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名句的默写与运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64084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3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名句的默写与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考语文:名句的默写与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考语文:名句的默写与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考语文:名句的默写与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考语文:名句的默写与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名句的默写与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名句的默写与运用(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考语文:名句的默写与运用中考语文:名句的默写与运用 1 新考点分析新考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 “背诵有序的诗文 80 篇。 ”名句的默写与运 用是“语言积累与运用”中的重要一块,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又可以提 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 课程标准的实施,人们越来越重视名篇佳句积累的考察,不少地方考试的分值 也增多,所以,它将仍是中考中重点考察的内容。考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 填充式,主要考查名篇佳句的默写及迁移运用;一是拓展归类式,主要考查学 生对同一类书的名句

2、的综合运用情况。从近几年中考来看, “名句的默写与运用” 的考察范围逐渐向课外延伸,题型样式也由单一的识记填空向理解、分析、鉴 赏的方向发展,估计可能有新的题型,如用某些名句连缀造句类的题型出现。 而新教材新增的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将是考察的热点。考点考点 1:课本上要求背诵的内容课本上要求背诵的内容背诵是积累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古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就是积累的作用。可见,知识的极 乐可。课本上要求背诵的文章或文段是我们的第一手材料,也是考试中经常出 现的。 这类题体简单明了,只要平时按要求背诵,并注意字型、句式,做题时就可借 助记忆,迅速

3、默写作答。考点考点 2:经典的名言佳句:经典的名言佳句有些文章可能因为有一两个经典之句就使得这篇文章长留于世,如果我们 平时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上这些经典句子,很可能是自己的语言或文章大增起 色,可见记住经典句子是很有意义的事。 这种题往往以简答的形式来达到默写的目的,要求做大的内容一般是古诗 文中的名言警句、对偶句、排比句、格言等。答题时需要认真审题,根据题目 提出的要求,弄清题意,按题目要求的纸箱子理解的基础上予以回答。对题干 中的限制语一定要读懂:哪篇文章;什么内容;这样两者结合起来,然后从记 忆里提取所需要的答案。考点考点 3:课外名言警句:课外名言警句以课本来积累知识是一条积累的捷径,

4、然而,课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这 就要求我们在积累知识时,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中的有限内容,还应该把眼光 放得开阔一些,从课外学习中积累更加广泛、丰富的知识,因为知识无处不在,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2样板题解析样板题解析例例 1 根据下列名句及出处,完成第(1)(4)题. 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野火烧不尽,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万事俱备, .(罗贯中三国演义) 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会挽雕弓如满

5、月,西北望,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在上面各句的空白处,填写上句或下句. (2)句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烧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句出处中的“左迁“是指 . (3)在上面各句中,能表现诗人杀敌报国情怀的名句有 , .(只填序号) (4)请你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引用上面的某个名句写一段话,60 字左右.解析:解析:上面这一中考语文名句考查题是比较有特色的.它一改以往名句考 查的单纯形式的填写.它由名句演发,将文学常识,诗句理解等巧妙地结合.它不 单单是考查了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和运

6、用的能力,并更多地 融合了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这道题命题者至少是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 把握的.一是名句识记.第(1)题要求学生能准确写出上句或下句,所选诗句都是 学生应该掌握的.二是名句理解.第(2)题考查了学生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同时 这也告诉我们背诵诗句还要作一点探讨和分析,如诗句的由来,有关诗句的典 故,也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专题诗词的研究.如“送别诗“的研究性学 习等.第(3)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三是名句运用.第(4)题答题时要注意三 点:1.所写要有中心,不可泛泛而谈,不着边际.2.引用要恰当,要根据诗句的原意, 寓意准确使用.3.字数一定要在 60 字左右.此外要尽可能

7、选用精美词语,运用排 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笔生动.答案略。例例 2(5)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描写 出了“水”的气势,王维在汉江临眺中与之相近的句子是: 解析:解析:这是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这类默写题的特点是:由一篇古诗(文)联想到别一篇诗文的某一“特定内容” 。其难度比前两种要 大些,它要求考生既要理解题目中句子的意思,又要理解所填写的句子的 意思,还要关于联想。答案依次为:(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3

8、 新题型透视新题型透视例例 3 依据提示填空。依据提示填空。 (1)诗有形。那是“烟笼寒水月笼沙, ” 的轻 烟淡月;那是“ ,浅草才能没马蹄。 ”的花态草3情。 (2)诗有味。 “梅须逊雪三分白, 。 ”雪中的梅 树清气飘逸。 “采菊东篱下, 。 ”竹篱边的菊花 幽香浮动。 (3)诗有声。 “马作的卢飞快, 。 ” 征战之声回荡在烟尘 滚滚的沙场。 “ ,便引诗情到碧霄。 ”阵阵鹤鸣洒 落于秋日的碧空。 (4)诗有色。 “隔断红尘三十里, 。 ”红白相衬,像一幅写意 的画; 。解析:解析: 从设题来看,此题颇具美意。全段文字分别从诗有形、诗有味、诗有声、诗有色四个方面对诗进行评析,使学生感受

9、到诗歌的味道,实现了对学 生的审美熏陶;同时,又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第二,此题将古诗积累放 在语境中进行考察,在运用中积累,这顺应了记忆的规律,体现了积累考察的 走向。第三,此题也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如试题前三句均为记忆性填空,易; 最后一空位开放型试题,难。试题呈现出一定的坡度。答案:(1)夜泊秦淮近 酒家;乱花渐欲迷人眼。 (2)雪却输梅一段香;悠然见南山。 (3)弓如霹雳弦 惊;晴空一鹤排云上。 (4)白云红叶两悠悠。示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 斜。 ”绿意悠悠,如一段悠然的歌。 4备考新鲜招备考新鲜招解题策略:解题策略: 针对默写名篇名句的题形特点,结合中考的发展变化趋势,我们认

10、为在复习 这一考点应注意: 1、辨明名句(篇)的特征,抓住复习重点。一般能成为名句(篇)的文句, 往往具有如下特点之一:巧用修辞,意蕴深刻。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前头万木春。 ”寓含哲理,令人深思。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情景交融,意味深长。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情感积 极,鞭策激励。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凡具有以上特点之一 的名句(篇)应是应考复习的重点。 2、重视平时积累与考前强化结合,文句记忆与字型辨析并重。平时积累,主要 是:要化整为零,减轻积累记忆的压力;要寻找规律,提高识记的效率; 要口手并用,读抄结合,适应识记题的默写式考察

11、;考前强化,是要在平时 积累的基础上,于临考前做些集中强化训练,此时要注意:字形练习;克 服记诵不准确的毛病,如天子楼字等;审清题干题肢,避免误填误答。 3、注重理解,弄懂意思。善于联想和整理归类,平时注意运用。要弄清名句 的原意和现在的意义,能灵活运用。善于由某一句或句中的某些特征展开联想, 将学过的一些句子归类集合。 4、注重重点作品集作家的信息积累。多读课外书,拓展知识,能帮助我们在 答题时进行更全面地分析判断理解。【中考古诗文分册训练题中考古诗文分册训练题】七年级上册4、 木兰诗中成语“扑朔迷离”出典的句子: ,。 2、 望岳一诗中(1)富于哲理意义的句子 , 。(2)表现诗人不怕困难

12、,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 , 。3、 观沧海一诗中写山岛之上景物的诗 , 。4、 登飞来峰蕴含哲理的句是 , 。5、 陌上桑中,(1)以衣着之华丽来描写罗敷美貌的句子是: , 。表现使君荒淫无耻的句子 。以佩剑之昂贵夸夫的句子是: , 。以用具之精美描写罗敷美貌的句子 , 。6、 三峡中,侧面描写三峡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 。描写春冬之时三峡水清的句子 , 。(1) 直接描写高猿长啸的情景的句子 , 。(2) 最能表现三峡夏季时水流之快的句子 , 5。7、 论语六则中,表示要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取长补短的句子是 , 。8木兰诗中, (1)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 , 。 (2)表现木兰十年征战的句 , 。(3) 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 。(4) 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5) 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的雄姿的句子是: , 。(6) 写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 , 。9、 伤仲永中,仲永智力衰退的原因是: , 。10、 淮上与友人别中,点明送别时间地点的句子是: ,。11、古代诗歌中,送别友人,眷恋亲人的句子很多,请根据学过的课文写出一句:, 。(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景物的句子是: ,。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 。1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的句子是 , ;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 。613、夜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