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找次品》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次品》评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找次品评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听了河西小学张红艳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找次品这节课,真是受益匪浅。具体说来有五大亮点:第一、深挖教材,根据农村学生进行施教,转化难点降低教学起点。按照例题,本课例 1 是从 5 瓶药品中找到次品,而张老师却让学生先从 3 瓶中找出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学生很容易的从 3 瓶中找到次品。在后面的 5 瓶、9 瓶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这种因材施教提高了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培养学生优化意识,用数学逻辑增加学生递进关系,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上课时层层推进渗入优化思想。本课张老师让学生从 3 瓶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 5 瓶、

2、9 瓶中找次品,并且在 9 瓶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学生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他们再用 12 瓶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第三、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让学生从动手中得到结果,自己动手得到结论。 当学生通过例 2 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 3 份称的方法最好后,张老师提出“每个数都能平均分吗”的问题,让学生从 10 瓶中找出次品,学生通过进一步的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从中又发现“尽量平均分”的优化策略,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第四、科学

3、引导实现三维目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使用比较好。课堂上,张老师总是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就及时引导, “还可以怎样分?”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不平衡说明什么?”等等提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哪种分法称的次数最少?”使学生逐渐树立运用优化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思想。整堂课,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组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成功实现了新课标后教师角色的转换。第五、板书设计合理,有条理,学生一看一目了然,起到总结性的作用。当然,人无完人,课亦无完课,张老师可能是紧张的缘故,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口误,语速也略快,这节课要求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而大部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却比较少。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比较成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2011 年 4 月 15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