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烈士事1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3015663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花岗烈士事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黄花岗烈士事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黄花岗烈士事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花岗烈士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花岗烈士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教学 目标1了解背景,了解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交融的特点。 2体会语言中饱含的悲壮慷慨之情,讨论黄花岗的意义。 教学重点 难点 了解本文特点,体会语言中饱含着的浓烈的悲壮之情。 教学过程 一、内容探究: 第一段,赞颂革命党人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申述黄花岗起义的不朽价值,抒发对烈士沉 痛的悼念之情。 先写清朝末年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民主国家而艰苦奋斗的情况,一个“最”字 突出了黄花岗起义死伤之惨重,损失之巨大。但作者并未被这巨大的悲痛所压倒, “然”字 笔锋一转,给这次战斗以极高的评价,并抒发了自己对烈士深挚的赞颂之情。这里,作者 的感情进人了另一高潮。 “碧血横飞,

2、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两组对 偶句,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烈士们战斗之激烈,牺牲之豪壮,精神之威武! 正是由于这壮烈的战斗,才令“久蛰之人心”大为振奋,使他们千年的“怨愤” ,如“怒涛 排壑,不可遏抑” ,正是由于这壮烈的战斗,鼓舞了人心,激励了士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吸取了沉痛的教训,才在不长的时间里,赢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黄花岗起义是武昌起义 的序幕,有了“斯役” ,才有 1911 年 10 月 10 日辛亥革命的巨大胜利!段末作者再次满腔 热忱地肯定“斯役”的伟大意义及深远影响,它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 寿” ,在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武昌起义

3、的意义。 第二段,记叙因时局不宁,致使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不得流传的事实,表现了作者巨大的悲 痛。 由于“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致使烈士坟莹,仍“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民国七年门 918) , “始有墓绸之建修” ,民国十年(1921) , “始有事略之编纂” 。这里,作者连用两个时间短 语,意味着时间之漫长,也表明修墓编史进程之缓慢。七十二烈士的事迹有的虽有记载而 不详尽,有的仅有姓名而无事迹,更有甚者,有的连姓名也无法知道!在详尽地记叙了上 述惨痛事实后,作者又引用历史上“善传游侠”的史迁“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的事作比 较,进一步抒发了作者悲痛的情怀。这一段记烈士遭受冷落的境况,恰与上一段评

4、说黄花 岗之役“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形成对照,强烈地表达了“滋可痛 已”的深沉情感。 第三段,激励人们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实现理想的中华民国,从而使事略传 世而不朽。 这是作者作序的目的所在,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先略述邹君求序的事,然后较详尽地写了 非常环境中自己肩负的重任。是时,国内“贼氛方炽” ,形势动荡不安,以致作者“三十年 前所主唱” 、 “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的“三民主义” “五权宪法” ,均“不获实行” ; 作者桂林督师讨贼,其责任之重大,尤倍于三十年前。值此义旗高举,整装待发的时刻, 恰逢邹君求序,作者借此机会再次为北上讨贼鼓舞士气、激励民心。之后从

5、正面阐明发扬 先烈牺牲精神的重要,从反面指出空发感慨的无济于事,正反说理,论述透彻,具有极强 的号召力量。文章最末一句,以简洁的文字点明了“为斯序”的目的:痛逝者,动国人。这一“痛”一“勋” ,寄情无限,正是序文的主旨。 二、文章鉴赏(学生归纳,老师总结) 1、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语言也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文章第一段,以抒情为主,兼有记叙和议论;第二段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第三 段则以议论为主,兼有抒情和记叙。文章第一段表现得尤为突出。文章先以“历艰难险巇,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几个简练的句子,概述了革命历程之艰险,斗 争之艰苦,突出革命者坚毅不屈的精

6、神。接着以饱蘸激情的笔锋,热情讴歌、评价了这次 战役。 “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这次 战役的悲壮场面,热烈赞颂了烈士们勇于为国牺牲的伟大精神。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 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这里运用了比喻、 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次战役影响之大,威力之猛。末句是对此役的高度评价。 先用“惊天地,泣鬼神”这样夸张的描写作热情的歌颂,然后以“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这切实准确的比衬议论作具体的评价。从“然是役也”起至段末,一气呵成,热情奔放孙 中山革命屡战屡败的原因。 2、这篇书序用语富有浓烈的感情色

7、彩,如“末造” 、 “贼氛” 、 “清季” ,蔑视之意显然; “菁华” 、 “碧血” 、 “浩气” ,表彰之情可掬。 3、全文排偶叠用,整散错落有致,形成一种激荡之势,读来琅琅上口。比喻精辟,用典切 当,也使这篇序显得更有文采。如“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 两组对偶句,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烈士们战斗之激烈,牺牲之豪壮,精神之 威武!“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 大革命以成!”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次战役影响之大,威力 之猛。 “惊天地,泣鬼神”这一夸张、对偶句,满腔热忱地肯定了“斯役”的

8、伟大意义及深 远影响。 三、布置作业。 补充注释 :1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嗷,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跪路者屡”: “造”即时代,区别于下文“民国肇造”中作建立解的“造” 。 “艰难险城”与“顾路者屡” , 当主要指革命党人发动和组织的 1895 年 10 月广州起义,1904 年 11 月长沙起义,1906 年 底萍。测、难起义,1907 年 5 月潮州黄冈起义,同年 6 月惠州七女湖起义,同年 9 月钦州、 廉州防城起义,同年 12 月镇南关起义,1908 年 3 月钦州起义,同年 4 月河口起义,包括 1910 年 2 月和 1911 年 4 月两次广州起义(黄花岗七十

9、二烈士就是在第二次广州起义中牺 牲的)等大小多次武装起义的均归失败和革命党人的不断牺牲。 “贼” ,指满清反动统治者, 区别于下文“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中指北洋军阀的“贼” 。2 “碧血”语出庄子?外物中“谷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之句;后多用它 来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3 “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变乱” ,系指 1912 年 4 月孙中山被迫把政权交给袁世凯, 南京临时政府夭折;1913 年 3 月坚持“共和”制度的年轻有为的政治家宋教仁被袁世凯的 亲信赵秉钩、洪达祖派遣的特务武士英所刺杀;1914 年 5 月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并于 1915 年 12 月公然宣布恢复帝制,自称

10、为“皇帝” ;1917 年 7 月段棋瑞导演张勋复辟的丑剧; 1917 年 7 月开始的护法运动支持了仅一年又告失败,以及段棋瑞、徐世昌、曹银、吴佩罕、 张作霖等新老军阀的连年混战等情况。4 “史载田横事”:田横(?一前 202) ,秦末狄县(今山东高青东南)人,本齐国贵族。 秦朝末年,从兄田膻起兵,重建齐国;楚汉战争中自立为齐王,不久为汉军所破,投奔彭 越。汉朝建立,率徒党五百余人逃亡海岛。汉高祖命他去洛阳,说:“田横来,大者王, 小者侯;不来,且举兵加诛焉!”横被迫前往。途中他顿悟自己“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 今奈何北面事之?”不愿称臣,于是自杀。留居海岛的五百余人闻田横死讯,也全部自杀。

11、上述事情在史记与汉书中均有记载。 5 “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三十年前”是一个约数。1894 年孙中 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人会盟书上的“驱除动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誓词, 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推翻满清帝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1905 年同盟 会成立,孙中山在民报 (同盟会机关报)发刊词中,才公开提出“民族” “民权” “民生” 三大主义,鲜明地举起了三民主义的旗帜。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不是孙中山革命伊始就一 下子完整地提出来的,而是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1923 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更进一步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的三民主义。 6 “此行”:即指率师北伐之举。课外作业做学科王教学反思 延伸和扩展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新课标中也非常注重此环节的设计。通过次练习,不 光是巩固学生本课所学知识,更是开拓学生视野,掌握技能和技巧的重要途径,所以我采 用了林觉民的绝笔信,他也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理解,同时通过 练习训练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学会思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