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1年各区高三地理一模考卷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2967176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2011年各区高三地理一模考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上海市2011年各区高三地理一模考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上海市2011年各区高三地理一模考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上海市2011年各区高三地理一模考卷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上海市2011年各区高三地理一模考卷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2011年各区高三地理一模考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2011年各区高三地理一模考卷(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文由 woshiafee 贡献doc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静 安 区 2010 学 年 度 第 一 学 期 高 三 学 科 测 试地 理 试 卷2011.1本试卷共 12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 择题; 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 考生注意: 1.答卷前,务必用圆珠笔或钢笔在试卷和答 题卡上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 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 号码和校验码。 2.第一大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考生应将代表正 确答案的小方格用 2B 铅笔

2、涂黑。注意试题题号与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 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 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涂写在试卷上,涂写在试卷上 一律不给分。 3.第二大题采用人工阅卷。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用铅笔答题或写 在答题卡上一律不给分。一、选择题(共 50 分,每小题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选择题(1、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洪涝灾害 B.水源不足 C.地形破碎D.水土流失2、上海市是台风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为了减轻台风带来的危害,需要加强对台风的 监测预报。 目前人类对台风的监测主要依靠 A.气象卫星 B.探空气球 C.航空遥感 D

3、.近地 遥感 3、历史上四川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河 流 C.植被 D.地形 4、下表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某地 3 月 10 日至 15 日的天气资料,对其 在该时段内天气状况的分析, 正确的是 日期 3 月 10 日 3 月 13 日 3 月 15 日 最高气 温 26 15 11 最低气温 12 2 0 日较差 18 8 5 风(级) 偏北风 12 偏北风 89 偏北风 23 气压(百帕) 1003 1005 1008A.该地 15 日受暖锋影响 C.该地出现连续性降水B.该地气温日变化逐渐增大 D.该地出现大风、降温、降雨等天气地理试卷共 12 页

4、 (第 1 页)5、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太阳物理学家大卫哈瑟维称, “第 24 个太阳活 动周期将于 2010 或 2011 年达到最活跃期”下列现象与太阳活动关系密切的是 酸雨 短波通讯中断 极光 地震 A. B. C. D. 6、2010 年 5 月 7 日广州市平均降雨 107.7 毫米,市区平均降雨 128.45 毫米,均超过特大暴雨标 准,造 成城区多处严重内涝,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台风引起的强降水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城市绿化率过高 水泥地面过多 A. B. C. D. 下表是中国 20 世纪下半 叶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读表回答 79 题。 时间

5、项目 强沙尘暴次 数250 年代 560 年代 870 年代 13 210080 年代 1490 年代 23 2460土地沙化速度(km /年) 15607、下列现代技术可以对沙尘暴和土地沙化现象进行监测的是 A.遥感技术 B.数字地球 C.地理信息技术 D.全球定位技术 8、导致强沙尘暴次数和土地沙化速度变化的主要人为原 因是 A.围湖造田 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C.植树种草 D.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 9、对 防治该环境问题可行的措施有 抽取地下水 生态移民 建设防护林体系 开采矿产资 源 A. B. C. D. 10、图 1 是某中学生暑期外出旅游时拍摄到的景观, 该区域可能位于(图

6、 1) A.横断山区 C.四川盆地 B.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地理试卷 共 12 页 (第 2 页)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的过程。读(图 2)回答 1112 题。(图 2) 11、引发图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环境因素 C.政治因素 D.文 化因素 12、下列关于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的发展使城乡 之间的发展差距变大 B.城市化过程促使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广泛渗透 C.城市化的推进使某 一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逐步向人工生态系统转变 D.城市化过程使劳动力从第二产业向第一、 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 图 3 为某城市风频示意图。读图回答 131

7、4 题。(图 3) 13、该地频率最小的风向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4、从 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工业区宜布局在该城市的 A.西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 东南方 图 4 是某市近地面某日的气温水平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516 题(图 4)地理试卷 共 12 页 (第 3 页)15、造成图中气温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市区人口集中 郊区工业发达 市区建 筑物密集 郊区汽车数量多 A. B. C. D. 16、图中的气温分布差异 会导致 A.市区空气上升,降水减少 B.市区空气下沉,云雾增多 C.高空空气由郊区流向市 区 D.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市区 17、图 5

8、 是 l3 世纪和现代亚热带北界分布示意图,从 中可推测(图 5) A.13 世纪比现代暖 C.13 世纪的南京位于温带地区 B.13 世纪比现代冷 D.13 世纪的郑州位于亚热带地区18.中国未来将建成“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 “四纵”是北京至上海、北京至深圳、 北京至哈尔 滨、上海至深圳; “四横”是徐州至兰州、杭州至昆明、青岛至太原、南京至 成都。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四纵四横”连接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 B.“四纵四横”中只有一条线路经过山东 C.“四纵”中北京至上海线路里程长于北京至深 圳 D.“四横”中有三条线路位于淮河以南 中国第 28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 2009

9、年 12 月 11 日顺利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执行中国 2009 至 2010 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 当中山站的各项工作步入平稳轨道后, 中国第 28 次南极 科学考察队的综合队将乘坐“雪 龙”号再次启程前往中国南极长城站。读右图,完成 67 题。 19图中 M 地常年盛行的 风向是: A东南风 C西南风 B东北风 D西北风20 若某科考队员于某日北京时间 13 时 30 分在 M 地观测 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 当他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 时间间隔是: A19 小时 B21 小时 C22 小时 D24 小时 (图 6)地理试卷 共 12 页 (第 4 页)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

10、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 别 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 ,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 ;不同的是在其 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 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 。分别用喷水壶,往两个 “小山”上洒等量 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回答 2123 题。 (图 7)21. 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 ) A.高出很多 B.高出稍许 C. 高度相同 D.高度较低 22. 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 ) A.黄土塬 B.沙滩地 C.沼泽地 D.自流盆地 23. 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 化会改

11、变地表径流量 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利马是世界 著名的“旱城” :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 出售。但 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 毛 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 2425 题。(图 8)24. 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地处低纬地区, 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25. 关于图中甲、乙两 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

12、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 候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 C甲处气候是 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D乙处气候是因其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东 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地理试卷共 12 页 (第 5 页)二、综合分析题(共 100 分) 综合分析题(题 号 得 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一、读下列两组材料,回答问题 (8 分) 读下列两组材料, 材料一 2010 年 5 月, 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它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 982 公里,与五国接壤,有 6 个国家一

13、 类口岸对外 开放,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图 9 图 10 为该地 所在区域图和地质 剖面图。(图 10)(图 9) 材料二 发展“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茄、枸杞是 该地区“红色产业” 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26材料一中提到的 “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中的“一路”是指 27图 9 中的 A 处的地形类型为 ,图 10 中的 B 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28运用所学原理,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分析该地区的番茄色红、质优的自然优势条 件。地理试卷共 12 页 (第 6 页)29请从地理位置、交通两方面,分析喀什经济特区发展的优越的区

14、位条件。二、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上接云南、贵州,纵贯广东、广西,被称为连接西南和华南 的“黄 金水道” ,建设西江经济带,把西南地区和珠三角串联起来,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下图中南、 北盘江汇合处到柳江口一段,又称为红水河。该河至柳江 口附近,多年平均径 流量为 1500 米 秒。图中给出的水位指河水水面的平均海拔,单位为米。读图回答下列问 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图 11) 30简答开发该水电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31建设西江经济带的同时要重点开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流域生态和环境保护、造林 绿化等工 程,简要分析造林绿化对珠江中下游的影响。地理试卷共 12

15、 页 (第 7 页)( 三、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 分) 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 料一: 材料一: 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图 12) 材料二: 材料二: 气候变化近年来成为众多国际重要会议的主题词,温室 气体减排因涉及各国发展利益, 在 2010 年 12 月 1 日墨西哥坎昆举行的 “联合国气候 变化大会”上,谈判中温室气体减排成 为争论的焦点。 32甲、乙两图比较,比例尺较大 的是 图。判断依据是 。33简述 A 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34说出 B 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35当 A 国盛行西北风时,B 国北部盛行什么风,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6

16、全球变暖对上述两国会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什么措施?地理试卷共 12 页 (第 8 页)37A 国内矿产资源缺乏,但有丰富的水力资源,请具体分析 A 国内水力资源丰富的 原因和右下表, 四、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图 13)和右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读长江 三角洲地区( 13)和右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13带。 38图 13 所示区域其自然带属于 39太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 主要粮食作物是 。该地种植此作物的自 ; 。每年 7、8 月份该地常受 气压 然区位优势 有: 控制, 易出现伏旱天气。 上海有的年份梅雨季节较常年明显偏长, 有的年份梅雨期 间雨天很少 (这 种情况俗称“空梅” )其原因分别是 。 40表中城市第二产业比重最 大的是 其原因为 。 41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从人口和产业角度分析工业化对城市化的 推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