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概论教学大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84343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交学概论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外交学概论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外交学概论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外交学概论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外交学概论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交学概论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交学概论教学大纲(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社会发展学院外交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72 学分:4 适用专业:外交学一、课程教学目标:外交学概论是外交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外交的基本概念、对外交的制约因素、从事外交的机构、外交政策的相关内容、外交礼仪、外交人员的要求有一个基础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外交学的专业知识打下基础。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外交学专业的必修课。课内学时数为 72 学时,4 学分。当今世界,我们面对着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和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各国之间的外交活动频繁,交往形式多种多样。一个国家的外交活动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空间。 如何认识当今世界外交的现象;如何借鉴与吸收国外

2、外交学的合理成份;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外交政策;这些都是摆在当前外交学研究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当代外交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是开设本课的宗旨。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面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面授教学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教授相结合,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本课程所讲授当代外交,主要是主权国家以及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的关系。四、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外交”的内涵;掌握外交的基本概念,当今世界对外交的制约因素,外交制度与机构,外交政策与外交决策,进行外交的途径,外交人员的基本素质与外交礼仪等相关知识。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

3、严格意义上的外交、外交与外事、领事的关系;了解外交的缘起、外交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熟悉外交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分析当今世界的各种外交活动。教学重点:外交的定义;外交与外事、领事的关系。2教学难点:严格意义上的外交定义与外交泛称的关系、如何运用外交研究的方法来分析当今的外交实践活动。一、外交的定义:(一)外交的定义1、已有的外交的定义2、外交的定义及其特征二、外交的缘起与发展:(一)中国外交的发展1、西周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3、中华帝国时期(二)现代外交的缘起与发展1、古代社会2、近代外交的形成3、现代外交的形成三、外交与领事、外事的关系(一)外交与领事的关系1、领事的产生2、领事的定义

4、3、外交和领事的关系(二)外交和外事、涉外的关系1、何为外事2、关于涉外问题四、外交学研究(一)外交学研究对象1、外交理论研究2、外交政策研究3、外交实物研究34、国际法研究5、外交史研究(二)与外交学相关的学科1、国际关系学2、国际政治学3、国际法学4、交际学5、外交史6、传播学(三)外交学研究方法1、阶级研究法2、经济分析方法3、比较研究方法4、案例研究法5、定量分析法6、系统研究法7、综合研究法五、外交学研究的意义1、促进国际交往2、促使中国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3、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小结:本章主要介绍外交的定义、外交发展的简要历程、外交与领事、外事的关系、外交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与外交学相关

5、的学科。第二章:外交制约因素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政治对外交的影响,掌握文化对外交的影响,了解建交、军事、科技对外交的影响,理解国际法、国际组织对外交的影响。教学重点:什么是文化外交,国内政治对外交的影响体现在那些方面,在4不强调意识形态的今天,意识形态如何影响外交。教学难点: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的异同,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多边外交,如何看待军事对外交的影响。一、政治对外交的影响(一)国内政治的影响1、统治阶级掌管本国外交2、政党政治左右本国外交3、政局稳定波及本国外交4、政治制度决定本国外交(二)国际政治的影响1、国际秩序直接影响各国外交2、地缘政治密切影响各国外交二、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6、(一)什么是意识形态(二)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1、意识形态导致外交对立2、意识形态支配外交目的3、意识形态影响外交决策三、军事对外交的影响1、军事实力是外交的后盾2、军事战略协调外交战略3、军事行动与外交行动互相支持4、军事交往有助于外交关系发展四、经济对外交的影响1、经济是外交的基础2、经济是外交的主流五、科技对外交的影响(一)科技对外交的影响1、科技影响外交能力52、科技拓展外交空间3、科技更新外交工具(二)我国的科技外交1、参加多边的国际科技合作的重大项目2、积极参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标准制定工作3、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科技合作4、服务中国、高技术“走出去”5、与发展中国家的科

7、技合作六、文化对外交的影响(一)学术界对文化研究的重视1、现实主义2、新自由主义3、建构主义(二)文化对外交的影响1、文化交流推进外交2、文化差异阻碍外交(三)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1、文化外交2、公共外交七、国际法对外交的影响1、国际法是外交的规范和保障2、国际法是外交的依据八、国际组织对外交的影响1、国际组织扩大了外交的外延2、国际组织规范外交行为3、国际组织提供了外交舞台4、国际组织协调外交行动小结:本章重要讲述了政治、意识形态、军事、科技、经济、文化、国际法、国际组织对外交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外交,某些内容还6构成了现在新的外交形式。第三章:外交制度与机构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

8、学生了解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的领导机构、领事馆机构以及大使馆的机构组成,掌握当代外交准则、外交承认、外交制裁和报复以及外交部、大使馆重要机构部门的工作职责。教学重点:当代外交准则、外交承认、大使馆及其主要职责。教学难点:结合当代外交准则,如何认识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外交交往;如何理解外交承认在实践中的运用;国家领导机构从事外交活动与大使馆进行外交活动之间的关系。一、外交准则(一) 、当代的外交准则1、主权平等2、和平解决国际争端3、不干涉别国内政4、条约必须遵守准则(二) 、新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二、外交

9、惯例(一)外交承认1、国家承认2、政府承认3、对民族解放运动组织的承认(二)外交关系的建立1、建立外交关系的资格72、建交条件3、外交关系的形式(三)外交制裁与外交报复1、外交制裁2、外交报复三、国家领导机构(一)国家元首1、人员组成2、工作职能(二) 、政府首脑1、人员组成:首脑及其顾问。2、工作职能(三) 、立法部门1、人员组成2、职能四、外交部(一) 、外交部的地位(二) 、外交部的职能1、领导本国的驻外代表2、负责本国的外交活动3、参与本国的外交事务: 4、汇总情报,提供外交政策,外交决策建议(三) 、中国外交部机构设置“中国第一大部”五、大使馆(一) 、人员组成1、馆长2、其他各级外

10、交官3、行政职员与当地雇员(二)工作职能8(三)大使馆机构1、政治处2、武官处3、新闻处4、商务处5、行政处6、文化处7、教育处8、科技处9、侨务处10、领事处六、领事馆1、人员组成2、领事馆(领事)职务3、领事馆特点4、领事馆的地位小结:本章介绍了当代的外交准则、以及国际社会当前通行的外交惯例、例如承认问题、建交问题、外交制裁问题,介绍了外交机构,尤其着重介绍了驻外机构大使馆和领事馆。第四讲:外交政策及外交决策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外交战略包含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外交实践中的各种策略,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变化和当代的基本特征;掌握外交决策的各种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分析当今主要国

11、家的外交政策。教学重点:什么是外交政策,如何分析对外交政策、外交决策的过程。教学难点:结合当代外交实践,对外交政策研究方法加以分析。一、外交战略(一)外交战略的定义1、战略的概念92、外交战略的定义(二)外交战略的内容1、外交思想2、外交利益3、外交实力4、外交目标5、外交政策(三)外交战略的地位二、外交策略(一)外交策略的概念1、策略的概念2、外交策略(二)外交策略的特征1、计谋性2、相沿性3、机密性4、灵活性5、互动性6、利益性(三)几种常见的外交策略1、均势策略2、结盟策略3、增加军备或进行军事演习4、外交谈判5、实行中立6、强求、迁就与绥靖7、相互制约三、外交政策(一)外交政策的定义1

12、0(二)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1、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外部因素2、内部因素(三)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四)外交政策分析的主要方法1、理性选择分析法2、方法目的分析法3、成本收益分析法4、刺激反应分析法5、官僚化分析法四、外交决策1、定义与方法的使用2、决策的模式3、决策的权力层次4、决策与国内政治5、心理学与决策6、决策过程分析7、危机决策四、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1、坚持独立自主2、开展全方位外交(二)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1、维护世界和平2、建立国际新秩序(三)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任务1、争取祖国统一2、促进经济建设(四)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111、立足点2

13、、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小结:本章主要讲授了外交战略、外交策略、外交政策、外交决策、新中国外交政策五大块的内容,要了解外交战略、外交策略、外交政策、外交决策的基本涵义,常见的外交策略以及外交政策的分析方法。第五章:外交途径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外交谈判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外交访问的特征,掌握有关条约的基本内容,国际会议的基本规则,掌握正式与非正式照会的基本格式,能够撰写简单的涉外信件。教学重点:外交谈判的原则;国际会议的基本规则;正式与非正式照会的基本格式;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外交谈判中的讨价还价;如何理解当今世界就有关条约解释的矛盾性;如何撰写简单的涉外信件;一、外交谈判(一)外交谈判的特征

14、与作用1、特征2、作用(二)外交谈判的原则1、实力原则2、兼顾原则3、尊重原则4、自主原则5、有限原则6、客观原则7、预审原则(四)外交谈判的方式:按标准的不同有不同的划分(五)外交谈判的程序1、谈判的准备122、谈判的进行3、谈判的收尾(六)外交谈判与讨价还价二、外交行动(一)外交访问1、外交访问特征2、外交访问的意义3、外交访问的内容(二)外交接触1、外交接触的形式2、外交接触的方针(三)国际会议1、国际会议类型2、国际会议的规则3、国际会议的作用(四)国际组织1、国际组织的定义2、国际组织的形成和发展3、现代国际组织的类型4、联合国(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五)国际调处1、国际调处的形式2、

15、国际调处的原则3、国际调处的功能三、外交文件(一)外交文件的类型(二)条约1、条约的概念与特征2、条约的结构133、缔约程序4、条约的加入、保留、生效5、条约的适用与解释6、条约的终止与无效(三)声明(四)外交文书1、正式照会(formal note)2、普通照会(verbal note)3、备忘录4、正式外交函件5、外交便函6、涉外业务信件小结:本章主要讲授了外交谈判的特征、原则、程序、讨价还价与谈判的达成;外交访问的特征、意义、内容;外交接触的方针;国际会议的规则;条约的缔结程序、格式、解释;基本外交文书的撰写。第六章:外交礼仪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各主要国家的禁忌、我国的礼宾特点;

16、掌握外交礼仪的规则、使用标志礼仪的注意事项、外交的日常礼仪、能在实践中运用基本礼仪与人交往。教学重点:外交礼仪的规则;使用标志礼仪的注意事项;外交礼仪的实践运用。教学难点:运用外交礼仪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分清外交礼仪与日常礼仪的差别。一、外交礼仪的特征与规则(一)外交礼仪的特征1、限定性2、庄严性3、礼宾性144、强制性5、渐进性(二)外交礼仪的规则:这是运用外交礼仪的基本要求1、维护形象2、礼宾有序3、外交礼仪的规格对等要求4、入乡随俗5、不卑不亢二、外交的仪式礼仪(一)迎送礼仪1、欢迎仪式2、送别仪式(二)庆典仪式1、开国庆典2、国庆庆典3、就职庆典(三)应酬仪式1、履新仪式2、授勋仪式3、开幕仪式4、签字仪式5、谒陵仪式三、外交标志礼仪(一)国旗礼仪1、国旗的适用场合2、升挂国旗的方法(二)国徽礼仪(三)国歌礼仪四、新中国礼宾的特点151、平等相待、不卑不亢2、主随客便、客随主便3、细致周到,全面照顾4、外松内紧、外圆内方五、外交的日常礼仪:见面时的礼节(一)介绍(二)握手(三)致意(四)宴请时的礼仪(五)称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