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参考书分析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996790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专业参考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学专业参考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学专业参考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学专业参考书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学专业参考书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学专业参考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专业参考书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考研指导:历史学专业参考书分析来源:万学教育发布时间:2010-05-14 10:35:51对于 2011 年历史学专业考研的学生来说,由于大纲并没有指定考试参考书目,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选择一套与考试联系紧密的参考书。万学海文考研辅导专家建议广大考生使用的参考书最好选择一些大家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经常用的,而且被史学界大多数学者认可的教材。这样的历史教材多出自史学大家或同一个高校教师组成的团队之手,几经修订,错误极少,观点统一,有助于考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下面,万学海文考研辅导专家就为考生们提供一下推荐参考书以及对书目的评价和参考书的使用方法。一、推荐参考书(一)、中国史朱绍候 、张海鹏

2、、齐涛 主编: 中国古代史 ( 新版上册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2004 年版朱绍候 、张海鹏、齐涛 主编: 中国古代史 ( 新版 下 册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2004 年版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李侃 、李时岳 著:中国近代史 (第四版) ,中华书局出版,1994 年版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2004 年版王桧林、郭大钧 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年版王桧林、郭大钧 主编

3、: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年版(二)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 世界史 古代 史编 ( 上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 世界史 古代 史编 (下 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 世界史 近 代史编 ( 上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 世界史 近 代史编 (下 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 世界史现代史编 ( 上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年版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 世界史现代史编 (下 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年版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刘宗绪主编:

4、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张建华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推荐辅导书仝晰纲主编: 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辅导全书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年 8 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南历史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 4 月岳庆平、尤国珍、邹绍荣主编: 2009 年考研历史学备考核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9 月周宗奎主编: 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要点解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 8 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

5、南历史学基础实战练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 9 月仝晰纲、刘长林主编: 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 历史学(“考研直通车”真题解析系列丛书),齐鲁书社,2008 年 5 月三、参考书评价(一)中国史1、朱绍侯等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教材体系完整,材料丰富,史实准确,内容充实,并能及时吸收史学界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是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成为很多大学历史专业的标准教材。本书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掌握充实而可靠的历史资料,力图正确反映中国古代史的真实面貌,揭示出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2、晁福林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上)吸取了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新成果,各章节撰写者自己

6、的研究成果也酌情在教材里有所反映。其次是利用新的考古资料进行阐述,关于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的考古发现及考古学界的研究成果都尽量吸收。再次是在编撰体例上有新的特色,例如,每章都有“叙说”一节,阐述这个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概况及其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在纵观世界历史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古代的历史演进规律。此书各章节的安排和内容的详略尽量适应教学的需要,对于许多重要问题都做了比较深入而具体的探讨,但也有的问题只进行了纲领性的叙述,而没有展开讨论,以求简省篇幅。3、施建中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下册)与上册衔接,内容是以历代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为基本线索,比较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

7、概述了一千二百年间的社会历史过程和重要史事、人物情况。4、李侃 、李时岳著的中国近代史 (第四版) 作为高等院校的历史教材,从 1977年初版至今,先后经过三次修订,累计印行 100 余万册,在高等院校的历史教学和广大读者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修订版大体上是在保持原来框架的基础上,对某些章节作了必要的调整;适当简化了对若干历史事件历史过程的叙述;充实了一些社会经济生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对清朝统治集团的活动和变化情况,也略有增加。同时改正了某些史实错误,吸收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在写法上,观点力求实事求是,中肯平实;文字力求朴实通畅,简明扼要。按照高等院校现行历史学科的设置,本书的内容包括从鸦

8、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八十年的历史。5、郑师渠主编的中国近代史,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原则,结合学术发展与教学改革的需求,加入新的学术成果与教学理念,以顺应当今高等教育和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为 2l 世纪的大学历史教育提供一套较为新颖、完善且适用面广的基础课教材。6、王桧林、郭大钧主编的中国现代史系统阐述了 1919 年五四运动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编者“中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解放的历程为主线,从经挤、政治、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构建更趋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别于党史和革命史;注意吸收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对重大问题作了更撵人、全面的分析和介绍。本书

9、供高校本、专科历史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一般历史爱好者、自学者学习参考。(二)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 世界史 古代史(六卷本)是原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八五期间国家重点书,初版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1、世界史:古代史编(上、下卷)为国家教委规划组织编写,属“八五”国家级重点书,系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6 卷本世界史的前两卷。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从远古时代至 1500 年前后的世界历史;力求体现了吴于廑关于世界从分散走向一体的全局史观,对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的内容有所加强,并将中国史纳入世界史体系;通过纵横两个方面揭示世界从地区隔绝到形成统一整体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世界史学界

10、的研究和教学成果;经我国高等院校使用多年,获得历史学教指委的推荐。主要供高校本科教学使用,也是考研的重要参考书。2、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中的近代史编第二版的上卷,是全套教材中的第三卷。本卷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从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到18481849 年欧洲革命期间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展现了封建制度崩溃、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通过纵横两个方面展示了世界从相互隔绝、分散逐步形成统一整体的过程,并勾勒出近代前期思想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风貌。修订本既保持了初版的基本体系,又吸取了近年来我国世界史学界的研究和教学成果,并弥补了初版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使之

11、更趋完善。本书可供普通高等院校师生、专业工作者和社会读者学习、参考。3、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全面、系统阐述了从 18 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到1900 年期间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展现了资本主义发展并向垄断过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和亚非拉国家人民反抗殖民主义、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历史轨迹,通过纵横两个方面展示了具有真正意义的整体世界形成的过程。可供普通高等院校师生、专业工作者和社会读者学习、参考。4、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为吴于廑、齐世荣主编六卷本世界史的第五卷,它以广阔的视野和新的内涵展示了本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世界历史进程,集中体现了 80 年代以来我国世界现代史研究和教学的

12、成果。本书主要适用于高等院校历史专业,同时也是专业人员和广大读者值得珍藏的读本。5、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为吴于廑、齐世荣主编六卷本世界史的第六卷,本卷通过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来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 90 年代初的世界历史。本书是国内最新版本的世界现代史(战后部分)专门著作,可供历史专业师生和专业工作者学习参考。四、参考书使用方法第一遍,通读教材。将教材不分侧重点的详细阅读,第一遍要求是没有任何疑点(不要求记忆)。就是说第一遍看书不要强迫自己去背,而是要理解。把全书理解通透,或者至少把书中说的理解通透。这样下来一般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很多以前不清楚的知识在这一次得到了全面复习。第二遍,学习总结

13、。即以第一本教材为基础,把其他几本书不同的地方标示出来,这阶段要重点做笔记。做笔记的方法:可以按第一本教材的知识结构做笔记,只把提纲写在笔记本上,切忌抄书。在遇到其他几本教材有不同说法时,可以在笔记本上的这个知识点旁标注。第一本教材上没有的章节,其他几本教材有的,应该把这些章节做好笔记。第三遍,背诵。此时感觉书本已经很薄,成竹在胸了。问及任何知识点,你至少知道有这么回事,在哪本书,哪个章节里。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背诵了。第四遍,自己决定,如果可以,就留最后的时间用来背诵所有专业课书和笔记。这时候是一目十行的,很紧张也很有成就感。专业课知识重在理解,但是也要记忆,只有记忆,才会理解,才会思考如何去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