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案例三: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一、案情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95095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管理案例三: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一、案情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风险管理案例三: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一、案情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风险管理案例三: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一、案情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风险管理案例三: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一、案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管理案例三: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一、案情(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险管理案例三:风险管理案例三:英英国国诺诺森森罗罗克克银银行行挤挤兑兑事事件件一一、案案情情2007 年受美国次级债危机导致的全球信贷紧缩影响,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机构诺森罗克银行(Northern Rock)发生储户挤兑事件。自 9 月 14 号全国范围的挤兑发生以来,截止到 18 号,仅仅几天的时间就有 30 多亿英镑从诺森罗克银行流出,占该行 240 多亿英镑存款总量的 12%左右,其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一度出现崩溃。受此影响,几天来,诺森罗克银行股价下跌了将近 70%,创下 7 年来新低,成为英国遭遇本次信贷危机以来的最大受害者。为防止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出现,英国财政部、英格兰银行(英

2、国央行)与金融管理局先后采取了注资以及存款账户担保等救助措施,至 18 号,诺森罗克银行的储户挤兑情况才有所缓解,各大银行的股价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银行体系的恐慌局面才得以控制。 二二、原原因因诺森罗克银行始建立于 1850 年,其早期只是一家住房贷款协会,1997 年变成一家银行并上市。目前,该行是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机构,拥有 150 万储户,向 80 万购房者提供房贷,可谓规模庞大。07 年上半年,诺森罗克银行新增的抵押贷款额占全国新增总量的 18.9%,排名居英国第一。然而,曾经是房贷市场佼佼者的诺森罗克银行,缘何会陷入挤兑危机呢?除了上述英国经济金融环境的不利因素之外,这可能是以下几

3、个因素造成的:1.融资过于依靠批发市场。与其他银行资金主要来自储户不同,尽管诺森罗克银行在 1997 年已经转变为一家上市银行,但是其大部分资金仍来源于金融机构。在诺森罗克银行的资金中,由零售存款业务所获的资金不足全部的 1/4,而超过 3/4 的资金来自批发市场,即通过同业拆借、发行债券或卖出有资产抵押的证券来融资,而 75%的比例远远高于英国其他几大抵押贷款公司。其中,英国最大的抵押贷款机构HBOS 的这一比例也仅为 43%。鉴于零售存款融资的稳定性,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批发市场的诺森罗克银行也就更容易受到市场上资金供求的影响。2. 资产负债的利率缺口过大。批发市场和住房贷款市场不同的定价机

4、制,又加大了诺森罗克银行的利率缺口。无论是发行债券还是住房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它们都是依据市场上 3 个月的 Libor 来定价的。然而,诺森罗克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则是按照英格兰银行的基准利率来发放。这种投融资的定价方式在货币市场利率大幅高于官方利率时会造成银行损失。在诺森罗克银行的资产中,发放给消费者的抵押贷款达967 亿英镑,占总资产的 85.2%。据估计,在这 960 多亿英镑的抵押贷款中,有 120 亿英镑是直接暴露在这种利率缺口风险之下的。这也就是说,Libor 每超过基准利率一个基点,诺森罗克银行每年将多支付1200 万英镑。3.银行原有的融资渠道受阻。更糟糕的是,7 月份以来,受美

5、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全球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影响,主要靠批发市场来融资的诺森罗克银行已经很难再获得稳定的融资渠道。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为了达到年初预定的增长目标,在未来的 12 个月里诺森罗克银行需要筹资 100 亿英镑并再融资 80 亿英镑。这些资金只能通过抵押贷款资产的证券化来筹集,但现在的问题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投资者已经对抵押资产失去了兴趣。而且,即便是没有受到美国次级债务危机的影响,英国次级债市场上的恐慌也会逐渐暴露。事实上,英国投资者的流动性恐慌在西布朗明奇房贷协会(West Bromwich Building Society)事件上已经表露无遗,后者近期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因为

6、无人购买而不得不被取消。可以看出,英国信贷市场的大门已经开始关闭。而这对于主要依靠信贷市场来融资的诺森罗克银行来说是致命的打击。4.上半年以来经营收益下降。资产负债利率缺口的扩大以及因流动性不足导致的贷款业务放缓都降低了银行经营的收益,而引起储户挤兑的直接原因也许就是诺森罗克银行预期收益的下降。尽管上半年诺森罗克银行在抵押贷款市场上的份额大幅增加,从 2006 年下半年的 14.5%上升到 18.9%,总资产也比一年前增长了 28%,但是其利润并没有显著地上升。2007 年上半年,诺森罗克银行的税前利润不足 3 亿英镑,几乎与上年同期没什么变化。资产大幅增加,而赢利不增,足见银行的经营收益下降

7、的事实。在 9 月 14 号,诺森罗克银行又发出盈利预警,指出:利率的升势出乎意料,信贷萎缩问题导致资产增长放缓,预计2007 年的税前利润将比预计低 20%左右。这一消息的公布也直接引发了当日大范围内的储户挤兑。5.投资美国次级债带来损失。事实上,诺森罗克银行在美国次级债券市场上的投资并不多,仅占其全部资产的 0.24%,大约有 2.75 亿英镑,其中 2 亿英镑投资在美国的债务抵押债券(CDO) ,0.75 亿投资于房产抵押担保证券(HEMBS)。而且这些有价证券的持续期小于两年,不会对 2006 年或 2007 年的放贷产生影响。尽管相对于总体的资产来说损失不大,但这在诺森罗克银行的有价

8、证券投资中已占 40%的份额,而这对市场上投资者的心理影响效应可能更大。三、启示三、启示英国的银行挤兑恐慌暂时得以平息,这次危机给我们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警示:1.要严格监控房地产市场泡沫所带来的金融风险。这次英国版的次贷危机,除了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外,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随着英国房价不断攀升,抵押贷款公司发放了大量的住房抵押贷款,而且这些住房抵押贷款的审慎性评估又不足,结果是金融体系隐藏了大量的风险,一旦房价增长减缓或房价下跌,则难免形成大规模的坏账。我国国内房地产市场也存在增长过快的问题,因此要严格监控商业银行按揭贷款的风险,提高商业银行发放住房按揭贷款的审核标准。2.要密切关

9、注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金融风险。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是这次全球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尤其是那些次级贷款的证券化资产。然而,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贷款的证券化作为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一直被人们所称道,以致人们忽视了其存在的风险。在英国,不少银行和抵押贷款机构通过发放房贷房贷的资产证券化再发放房贷的方式来经营,但是,当房地产贷款的风险增加时,投资者也就对银行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失去兴趣,以此来经营的银行或抵押贷款机构也就会出现流动性的危机。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还处于发展初期,对于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所带来的风险要密切关注。3.要提高监管当局对金融风险的预见能力。在 9 月份之前,英国央行实施“无为而治

10、” ,一直拒绝向金融体系注入资金,即便是在全球的大部分央行都向银行注资的情况下也无动于衷。结果,当英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危机造成恐慌时,英国当局才不得不采取措施甚至是极端的措施来干预,英国央行也不得不改变初衷,多次向银行体系注资。这不仅因错过最佳的干预时期而付出了更大的成本,而且央行的出尔反尔的出资举动也给其自身带来了“信心危机” 。因此,金融监管当局要加强金融体系内风险的监测和分析,提高对金融体系风险的预测能力,尽量把危机化解于初始阶段。这次危机中,美联储和欧央行的及时干预做法就值得我们借鉴。4.要合理设计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的初衷就是要保护存款人利益,防范银行挤兑,进而维护金融体系

11、的稳定。但是,在英国这次银行挤兑事件中,我们并没有发现存款保险机构发挥作用,存款保险对存款人信心的提升作用也无从体现,银行存款挤兑是在得到财政部的全额偿付的承诺后才得以缓解。虽然如此,但财政部对储户存款全额偿付的承诺无疑会增大市场中的道德风险,为以后的金融稳定埋下隐患。分析存款保险缺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英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仅仅是一种“付款箱”机制,它并没有金融检查权和防范金融机构倒闭的及早干预机制,只能在金融机构倒闭后来收拾残局。可见,这一“付款箱”机制在提升储户信心、防范银行挤兑方面是无效的或者说是效果不大的。因此,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时,应考虑给予存款保险机构一定的监管和救助职能。5.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在银行挤兑爆发前,英格兰银行和金融管理局缺少必要的沟通,结果造成各方出于各自的考虑没有及时向银行体系注资。而在银行挤兑爆发后,英格兰银行、英国财政部以及金融管理局的联合行动对于控制金融体系的恐慌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种一致行动在危机处理中尤为重要。这方面的教训和经验,也是我们要吸取和借鉴的,我国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