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2996386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学 学时/学分:68/2 先修课程: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适用专业:法学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一)课程的性质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民事诉讼法理论知 识和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民事诉讼法学的主要研究 对象是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实践。(二)课程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程序法意识, 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公正民主的法律意识;熟悉各种民事诉讼规范,正确理解民事诉讼各 种程序的规定,提高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二、本

2、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民事诉讼法的地 位和作用;明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任务、立法根据和具体适用;掌握民事诉讼法学 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学习研究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了解民事诉讼法律关 系的特点和要素;明确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以及不同的诉讼法律 关系主体在诉讼中地位和作用的差异;充分认识研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正确进行民事诉讼。本章计划讲授 4 学时。 第一节 民事争议和民事诉讼 一、民事争议及其处理机制(一)民事争议所谓民事争议(也叫民事纠纷) ,是指平等主

3、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 律争议。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它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 2它以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 3它以违反民事实体法的规定为形成原因。4它的解决具有可处分性。 (二)民事争议的处理机制1自决与和解2仲裁与调解3诉讼二、民事诉讼的概念(一)诉讼的定义和本质(二)民事诉讼的定义和特点特点:1它由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构成。2法院的审判活动与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均为民事诉讼的动因,但性质和作用不同。3诉讼的全过程分为前后衔接,但任务各不相同的若干阶段。4整个诉讼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进行。 三、民事诉讼的目的和基本价值目标(一)民事诉讼的目的1权利保护说(又称私权保护说) ;2私

4、法维持说(又称维护私法秩序说或维护法律秩序说) ;3解决纠纷说。(二)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目标所谓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又叫价值取向) ,是指人们对民事诉讼活动所希望达到并积极 追求的一种目标或者理想境界。1民事诉讼的首要价值目标:公正2民事诉讼的第二价值目标:效益 四、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一)民事诉讼模式的涵义、成因及意义所谓民事诉讼的模式,是指以一定的国情为背景,在一定的民事诉讼价值观的支配下, 为实现一定的民事诉讼目的,通过在法院和当事人之间分配诉讼权利与义务而形成的法院 与当事人之间不同的诉讼地位和相互关系。(二)民事诉讼模式的划分及其根据(三)对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评价与完善 五、民事诉讼

5、的程序体系(一)民事诉讼程序的含义和特点所谓民事诉讼程序,是指国家制定的,司法机关解决民事争议的操作规程。(二)民事诉讼程序体系的结构根据民事诉讼程序的特点和具体功能不同,可以将民事诉讼的程序体系分为以下三大部 分:1民事审判程序2民事执行程序3民事诉讼附属程序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一)民事诉讼法的定义及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就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用以调整法院同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和诉讼 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民事诉讼法的多重性法律特征1.民事诉讼法是调整一定领域社会关系的部门法。2.民事诉讼法是保证民事实体法贯彻实施的程序法。3.民事诉讼法是国家

6、重要的基本法。二、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一)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法的关系(二)民事诉讼法与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关系(三)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关系 三、民事诉讼法的立法模式(一)法典式立法与判例式立法(二)集权式立法与分权式立法 (三)审执合一式立法与审执分离式立法(四)程序和实体同步立法与不同步立法 四、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一)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简况1旧中国的民事诉讼立法2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民事诉讼立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民事诉讼立法(二)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渊源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4

7、民事诉讼法的关系法。 5涉及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其他法律6民族自治地方贯彻实施民事诉讼法制定的变通或者补充规定7最高人民法院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三)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立法根据1以宪法为根据2总结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3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四)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和任务1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2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第一,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第二,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第三,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五)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1对人的效力2对事的效力3空间效力4时间效力(六)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体系结构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学 一、民事诉讼法学概说(一)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二)民事诉讼法学与民事

8、诉讼法的关系(三)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二、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和体系(一)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二)民事诉讼法学的体系 三、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二)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方法(三)程序法与实体法相联系的方法(四)比较分析的方法四、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一)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起步和探索阶段(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工作得到较快发展和学科体系初步形成阶段(三)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学科体系构建日趋完善和成熟阶段 五、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方向和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向(二)当前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 民事诉讼

9、法律关系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说(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点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以法院为主导。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既分离,又统一。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基于多种原因发生,以同一原因而消灭。(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诉讼法律关系说2诉讼法律状态说3新诉讼法律关系说(三)关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的不同流派1一面关系说2二面关系说3三面关系说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1人民法院2人民检察院3当事人4诉讼代理人5其他诉讼参与人(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一)诉讼事件(二)诉讼行为四、研究民

10、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二章 民事诉讼中的诉权、诉和反诉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诉权的含义、诉讼权学说的历史发展和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区别;了解取得诉权的条 件、丧失诉权的原因及行使诉权的要求;掌握诉的种类和构成要素;掌握反诉的特征和要 件。本章计划讲授 3 学时,讨论 2 学时。 第一节 民事诉讼中的诉权 一、诉权概说(一)诉权的定义和实质(二)诉权的基本特征 1它的行使须以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为依据。2它为纠纷当事人平等享有。3它的行使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4它的内容包括进行诉讼的权利和满足诉讼请求的权利。 (三)诉权的双重含义 二、关于诉权学说的历史发展(一)传统的诉权理论(二)诉权学说

11、发展的新趋势1诉权的宪法化。2诉权规定和保障的国际化。3诉权否定说。(三)我国诉权理论研究的现状1二元诉权说与一元诉权说2新诉权理论 三、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关系四、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1诉权与审判权的属性、目的和表现形式不同。2诉权与审判权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3审判权的行使以诉权的行使为中心,为诉权的行使服务。 五、诉权的取得和丧失(一)诉权的取得(二)诉权的丧失六、诉权的行使、限制和保护(一)诉权的行使(二)对当事人行使诉权的限制(三)对诉权的保护七、诉权理论中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第二节 民事诉讼中的诉 一、诉的概说(一)诉的定义和特征(二)诉的双重含义(三)诉与起诉、诉讼、诉讼请求的界限1诉

12、与起诉。2诉与诉讼。3诉与诉讼请求。(四)诉与诉权的关系(五)确立诉的法律制度的意义1它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了司法保护的手段。2它为法院行使审判权,处理民事案件提供了根据。 二、诉的要素(一)诉的要素之构成1二要素说2三要素说和四要素说(二)研究诉的要素的意义 三、诉讼标的(一)诉讼标的之基本含义及其研究的意义1关于旧实体法说(即传统的诉讼标的理论)2关于诉讼法说(即新的诉讼标的理论)3关于新实体法说(三)我国诉讼标的理论研究之现状 四、诉的种类(一)确认之诉 (二)给付之诉(三)变更之诉 五、诉的合并与分离(一)诉的合并(二)诉的分离 六、诉讼请求的放弃、变更和增加(一)诉讼请求的放弃

13、(二)诉讼请求的变更(三)诉讼请求的增加第三节 民事诉讼中的反诉 一、反诉制度概说(一)反诉制度的历史沿革和我国的立法现状(二)反诉的概念1关于反诉概念的界定2关于反诉的特征第一,当事人的特定性。第二,诉讼请求的独立性和关联性。第三,诉讼目的的对抗性。第四,诉讼时间的限制性。3关于反诉与反驳的区别(三)反诉的性质(四)反诉制度的意义 二、反诉的分类(一)联系密切的反诉与联系疏松的反诉(二)中间反诉与预备反诉(三)任意反诉与强制反诉 三、反诉的要件(一)外国对反诉要件的要求(二)我国对反诉要件的理解1.反诉只能在本诉进行中提起。2.反诉只能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且不属于其他法院专属管辖。3.反诉请

14、求与本诉请求能够适用同一种诉讼程序合并审理。4.反诉与本诉要有牵连关系。5.被告提起之反诉未被法律所禁止。 四、反诉的提起和审理(一)反诉的提起1关于提起反诉的方式2关于反诉的诉讼时效(二)反诉的审理 五、关于再反诉问题第三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征、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基本制度的区别;了解确立基本原则的 依据和基本原则的种类;掌握各项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具体内容;正确适用基本原则和 基本制度的法律规定。本章计划讲授 2 学时。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说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含义、特征和立法情况(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征(

15、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立法情况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地位和作用1.基本原则是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是民事诉讼法学基本 理论的条文化、法律化。2.基本原则是民事诉讼法中具体条文的统帅,是制定各项程序制度的依据。3.基本原则具有概括性强、适应性强的特点,可以弥补立法的不足。 三、确立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依据(一)社会主义民主对民事诉讼的要求(二)社会主义法制对民事诉讼的要求(三)反映民事诉讼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四、贯彻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应当注意的问题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种类 一、依据宪法,参照人民法院组织法有关规定确立的原则(一)民事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的原则(二

16、)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民事案件的原则(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四)对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五)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六)检察监督原则 二、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原则(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二)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三)法院调解自愿与合法原则(四)辩论原则(五)处分原则(六)支持起诉原则(七)人民调解原则第三节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一、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概说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操作规程。 二、合议制度三、回避制度(一)关于回避的方式(二)关于回避的原因1审判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2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审判人员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三)关于回避制度适用的对象(四)关于回避的程序问题1回避的申请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