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国家公务员申论真题b2009七省联考辽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00271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国家公务员申论真题b2009七省联考辽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0国家公务员申论真题b2009七省联考辽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0国家公务员申论真题b2009七省联考辽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0国家公务员申论真题b2009七省联考辽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0国家公务员申论真题b2009七省联考辽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国家公务员申论真题b2009七省联考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国家公务员申论真题b2009七省联考辽(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给定资料:给定资料: 1海洋是人类家园的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富贵的资源。海洋资源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我国海域内,有海洋生物两万多种,其中,海洋鱼类 3000 多种。天然气资源量 14 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 31亿吨,海洋可再生源理论蕴藏量 6.3 亿千瓦。海洋石油资源量约 240 亿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全球海洋污染愈益严重。海洋污染的治理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像渤海这样的内海。海水封闭性

2、强,自身交换能力差,一旦污染,它的自我更新周期至少需要 15 年。渤海素有我国“鱼仓” 、 “盐仓”和“海洋公园”的美誉,但近 30 年来污染加剧,情况堪优。调查显示,1983 年渤海鱼类有 63 种,2004 年只有 30 种,带鱼、鳓鱼、真鲷、银鲳等几乎绝迹。2000 年至 2007 年,渤海发展赤潮灾害87 次,累计赤潮面积 2.05 万平方公里。2001 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海洋局、交通部等有关部门和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四省市联合制定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 (以下简称碧海计划 ) ,旨在促时渤海近岸域海洋环境质量的改善,努力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碧海计划总投资 5

3、00 多亿元,实现项目 427 个,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处理、海上污染应急、海岸生态建设、船舶污染治理等内容。实施区域包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辖区内的 13 个沿海城市和渤海海域,以每五年为一个阶段实施。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拟分阶段推进,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2001 年至 2005 年要实现的近期目标是:渤海海域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科学调查与监测结果证明,陆源污染对渤海威胁最大,入海河流流域周边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及化肥污染是三大陆源污染源;此外,船舶石油泄漏、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水养殖中的添加剂也会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在近期治理阶段,为遏制陆源排污,做了大量工

4、作,但我国四大海区中,渤海沿岸超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最多,比例高达 90以上。渤海沿岸有分属在三省一市的 13 个城市,渔、盐、农、航运、石油、旅游、工业等众多行业在渤海进行经济开发活动,海洋、环保、农业、交通等政府管理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 “众多主体分享渤海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这就使渤海成为典型的”公地“,直接影响沿海地方政府治理的积极性,造成治理工作效率低下。 渤海计划只是一个政策性文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效应,执行过程中,难以借助法律手段实现管理体系、监测体系、投资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的对接统一,这也直接影响了治理的效果,有关权威部门发布的 2004 年渤海环境质量公报显示

5、:污染范围比上年扩大。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 2.7 万平方公里,较上年面积增加约 0.6 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35。其中。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较上年分别增加了 44、56和57,污染程度明显加重。近几年的连续监测结果显示,进入 21 世纪以后,渤海环境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轻度、中度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呈上升趋势。 ”显然, 碧海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如期实现,但是很多专家也指出,不能否定实施碧海计划的积极意义,它毕竟为其后海渤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的制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教训。2008 年 11 月,国务院批准了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

6、0 年) 。规划确定了加强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保护与防治,建立渤海污染与生态保护系统;面源点源治防联动,建立陆域污染源控制和综合治理系统;全面实施节水治污战略,建立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综合管理与整治系统等五大主要建设任务,体现了渤海环境保护任务的综合性、战略性与长期性,并强调在海洋洋开发过程中,全面推进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确保引时项目为低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企业和产品,促时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21996 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宜居城市”的概念。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首先要考虑经济、文化、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进而满足居民物质和

7、精神生活的需求,使城市成为适宜所有居民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家园。扼守渤海海口的 W 市曾被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宜居城市”称号。W 市为了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 ,准备扩大城市的“宜居”范围,决定把污染海水的养殖业逐步取消或迁出市区,此项计划已进入实施阶段。如 W 市城区东侧的海湾,以前有成片的养殖区,雨,污水冲刷着垃圾堆,向大海扑下来,沙滩脏得没处下脚,海水散发出扑鼻的恶臭,新码头的修建已经动工,眼下正在用建筑垃圾填海,渔港码头搬迁到这里,引起了当地村民的不满。村民们说,它们会转移污染,会把这里的海水弄脏,村子弄脏,村里的小渔船也将没有生存空间。另外,远遥村的村民们还养着几千亩扇贝,等渔港搬来后

8、,这项生产也难以为继了。W 市对海岸环境的整治,是从“景观治理”的角度来搞的,而市区的渔村,没有主打的旅游项目,常年以传统的渔业、海水养殖业为经济支柱。 “远遥村的人也是 W 市人呀,他们什么时候也能过上宜居的日子?”W 市所辖的银滩自然环境优美,在 2002 年 11 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 4A 级旅游区。银滩开发初期的定们是建一个旅游区,后来外省某大油田在此处投资 4 亿元买地盖房,准备将 4000 户油田职工家属搬迁过来。紧跟着,又有几家石油化企业出来开发房地产,盖楼卖给自己的职工,相关石油、石化产业也准备搬迁过来。大喜过望的 W 市提出口号:“把银滩打造成不出石油的石油城!”据称,如果

9、这些油田所开发的楼盘全部售出,可以安置60 万人,现在整个银滩开发区大约只有 2 万居民。银滩管委会宣传科科长告诉记者:“某大油田投资 5 亿元,正在银滩以北建一个工业园,已经奠基了。 ”W 市今后怎样发展,怎样建设“宜居城市”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很多市民认为,这里的城市建设年年上项目,名气越来越大,收入肯定越来越多,前景应该看好。一位出租车司机说,十年前 W 市还破破烂烂的,现在真像个大城市了,来这儿旅游的人很多了,钱出好赚了。记者问他:“你们就不担心人多了,这里就不再清静了吗?”这位司机说:“挣不到钱,怎么生活,光清静不啥用?”3兵库县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区和港口区,沿海岸线的许多地区,工厂林

10、立,许多海岸都被砌成了高大笔直的混凝土大坝,而这些工厂所在的陆地,很多都是填海形成的。20 世纪中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开始规划填海造地,从1945 年到 1975 年,日本政府总计填海造地 11.8 万公顷(相当于两个新加坡的面积)并统一进行工业布局,将炼油、石化化工、钢铁和造船等资源消耗型企业配置于东京湾以南的沿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上,使原料码头与产品码头成为工厂的一部分,减少中转运输费用。日本有关专家指出,港口与工业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布局不仅使能源消耗量大的钢铁、水泥、制铝、发电和汽车业等成本下降,促进了这些行业以及造船、机械和建筑等工业部门的发展,而且使以

11、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冶炼、石油化学、合症。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海洋污染,很多靠近陆地的水域里已经没生物海活动。整个日本的近海海域经历了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严重工业污染,尽管后来政府立法要求工厂和城市限制排污,情况得到了一些缓解,但要恢复到以前的情况非常困难。由于工厂和城市长期排放污染物,海底大量滋生细菌,导致亦潮频发。其次是滩涂减少了约 3.9 万公顷,后来每年仍然以约 2000 公顷的速度消失。过度的填海还导致日本一些港外航道的水流明显减慢,天然湿地减少,海岸线上的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由于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日益恶化。因此,日本政府现在又不得不投入巨资,希望能够恢复生态环境,国家为此设立了专门

12、的“再生补助项目”基金,并且引导地方政府、居民、企业、民间组织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改变和修复被破坏的海洋环境。例如 20 世纪 80 年代,地处神户地区的日本钢铁公司搬走后,兵库县大型钢铁厂变成了一块综合性绿地。在治理工作中,兵库县政府还鼓励大家在自己的家周围和工厂区种植植物,所有费用都由政府提供,并且在树木种植之后政府还提供三分之一的管理经费给一些民间公益组织进行维护和管理。当地官员表示:“我们计划用 100 年来彻底改变和恢复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 ”难怪环保专家这样说:“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 ”现在,日本的各种海洋环保研究机构正在不断进行各种试验,希望能够找到恢复海洋生态环境的更好的方

13、法,这些实验包括人造海滩及人造海岸、人造海洋植物生存带等等。经过把各种技术组合起来进行实验,各种小鱼小虾、贝壳和海洋微生物已经出现在人造海滩、海岸周围,显示着环境的改善。日本专家介绍说:“我们已经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难度,这是一项非常漫长的工作,而且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时非常巨大。 ”关于恢复海洋环境的工作思路,日本专家表示:“必须充分考虑自然、海洋和人类三者的和谐,恢复生物的多样性的生态环境。 ”4A 市早在宋代就享有“东海明珠”的美誉。眼下,这里正在打一场保卫“蓝色国土”的扫黑战役。此“黑”非黑社会势力,而是污染所至的“黑水” 。A 市海岸带流淌的黑水是漂染、造纸、电镀等企业排放的废水。J

14、市与 S 市为 A 市所辖的县级市。早在 1997 年,濒临海湾的 J 市准备在郊区西滨兴建“电镀集中控制区” 。当时环保专家对选址作了这样的评估:“西滨镇位于 J 市城市上风向,地面水的下游,沿岸海域环境尽量不受污染。至于会不会危及下游 S 市,那是其次的问题” 。事实上,兴建“电镀集控区” ,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后果。一是集控区电镀、造纸、漂染、制革等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具有严重化学毒质,对水产资源有毁灭性的破坏。二是 A 市所属的几个海湾都是内海腹地浅水湾,海水自净能力差,工业污水将随退潮排出,随涨潮返回,难于排向深海。三是海湾一带是省级蛏苗生产基地,也是红膏鲟、海鳗和虾类的产卵、成苗地,海水

15、污染不仅严重损害上述珍贵水产资源,也给该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四是贝类具有附集重金属的特点,受污染贝类上市后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此,省水产厅发文,明确提出“按环保的条件评估,不宜在 J 市西滨镇设立电镀集控区。 ”但是,就在为选址争议期间,西滨镇已经陆续兴建了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工厂,使下游 S 市附近的水头村深受其害。水头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蛏苗生产基地,80的村民从事发水产养殖,正常的年景,全村的养蛏收入都在四五千万元,所缴税款比一些乡镇的数额多得多。自从村里的溪流注入了来自上游西滨镇的污水,就成了墨汁一般的臭水沟,几千亩滩涂养殖区被污水渗透沉积,已经一片荒芜。据村民介绍,他们村

16、所受的污染已经有好几年了,蛏苗的养殖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至 2004 年,全村蛏苗近乎绝收,经济损失三四千万元,村民失去了固定收入,年轻人被迫外出打工。多数人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癌证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省渔业环境监测站对滩涂养殖区蛏苗死亡原因进行监测的结论是:受蛏苗培育区内海水中高浓度铜的影响,其他超标污染物铅、锌、挥发酚、多氯联苯等也起了协同作用,这也是培育内水质、底质环境逐年恶化的结果。2006 年 1 月,A 市人代会通过关于加强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决议 ,确定将“A 市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列为政府必须无条件完成的一项“铁任务” 。 决议内容简明了,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措施和目标:市政府组织开展近海水域环保状况勘察调查,制定年度治理计划;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控制近海陆源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监管,巩固治理成效;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征收超标排污费;监督企业完善治污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行,确保达标排放;落实县(市、区)长环保目标责任制和重点乡镇领导干部环保绩效考核制度,督促本地区污染源治理。2 月市政府通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