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29759 上传时间:2017-02-2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重性精神疾病 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卫生部中央转移支付地方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全国培训组 2010年 3月 工作规范内容 责及保障条件 乡镇管理 度报表 效考核、评价 附件 内容 置原则 置前准备 急事件指征 急事件报告 置方式 置后患者管理 种常见危害行为的处置原则 置记录和报告 培训的要求 掌握: 应急处置的指征、处置方式 熟悉: 危险性评估分级、应急事件报告、处置记录和报告 了解 几种常见的应急情况的特点和干预 基本定义 两种最常见的紧急情况, 需要通过紧急医疗处置进行及时干预,以避免伤害和损失的发生,或者减轻伤害和损失程度 1、突发、或原有疾病急剧恶化的重性精神疾病,出现或可能出现

2、对自身的伤害、或对他人造成伤害、或对财物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等情况 2、急性或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5 其他紧急情况 除已经纳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疾病外, 癫痫 所致精神疾病、 精神活性物质 所致精神疾病、重度抑郁伴自杀冲动行为等 其他情况 ,也需要应急医疗处置 特别强调程序合法性 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患者实施应急医疗处置之前,患者家属或者监护人应在 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医疗处置非自愿医疗意见书 (表 1签字同意 非自愿治疗医疗意见书 不能及时送达患者家属或者监护人时,由在现场履行公务的公安机关公务人员签字证实 背景 1 10%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有肇事肇祸倾向 我国约 160万,其中约

3、 43万( 有危害事实 约 43万的肇事肇祸患者中 9得到住院治疗 政府收容治疗 押于看守所 关锁在家 散于社会 8 背景 2 自杀是我国第五位死因和 15岁 34岁人群首位死因 ( 年死于自杀) 每年至少 200万人因自杀未遂就诊于综合医院,约 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而出现长期或严重的心理创伤 女性自杀死亡率为 0万,0万 农村自杀率( 0万)总体上高于城市( 0万) 9 较常涉及应急处置的具体病种 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 偏执性精神病 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癫痫所致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疾病 重度抑郁伴自杀、冲动行为 10 置 原则 合理: 应急医疗处置判断要准确,方法要恰当,

4、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 及时: 工作人员应该及时赶到现场,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缩短造成伤害和损失的时间 安全: 采取的一切处置措施,均旨在保护患者、家属、周围人群以及实施应急医疗处置的医疗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公共和私人财物;必要时应联系当地公安机关协助 11 置 前准备 急医疗处置组 建立应急医疗处置组 组长:具有临床和应急处理经验的副高以上精神科医师 精神科医师:连续 5年以上精神科临床工作经验、接受过重性精神疾病规范化治疗培训 精神科专业护士:连续 3年以上精神科临床工作经验 24小时轮班待命 执行任务时佩戴胸牌,标明身份 制定应急医疗处置预案 标准和流程 12 他 参与人员 患者家属或监

5、护人 、 公安机关公务人员:参与并协同实施保护性或强制性应急医疗处置措施 ( 如保护性约索 、 强制性治疗 ) 救护车驾驶员 、 护理员:接受过 危险行为防范措施培训 基层精防医生和精防护士:对已接受社区 /乡镇管理的患者进行应急处置时 , 在应急医疗处置组到达现场前做必要的前期处置和准备工作在时 , 并尽可能 全程参与 现场临时性应急医疗处置过程 13 色通道 医疗机构应设立 24小时有人值守的应急医疗处置专用电话,主要用于: 应急医疗处置组与基层精防医生或精防护士、片区民警、患者家属等其他相关人员联系(已纳入基层管理的患者) 在条件许可地区,为尚未纳入社区 /乡镇管理患者或者疑似患者、非本

6、地常住患者或者疑似患者提供应急医疗处置服务 14 他设备和设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具有保护性约束功能的救护车 相关的精神科药品 15 急 事件指征 害公共安全或者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 危险性评估在 3级及以上 已经或可能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 、 对财物和公共安全造成损失 伤或者自杀行为 有明显的自杀观念 , 可能出现自伤或者自杀行为 已经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 , 对自身造成人身伤害 有扩大性自杀言语 、 企图或行为 , 对他人可能或已经造成人身伤害 急性药物中毒 ( 自杀或误服 ) 长期服药过程中出现需及时处理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16 件报告 已经接受管理的患者 家属或

7、监护人向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报告,并由后者报告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 情况紧急的,家属或监护人可直接向就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报告 尚未接受管理的患者或者疑似患者 家属或监护人直接送往就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 目击者、知情者或者当事人拨打“ 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送往当地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 非本地常住居民 目击者、知情者或者当事人拨打“ 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送往就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 17 问题与讨论 如何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和工作特点,制定所在社区 /医院的应急处置预案? 置方式的基本要求 遵循疾病诊疗规范精神病分册和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的规定 对“精神科门诊留观”或者“精神

8、科紧急住院治疗”的患者,应按照门诊留观和紧急住院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19 场临时性处置 目的: 适用于诊断明确、问题清楚、措施简明的情况 针对:一般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或病情不重,治疗依从性较好,患者家庭有一定管理条件的患者 对已接受管理的患者,在现场临时性应急医疗处置完毕后,基层精防医生或精防护士应每 4小时随访一次。连续 2次随访病情稳定后可停止随访 如果现场临时性应急医疗处置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应及时转为精神科门诊留观或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 20 神 科门诊留观 目的: 适用于能很快确诊,但需进一步检查或观察的情况 诊断已明确,用简明处理措施可解决,并预计可在 24小时内解决的情况 针对

9、:较严重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患者家属/监护人有较强看护能力并且危险性评估在 2级及以下的患者 如果估计病情不能在 24小时内得到有效控制,或有继续发展加重的趋势,应随时转为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 21 神科紧急 住院治疗 目的: 患者病情危重,需要保护性治疗或强制性治疗 处理措施相对复杂,病情需要较长时间( 24小时以上)才能控制 不能确诊,需进一步检查、观察或会诊 针对:危险性评估在 3级及以上 的患者,或出现严重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患者 22 我国患者非自愿入院的主要风险因素 变量 B 活不能自理 力攻击 害社会 走 知力缺乏 拒服药 3 我国地方法规定义的非自愿住院形式 医疗保护 强制 紧急

10、观察 精神状态 严重疾病 严重疾病 疾病或可疑疾病 标准 需要住院 无责任能力 危险性 申请 / 决定 监护人 警察 / 法官 警察 提出建议 精神科医生 2 名精神科医生 2 名精神科医生 复核 独立委员会 司法部门 独立委员会 出院 临床稳定 临床稳定 + 不再有危险性 72 小时内评估 24 紧急入院一般程序 提出申请: 家庭成员、近亲属、监护人、政府指定人员(如社会工作者等) 检查评估: 两名精神科医师分别对患者进行独立的检查和评估,提出住院建议 收治机构: 具备提供充足的安全措施和恰当的医疗服务的资格 救济措施: 独立的权威机构(组织)批准和复核,司法途径诉讼 25 外处置常用措施(

11、 1) 心理危机干预 使用支持和解释性言语,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和愤怒情绪,劝说患者停止危害行为 对现场其他人的焦虑、紧张、恐惧情绪给予必要的安慰性疏导、转移 保护性约束 及时控制和制止危害行为发生或者升级而实施的措施 经患者监护人(家属)同意,在当地公安机关公务人员协同下,使用有效的保护性约束手段对患者进行约束,对其所携危险物品及时全部搜缴、登记、暂存,将患者限制于相对安全的场所 26 约束的方法和要求 通过物理或机械装置、材料或器械等,固定或减少患者自由移动其身体 以控制患者的行为或限制患者活动自由为目的的药物治疗 不包括使用外科敷料或绷带、防护帽、或其它为了进行体检、试验、避免患者从床上掉

12、下、使患者在活动时免受身体伤害等保护方法 27 隔离的方法和要求 将患者非自愿地限制在单独的房间或某个特定区域以阻止其离开 只能用于控制暴力或自伤行为 28 隔离和约束的适应症 当其他方法无效时,预防即刻就会发生的对本人或他人的伤害 避免对周围的环境严重损害 作为行为治疗的一部分 ( 如攻击的控制 ) ,或避免治疗过程的中断 应患者的合理要求 29 外处置常用 措施( 2) 快速药物镇静 为迅速控制患者情绪,经应急医疗处置组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诊断并处方,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等,或加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快速镇静 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持续性药物治疗 对已接受管理的患者,根据疾病

13、诊断和既往治疗情况,应及时制定和调整长期药物治疗方案,以巩固治疗效果,控制并缓解病情 其他治疗 查看并处理患者出现的身体损伤 必要时,请就近综合性医院会诊或协助诊疗 30 置 后患者管理 已接受管理的患者:在应急医疗处置结束后仍然在家居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按照要求进行患者社区 /乡镇管理 尚未接受管理的本地常住患者:在应急医疗处置结束后仍然在家居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在征得患者本人,或者监护人或近亲属同意并签署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后(有地方立法规定的除外),按照要求登记和开展患者社区 /乡镇管理 31 小结 目的:及时干预,减免伤害 对象:急发病或加重,伤害自身 /危害他人。急重药物反应 原则: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