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教学大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57210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古文》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医古文》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医古文》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医古文》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医古文》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古文》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古文》教学大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古文医古文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医古文学分:3总学时:54 学时理论学时:54 学时实验学时:0 学时先修课程要求:中医基础理论适应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本科专业教材:1、医古文,段逸山主编,新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参考教材2、张其成.医古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5 月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医药古籍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古代医籍文献打好文字语言基础及必备的文化基础。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直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中医药古籍的基本技能,并且为学生学习后续的古典医籍课程、为高年

2、级本科学生自学和参阅中医药古籍、为本科毕业后的进一步学习深造和研究整理中医药古籍打下基础。在这一方面,医古文发挥着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其次,在素质教育方面,医古文的教学还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中医药专业素质以及医学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医古文课程的人文因素比较明显,有着“文以载道”的特点。医古文教材中收入的很多课文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好素材。通过揭示课文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性。能够比较容易和自然地渗透文化素质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课程基本要求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了解常用的古汉语与中医药工具书。

3、(2)了解汉字形体的演变,了解汉字的结构与字义的分析,熟悉汉字部首的表义作用,掌握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3)了解词义的演变,熟悉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4)掌握词类活用及特殊语序等语言现象的辨析,熟悉常用虚词的辨析。(5)了解注释的主要内容,了解注释的术语与体例,熟悉注释的常用方法。(6)熟悉古文标点的方法。(7)了解语译的标准和方法。(8)了解古代文代常识。2、基本技能:(1)能较顺利阅读、理解和运用中医药古籍。三、学时安排三、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1、扁鹊传42、华佗传43、丹溪翁传44、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35、伤寒论序46、黄帝内经素问注序47、类经序48、养生论

4、49、大医精诚410、病家两要说3下编基础知识第一章工具书4下编基础知识 第二章 汉字6下编基础知识第三章词义4机动2总计54540四、考核四、考核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成绩构成:理论考试 90%,平时成绩 10%五、课程基本内容五、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篇第一篇 扁鹊传扁鹊传目的要求1.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注意先秦两汉时期的词语较多地具有本义义项的特点,学习时应举一反三。2.本课有较多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应予识别。3.了解司马迁所写的这一最早医家传记的写作特点,领会本文所展示的扁鹊形象,及“六不治”尤其是“信巫不信医”的意义。讲课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1.词语2.语序(1)而何怪?(2)中庶子

5、喜方者。(3)何以。3.句子(1)(长桑君)过(2)谨(遇)(3)(谨)遇(4)閒(与)(5)殆(非人)(6)公族(7)(血脉)治(8)而(何怪)(9)(必)閒(10)治(穰)(11)中(害)(12)收(乎)(13)(未)能(14)精光(15)诞(之)(16)因(五藏之输 )(17)诀(脉)(18)搦(髓脑)(19)(揲)荒(20)(爪)幕(21)咳(婴)(22)终日(23)写(形)(24)(闻病之)阳(25)(论得其)阴(26)大表(27)曲(止)(28)(曲)止(29) (不)瞚(30)挢(然)(31) (中)阙(32)弃捐填沟壑(33)服臆(34)(长)潸(35)忽忽(36)厉(针)(3

6、7)有閒(38)司命(39)重(难治)(40)贵(妇人)(41)带下医(42)伎(不如)(43)由(扁鹊)(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居二日半,简子寤。(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4文意理解(1)怎样理解扁鹊能“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这几句话?(2

7、)扁鹊认为自己“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 ,反映了怎样的医学观?(3)扁鹊提出“六不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何影响? (4)怎样理解扁鹊行医“随俗为变”?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二篇第二篇 华佗传华佗传目的要求1.学习本篇重要词语,了解并掌握这些词语在当时的常用义,以及现在的常见义,注意它们的不同点。2.掌握本课较多的古今同形词与同义复词。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华佗杰出的医学成就及被曹操处死的不幸结局。讲课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1.词语(1)游学(2)(黄琬)辟(3)(不)就(4)且(百岁)(5)节度(6)(七八)壮(7)应(除)(8)(某)许(9)行(差

8、)(10)(共)止(11)难(其异)(12)自如常(13)卒(头眩)(14)中宿(15)劳事(16)(中)间(17)无赖(18)卒(可)(19)向来(20)(卖)饼(21)县(车边)(22)逆(见)(23)属(使)(24)瞋恚(25)不快(26)寻(差)(27)食顷(28)(生鱼)脍(29)(三)期(30)伤娠(31)案(脉)(32)稍(小差)(33)多(脊痛)(34)可(尺所)(35)(此)近(36)当(得)(37)暂(还)(38)数(乞期)(39)敕(郡县)(40)食事(41)(信)病(42)(便)收(43)传(付)(44)考验(45)首服(46)含宥(47)鼠辈(48)考竟(49)彊死(

9、50)将爱(51)故(当死)(52)去(药)(53)劳动(54)(使)极(55)熊颈鸱顾(56)(五)禽(57)因(上著粉) (58)(为)率(59)处所(60)(朝歌)云2.句子(1)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2)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 (3)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4)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3.文意理解(1) “兼通数经”与“合汤不过数种”两句都有“数”这

10、个词,这两个词在表意上有何不同?(2)怎样理解“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3)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华佗是“人命所县”的人?(4)华佗因何原因被曹操杀害?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三篇第三篇 丹溪翁传丹溪翁传目的要求1.学习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尤其注意较多的成语典故(其出处、意义以及在课文中的作用) 。2.了解课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现象。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朱丹溪的学医经历,他在临床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被称作“直谅多闻之益友”的原因。讲课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1.词语2.语序(1)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2)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3)末是务。3.句子(1)卽慨然

11、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 ”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2)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3)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好论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忧。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翁为直陈治道,无所顾忌。(1)讳(震亨)(2)益(闻)(3)游艺(4)(犹)仕(5)鲜(克)(6)(鲜)克(7)治(装)(8)寺人(9)旁(通)(10)褊(甚)(11)敷扬(12)一(断)(13)涣焉(14)声闻(15)消息(16)寻(其)(17)指归(18)辐湊(19)班班(20)(可)纪(21)(无)伦(22)内观(23)辟(如) (24

12、)衣裾(25)皱(其皮)(26)少选(27)靳靳(28)亹亹(29)春秋(30)(乃)徇(31)介特(32)节宣(33)折节(34)拂衣(35)(将)浼(36)卓卓(37)大方(38)利害(39)风声(40)源委(41)毓(神)(42)一(语)(43)不暇(44)溥(哉)(45)信(矣)(46)(直)谅(47)少(之)(4)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4.文意理解(1) “尽去而旧学,非是也”的意思是什么?罗知悌为什么对朱震亨提出这个要求?(2) “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

13、,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 、难诸经乎! ”这段话反映朱震亨对局方之学持何态度? (3) “浦江郑义士病滞下”一段所述证候、病因、病机分别是什么?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四篇第四篇 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序及方技略序及方技略目的要求1.了解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 方技略的大致内容。2.了解秦汉以来图书典籍的播迁经历。3.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讲课时数 3学时教学内容1.词语2.句子(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2)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

14、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3)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4)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 ”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殒性命。3.文意理解(1) “诏”作为共同述语,其意不局限于“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句内,而通贯至哪几个句子中?(2)为什么说课文中的“中医”是“中等水平医生”的意思?(3) 汉书艺文志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1)(仲尼)没(2)从衡(3)燔(灭)(4)(之)败(5)书(缺)(6)闵(焉)(7)建(藏书之策) (8)诏(光禄大夫)

15、(9)数术(10)条(其篇目)(11)指意(12)删(其要)(13)原(人血脉) (14)起(百病)(15)度(箴石)(16)(假药味之 )滋(17)因(气感)(18)辩(五苦)(19)水火(20) (于)平(21)及(失)(22)中医(23)(之)际(24)节文(25)寿考(26)怵惕(27) (有)述(28)(一)守(29)原(诊)(30)晻昧(31)序(方技)第五篇第五篇 伤寒论伤寒论序序目的要求1.了解张仲景写作伤寒杂病论的时代背景、原因、经过和愿望。2.学习文中所表达的要求医生重视医德修养,技术应精益求精的思想。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宾语前置”现象。讲课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1.

16、词语2.语序(1)惟名利是务。(2)安附?(3)何荣势之云?(4)未之闻。3.句子(1)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2)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3)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4文意理解(1) (才)秀(2)企踵(3)孜孜汲汲(4)卒然(5)赍(百年)(6)进(不能)(7)退(不能)(8)游魂(9)徇(物) (10)冰谷(11)向(余)(12) (十)稔(13)横夭(14)撰(用)(15)平(脉)(16)寻(余)(17)思过半(18)自非(19) (理)致(20)演(其)(21)口给(22)相(对)(23)窥管(24)视(死)(25) (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