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医药民间验方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985673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鼻中医药民间验方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鼻中医药民间验方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鼻中医药民间验方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鼻中医药民间验方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鼻中医药民间验方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鼻中医药民间验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鼻中医药民间验方(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鼻中医药民间验方 鼻窦炎(一)【辨证】肺经热盛。【治法】芳香清窍,祛风散寒。【方名】苍耳子散加减。【组成】白芷 6 克,薄荷 6 克,辛荑花 10 克,苍耳子 10 克,黄芩 10 克,菊花 10 克,连翘 10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3 次。【出处】医方集解。(二)【辨证】肺胃蕴热,热毒循经上扰。【治法】清肺泻胃,解毒祛秽。【方名】银花汤。【组成】银花 30 克,蒲公英 30 克,黄芩 12 克,大青叶 15 克,鱼腥草 30 克,苍耳子 15 克,细辛 4 克,生石膏 30 克,白芷 12 克,辛荑 9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出处】关思友方。(

2、三)【辨证】脾肺肾虚。【治法】益气敛肺,辛散风寒,消肿止痛,通利湿邪。【方名】玉屏苍耳汤。【组成】北芪 15 克,白术 15 克,防风 15 克,苍耳子 15 克,辛荑花 15 克,白芷 15 克,杭菊 15 克,木通15 克,五味子 15 克,桑螵蛸 15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出处】王德鉴方。(四)【辨证】肺受风寒,郁而化热,热移于脑。【治法】疏风清热,通窍止痛。【方名】苍芩汤。【组成】苍耳子 12 克,黄芩 18 克,辛荑花 10 克,防风 15 克,甘草 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出处】江西中医药。 鼻前庭疖肿【辨证】肺热不宣,火毒凝结。【治法

3、】清肺经热,解毒消肿。【方名】清热解毒消肿汤。【组成】连翘 15 克,公英 15 克,金银花 15 克,野菊花 9 克,黄芩 9 克,瓜蒌 30 克,生地 15 克,甘草 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出处】赵炳南方。 鼻出血(一)【辨证】肝火上炎,热伤阳络。【治法】清肝凉血。【方名】止衄立效汤。【组成】生地 24 克,生白芍 15 克,柏叶炭 18 克,犀角 9 克(另煎),仙鹤草 9 克,川军炭 6 克,辽宁沙参12 克,甘草 6 克,藕节 12 克。【出处】邢子亨方。(二)【辨证】郁怒全国各地肝,肝火亢盛,木火刑金,损伤肺络,血溢鼻窍。【治法】泻肝凉营,清热润肺。

4、【方名】泻肝润肺止衄汤。【组成】龙胆草 10 克,条黄芩 10 克,焦栀子 10 克,炙桑皮 30 克,白茅根 30 克,生地 30 克,粉丹皮 10 克,麦门冬 12 克,元参 10 克,草决明 10 克,仙鹤草 12 克,生甘草 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3 次。儿童酌情减量。【出处】杨景海方。(三)【辨证】肺热壅盛。【治法】清肺泻热,凉血止血。【方名】清金止衄汤。【组成】桑白皮 30 克,黄芩 10 克,山栀炭 10 克,白茅根 10 克,茜草 10 克,侧柏叶 10 克,紫草 10 克,当归 10 克,旱莲草 10 克,怀牛膝 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

5、,日服 2 次。【出处】中国医药学报。(四)【辨证】胃火炽盛,血分蕴热,灼伤血络。【治法】清热凉血,滋阴降火。【方名】镇衄汤。【组成】生地黄 30 克,桑白皮 30 克,白茅根 30 克,党参 10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出处】高齐民方。(五)【辨证】肺胃热盛,迫血妄行,溢于络外。【治法】清热消瘀止血。【方名】三黄止血汤。【组成】大黄 6 克,黄芩 12 克,川连 3 克,山栀 12克,黑栀 12 克,茅根 30 克,桑叶 12 克,地榆 15 克,茜草根 15 克,仙鹤草 15 克,银花 15 克,黄柏 10 克,元参 15 克,水牛角 12 克,甘草 3 克。【

6、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出处】瘳霭邦方。(六)【辨证】火盛阳络,逼血上逆。【治法】清热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名】四白汤。【组成】白木槿花 10 克,生石膏 30 克,白豆腐 250克,白砂糖 30 克。【用法】先煎生石膏,再入白木槿白豆腐,文火煎至豆腐有小孔再入糖,喝汤吃豆腐。【出处】河北中医。(七)【辨证】肝、肺、胃之火上炎。【治法】清火凉血止血。【方名】清火止衄汤。【组成】炒黄芩 10 克,山栀 10 克,丹皮 10 克,生地 12 克,赤芍 10 克,侧柏叶 10 克,白茅根 30 克,水牛角(先煎)30 克,炒牛膝 6 克,生甘草 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7、 剂,日服 2 次。【出处】四川中医。(八)【辨证】肺胃蕴热,热灼伤阴,脉络受损,迫血妄行。【治法】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方名】加减犀角地黄汤。【组成】犀角 5 克,生地黄 20 克,白芍 10 克,甘草10 克,白茅根 20 克,藕节 15 克,侧柏 15 克,牛膝 10克,条芩 10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出处】肖子伟方。(九)【辨证】血热壅盛,迫血妄行。【治法】凉血活血止血。【方名】安血饮。【组成】白茅根 20-30 克,龙骨 15-25 克,牡蛎 15-25 克,生三七粉(吞服)3-5 克,白芨粉 10-15 克,生在大黄 6-10 克,藕节炭(或藕汁)20

8、-30 克。【用法】冷水浸泡半小时,煮沸 20 分钟即可服用,药汁宜稍凉服用,每日 1 剂。【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鼻咽癌(一)【辨证】阴液亏损,邪毒未尽。【治法】滋阴清热,益气利咽。【方名】二参三子方。【组成】元参 30 克,北沙参 30 克,麦冬 15 克,知母 12 克,石斛 25 克,黄芪 25 克,白术 25 克,女贞子15 克,紫草 25 克,卷柏 15 克,苍耳子 15 克,山豆根10 克,辛夷 15 克,白芷 5 克,淮山药 10 克,石菖蒲10 克,菟丝子 15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出处】张民庆等:肿瘤良方大全。(二)【辨证】气血两虚,血瘀毒凝

9、。【治法】补益气血,和营解毒,软坚散结。【方名】加减八珍汤。【组成】黄芪 30 克,党参 30 克,淮山药 30 克,半枝莲 30 克,牡蛎 30 克,茯苓 15 克,当归 15 克,大小蓟15 克,赤芍 15 克,淡海藻 15 克,淡昆布 15 克,白术10 克,陈皮 10 克,地龙 10 克,仙鹤草 20 克,元参 20克,甘草 3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出处】张民庆等:肿瘤良方大全。(三)【辨证】毒热型。【治法】清热解毒。【方名】白英菊花饮。【组成】白英 30 克,野菊花 30 克,臭牡丹 30 克,三颗针 15 克,苦参 15 克,白头翁 15 克,七叶一枝

10、花 15克,白花蛇舌草 20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出处】肿瘤的诊断与防治。(四)【辨证】气血双亏。【治法】补肾固本。【方名】芪补汤。【组成】生黄芪 60 克,红人参 10 克(党参 30 克),仙茅 15 克,仙灵脾 15 克,补骨脂 30 克,骨碎补 15 克,焦杜仲 20 克,枸杞子 20 克,女贞子 30 克,料姜石 6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出处】中医癌瘤证治学。 酒渣鼻(一)【辨证】素体阴虚,肺胃积热。【治法】养阴清热通腑。【方名】加味养阴清热汤。【组成】玄参 12 克,生地 15 克,白花蛇舌草 30 克,黄芩 9 克,生石

11、膏 12 克,制大黄 9 克,侧柏叶 12 克,生山楂 12 克,桑白皮 9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出处】顾伯华方。(二)【辨证】肝热化火,血热郁阻。【治法】凉血清热,疏肺理气,活血通络。【方名】凉血疏肝汤。【组成】生地 60 克,栀子 20 克,黄连 9 克,赤芍 20克,丹皮 20 克,丹参 9 克,黄芩 9 克,大黄 6 克,香附12 克,玫瑰花 9 克,红花 9 克,甘草 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出处】李元文方。(三)【辨证】血热瘀阻。【治法】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方名】凉血四物汤。【组成】当归 3 克,生地 3 克,川芎 3

12、克,赤芍 3 克,黄芩 3 克,赤茯苓 3 克,陈皮 3 克,红花 3 克,生甘草3 克,生姜 3 片,五灵脂 6 克(研末)。【用法】先煎前 10 味,药煎好后,加酒 1 杯,再调五灵脂末,热服。【出处】李元文方。 慢性鼻窦炎【辨证】风寒伏郁化热,肺热不宣,重蒸清窍。【治法】发表散风,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方名】鼻炎丸。【组成】柴胡 10 克,薄荷 10 克,菊花 10 克,蔓荆子 10 克,防风 10 克,芥穗 10 克,黄芩 10 克,桔梗 10克,川芎 10 克,白芷 10 克,枳壳 10 克,牛角 100 克,细辛 5 克,龙胆草 5 克,辛荑 15 克。【用法】共为细末为密丸,每丸

13、熏 3.5 克,日服 2-3次,每次 1-2 丸,孕妇慎服。【出处】中医杂志。 萎缩性鼻炎(一)【辨证】肺阴虚不荣于鼻。【治法】养肺润燥。【方名】黑参丸。【组成】玄参,生地,寸冬各等份。【用法】共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 9 克,早晚各 1丸,鼻内点麻油加蜜清汁,每日 3 次。【出处】齐强方。(二)【辨证】肺肾阴虚,邪毒侵犯,耗伤阴津。【治法】养阴润燥,活血化瘀。【方名】滋阴汤。【组成】玄参 10 克,麦冬 10 克,生地 10 克,熟地10 克,知母 10 克,木蝴蝶 10 克,黄芩 10 克,杷叶 10克,石斛 10 克,当归 10 克,桃仁 10 克,红花 10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出处】孙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