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精华笔记:货币政策体系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983452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精华笔记:货币政策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精华笔记:货币政策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精华笔记:货币政策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精华笔记:货币政策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精华笔记:货币政策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精华笔记:货币政策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精华笔记:货币政策体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培训教育网()20132013 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金融专业精华笔记:货币政策体系精华笔记:货币政策体系一、金融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概述一、金融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概述(一)金融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国家的经济职能,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宏观调控是国家的经济职能,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宏观调控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在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分析和宏观调控主要是针对经济的短期运行,解决经济 的周期波动问题,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汇率政策,有时还使用收入政策。其二,宏观调控和政府管制都是由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和操作的,但两者的具体目的 和手

2、段并不一样。其三,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不是对立。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不是对立。金融宏观调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宏观调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的宏观经济管理通过多种方式 来实施:一是战略引导二是财税调控,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以及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政策;三是金融宏观调控。具体讲,金融宏观调控是以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主体,以货币政策为核心以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主体,以货币政策为核心,借助于 各种金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或信用量,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促进 金融与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机制与过程。金融宏观调控存在的前提是商业银行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实行二级银行体制金融宏观

3、调控存在的前提是商业银行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实行二级银行体制。就金融宏观调控的类型而言,包括计划调控、政策调控、法律调控和行政调控计划调控、政策调控、法律调控和行政调控四种。计划调控和行政调控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形式;政策和法律调控是 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形式。 (二)货币政策及其特征1.货币政策的涵义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 用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范围有广义、狭义之别。从广义上讲,货币政策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它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 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供给数量的一切措施。狭义的货币政策主要是

4、研究货币的发行与调控,货币量与产出、收入、价格、国际收 支等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并围绕这些经济联系与影响制定一系列的政策 措施。2.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1)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2)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3)货币政策主要是间接调控间接调控政策。(4)货币政策是长期连续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3.货币政策的类型(1)扩张型货币政策扩张型货币政策。主要措施:一是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二是降低再贴现利率,三一是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二是降低再贴现利率,三 是公开市场业务购入证券,增加货币供应。是公开市场业务购入证券,增加货币供应。除以上措施外,中央银行也可

5、用“道义劝告道义劝告” 方式来影响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增加放款,以增加货币供应。 【在我国在我国】 ,扩张型货币,扩张型货币 政策常表现为扩大贷款规政策常表现为扩大贷款规模。职业培训教育网()(2)紧缩型货币政策紧缩型货币政策。(3)非调节型货币政策。各国中央银行一般不采用这种类型的货币政策。非调节型货币政策。各国中央银行一般不采用这种类型的货币政策。(4)调节型货币政策调节型货币政策。实践中,大部分国家采取这种类型的货币政策。 (三)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1.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构成要素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是在一定市场环境下由一系列要素构成的一种市场机制过程。这种 市场机制过程可以理解为同一事物的

6、两层涵义,即金融宏观调控的传导机制和调控机制。 金融宏观调控的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启动调控工具到政策目标实现的自然过程,它是由 机制各要素的内在联动关系所决定的;而金融宏观调控机制正是利用传导机制的内在联动 关系,由中央银行运用调控工具有意识变动货币供给,以期对某些宏观经济变量发生影响, 从而达到中央银行政策目标的过程。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框架和构成要素、每一构成要素的功能特性如图 9-1 所示:图 9-1 金融宏观调控框架与要素如图 9-1 所示,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构成要素从左至右分述如下:(1)调控主体:中央银行调控主体:中央银行(2)调控工具:三大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工具: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

7、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3)操作目标:超额存款准备金与基础货币操作目标:超额存款准备金与基础货币 (4)变换中介:商业银行变换中介: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能有效控制的是基础货币有效控制的是基础货币,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一级主控变量一级主控变量,商业银行成为 金融宏观调控的变换中介。 (5)中介指标:货币供应量中介指标: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的间接控制二阶变量。间接控制二阶变量。(6)调控受体:企业与居民户调控受体:企业与居民户 (7)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总供求对比及相关四大政策目标 中央银行的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

8、和国际收支平衡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四大政策目标形成于各 国长久以来的经济实践。 (8)反馈信号:市场利率与市场价格反馈信号:市场利率与市场价格职业培训教育网()中央银行将市场利率与市场价格作为观察金融宏观调控实际效应的信号。 2.金融宏观调控的两个领域和三个阶段 首先,两个领域是金融领域和实物领域,两个领域是金融领域和实物领域。其次,三个阶段是:第一阶段,中央银行操作货币政策工具对一阶变量基础货币的直接控制;第二阶段,基础货币的变化通过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对二阶变量货币供应量产生间接控 制作用;第三阶段,再由二阶变量货币供应量变化间接影响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四)一种新

9、的货币政策框架:通货膨胀目标制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中央银行直接以通货膨胀为目标并对外公布针对该目标的货币政策 制度。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传统的货币政策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政策工具与最终目 标之间不再设立中间目标,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主要依靠定期对通货膨胀的预测。通货膨通货膨 胀目标制实施的条件主要有胀目标制实施的条件主要有:(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2)货币政策的高度透明度货币政策的高度透明度;(3)利率的市场化利率的市场化;(4)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二、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二、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最终目标体系 (1 1)物价稳定)物价稳定,物

10、价上涨率在 4%以下。 (2 2)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失业率在 5%以下。 充分就业是指有能力并愿意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 作。在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并不等于社会劳动力的 100%就业,通常是将两种失业排除在外: 一是摩擦性失业;二是自愿失业。(3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 (4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性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澳大利亚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通过研究 1861-1957 近 100 年英国的失业率与物价变 动的关系,得出了结论:失业率与物价上涨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失业率与物价上涨之间,存在着一种

11、此消彼长的关系。这一关系 可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见教材第 222 页 图 92。因此,采取减少失业或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就可能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率采取减少失业或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就可能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反 之,为了降低物价上涨率或稳定物价,就往往得以较高的失业率为代价。(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尽管通货膨胀不利于稳定物价目标,却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目标。 只有在各国保持程度大致相同的物价稳定标准时,物价稳定才有可能与国际收支平衡 同时并存,但这样的机会并不常有。 (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二)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

12、具是指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能够通过金融途径影响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职业培训教育网()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经济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一般性货币政策工 具也称为货币政策的总量调节工具具也称为货币政策的总量调节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 务务。 1.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力范围内,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 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改变货币乘数,间接控制货币 供应量的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主要内容是:(1)规定存款准备

13、金计提的基础;(2)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构成;(4)规定存款准备金提取的时间。存款准备金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作用于经济的途径有:(1)对货币乘数的影响。(2)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3)宣示效果。存款准备金率上升,说明信用即将收缩,利率随之上升,公众会自动 紧缩对信用的需求;反之则相反。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点是:优点是:(1 1)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易实施;)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易实施;(2 2)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一旦确定,各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必

14、须立即执行;(3 3)对松紧信用较公平)对松紧信用较公平,一旦变动,能同时影响所有的金融机构。其缺点是:(1)作用猛烈,缺乏弹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 因此其有固定化的倾向;(2)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如果商业银行 有大量超额准备金,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将部分超额准备金 充抵法定准备金,而不必收缩信贷。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是商业银行以未到期、合格的客户贴现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再贴现政策的主要内容有:(1)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借贷中央银行资金的成本;(2)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再贴现作用于经济的途径有:(1)借款成本

15、效果。 (2)宣示效果。(3)结构调节效果。一是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二是按国家产业政策对不同类的再 贴现票据制定差别再贴现率。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前提条件是:(1)要求在金融领域以票据业务为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2)商业银行要以再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借款。(3)再贴现率低于市场利率。再贴现的优点主要有:优点主要有:(1 1)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者的作用;)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者的作用;(2 2)比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更机动、灵活,可调节总量还可以调节结构;)比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更机动、灵活,可调节总量还可以调节结构;职业培训教育网()(3 3)以票据融资,风险较小。)以票据融

16、资,风险较小。再贴现的主要缺点主要缺点是:再贴现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再贴现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国债或中央银行票据等有价证券,影响货 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行为。公开市场业务作用于经济的途径有:(1)通过影响利率来影响经济。(2)通过影响银行存款准备金来影响经济。运用公开市场业务的条件是:(1)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都须持有相当数量的有价证券;(2)要具有比较发达的金融市场;(3)信用制度健全。公开市场业务由于对买卖证券的时间、地点、种类、数量及对象可以自主、灵活地选 择,故具有以下优点:优点:(1 1)主动权在中央银行)主动权在中央银行,不像再贴现那样被动;(2 2)富有弹性)富有弹性,可对货币进行微调,也可大调,但不会像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作用猛 烈;(3 3)中央银行买卖证券可同时交叉进行)中央银行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