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80945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作者:张宏万 王玉来源: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1年12期字号:大 中 小显示汉语拼音“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古人告诉我们,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可见,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笔者谈一下个人的见解。一、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确立德育的时代性德育的出发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造发展中的人。面对新的教育形式和新的价值趋向,德育工作需要在内容上求新,在形式上求活,因此德育工作的创新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认为“新”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

2、教育手段要新。当前电视和网络技术普遍走进了生活,面对电视、网络文化的传播,我们的教育手段必须跟上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二是形式要新。面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的认识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基础上,教育形式必须跟上学生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三是教育内容要新。同样的教育内容在不同的时代被学生认可和接受的程度不尽相同,教育效果也就存在着差异。因此,德育的内容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二、注重从小事抓起,不断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小学生年龄小,交往圈子小,只有从小事抓起,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抓小事就是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

3、闪光点,引导学生纠正和克服身上的不良行为萌芽点,让学生的闪光点不断闪亮,从而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抓小事就要落实学校教职员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要求,特别要强调两个“任何”:一是任何一位任课教师在任何地方,发现任何一名学生言行上的“亮点”都要及时褒奖,并大力宣扬,积淀小学生的德育素养;二是任何一位任课教师在任何一个地方,发现任何一名学生身上的“不良行为萌芽点”,都要及时教育、疏导,帮助学生纠正和克服。学生的生活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他们的思想、品德及行为表现也时时受到这些小事的影响。因此,德育工作必须围绕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小事,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规律开展工作。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

4、小就开始对学生进行道德和规范教育。心理学家说过:“人的很多看似很偶然的不良行为其根源大多在儿童时期,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小开始加强小学生的社会公德、规范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使小学生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为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是对学生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要小,并体现出层次性与递进性。如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时,可要求学生回到家里给父母端上一杯热茶,跟周围熟悉的人交往使用“您好”、 “对不起”、 “谢谢”、 “再见”等礼貌用语,对偶尔遇到的求救者、贫困者表示同情和关注这样的要求学生容易接受,也能轻松地做到,从而在参与这些小事中逐渐培养美德。三是开展的活动要

5、小。德育的内涵,就是要让学生从每一件小事的体验中升华。因此,德育工作应以学生的生活、学习为主,从点滴入手,使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的各个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认识和行为方式。三、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课堂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是育人的核心和关键的环节。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技能和方法、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学生在课堂上所耳濡目染的将会潜移默化地反映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育人,抓住了课堂,才抓住了“全员德育”的精髓,才抓准了学校德育的命脉。课堂中的德育应贯彻于每一个学科,贯彻在每一节课堂的始终。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6、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育理念,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中渗透德育,组织学生实验中渗透德育,在一切教学活动中都要渗透德育。备好课是基础,所有教材都有德育的内容,德育内容有表层内容和深层内容。往往德育内容不在教材的文字表面,而孕育在教材内容之中,需要我们重点挖掘深层内容。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使德育内容寓于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悟出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教师要善于变德育为“涓涓细流”,使其伴随自己的教学,长年累月地浸润、滋养学生的心田。四、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方法上因人因事而异加强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在小学生群体中,不管他的思

7、想品德基础、表现如何都要发展,成长的过程中思想、情感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转变重“后进生”轻“优秀生”的德育思想。在工作中,有不少教师对自己眼中的“好学生”总是特别放心,而对“坏学生”却时时“盯、管、跟”。其实, “好学生”身上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毛病,而“坏学生”也有他们的可爱、可取之处。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在方法上必须因人因事而异地开展德育工作。我校试行了“雏鹰争章台、照镜子、找差距、订目标、求发展”的德育评价方法,即学期初每个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对照上学期的表现情况寻找行为差距后,制定本学期的奋斗目标。每个月班级组织一次对照评价,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给表现好

8、的学生“挂奖章”,给表现差的学生提“警示”,这对激励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如每年的三月份都要开展学雷锋活动,有些地方的教育形式很隆重、很热闹,像组织学生到街上打扫卫生、捡白色垃圾、帮助清洁工人我们学校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更注意利用这些时机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垃圾是谁扔的呢?有哪些危害?我们要养成哪些好习惯?这样除了有效防止少数学生今天学雷锋,明天还会出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踏小草等现象外,最可喜的是学生们普遍养成了助人为乐、爱护公物、热爱公益事业和主动维护校园卫生的良好习惯。通过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收到了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陶行知先生认为“德育是做人的根本”。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树立新观念,必须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抓起,必须面向全体,必须抓德育活动,必须立足课堂,必须持之以恒,确保德育内容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