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方言新闻节目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952297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看待方言新闻节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看待方言新闻节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看待方言新闻节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看待方言新闻节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看待方言新闻节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看待方言新闻节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如何看待方言新闻节目如何看待方言新闻节目不少的学者认为方言类新闻节目是一种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颠覆与反抗。以方言播报来替代普通话播报, 本身就是对本地域文化这样一种弱势文化的扶持, 是对诸如普通话之类的强势文化的抵御与反抗。这是现代社会一种典型的心态, 它为普通大众保留一种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窃窃私语的机会, 也为后现代社会中颠覆一切权威包括语言的权威提供了一个小小的空间。4在他们看来,方言新闻节目也不可能对正统的普通话新闻节目的强势地位构成任何威胁。也就是说对于方言节目,对于方言电视节目,不少研究者认为这是地域文化多样性的体现。还有一些研究者分析了方言节目存在的社会大环境, 认为方言节目活跃

2、的地区大都具备几个特点: 经济发达, 文化厚重而活跃, 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生活悠闲而富足。而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市民, 无不对自己的家园产生自信甚至自恋。因而像阿六头说新闻的节目给杭州人的不是新闻本身, 而是杭州人对自我的一种认同, 一种对本地文化与方言的呼应。5另一些研究者则旗帜鲜明地反对“方言言说”这种方式, 他们认为新闻媒体运用这种“方言言说”, 哪怕主观上是为了照顾当地人的“方言情结”或者满足非当地人的“好奇心理”, 但客观上却人为地设置了语言障碍, 抬高了语言交际和信息传播的成本, 也形成了方言形态的话语霸权。“以语言的障碍人为的设置起一道文化交流的屏障, 它的实质决不是在保护和发展

3、地方文化, 而恰恰是对地方文化活力的扼杀。”6这些研究者旗帜鲜明地反对“方言言说”这种方式,他们认为广电媒体的“方言言说”以“本土化”之名游走在政治、法律、政策的边缘,在给自身带来利润的同时却增加了国家的相关行政成本。下面我以方言新闻节目为例,简单说说该如何看待的问题。其实方言新闻节目的崛起只是一种表象,它带给我们的深刻思考在于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窄播化”趋势。平时只要我们打开电视机稍微留意一下下午 6 到 8 点档的新闻类节目,很快会发现各地从省台到地方几乎各个频道都有自己的新闻类节目。而各个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情况也不一样,各地的有限的新闻资源不可避免地导致众多的新闻类节目在内容上的重复

4、。靠方言说新闻来吸引受众,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媒体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压力下,走了一步“窄播化”的险棋,实属无奈之举。因为如今各大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竞争之激烈大家是不难体会的。仅仅是 CCTV 就有那么多的强势的新闻节目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 30 分等等;而各省电视台也在大作民生新闻这样的大文章,如安徽经视的第一时间、江苏卫视的南京零距离等已经走在了前列。虽然近期第一时间因为广告太多而被不少观众诟病。而各地方台的新闻节目如何在竞争中获得较好的收视率,不至于被观众视为可有可无的节目,新闻节目“方言化”的确是很个好的选择。不少研究者通过对阿六头说新闻等方言播报新闻节目的受众的分析发现,目前

5、这类节目的核心受众群以中老年人为主,这类受众尽管稳定而且数目庞大,但是他们并不具备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处于社会主流人群之外,而年轻人群体由于各种学习工作等原因也不是这些节目的稳定受众,随着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的逐渐淡化,忠诚度也会大大下降。相反,方言播报新闻节目由于方言所固有的地域性把相当大批的外地移民排除在其受众群体之外,而这部分受众事实上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大城市有着相当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其实方言新闻节目的崛起只是一种表象,它带给我们的深刻思考在于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窄播化”趋势。因此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如果方言说新闻节目不扎扎实实在新闻内容上下苦功,提升新闻品质扩大影响力,那么

6、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人们新鲜感的渐渐退去最终面临一个十分尴尬的处境:丧失在主流人群中的影响力,沦为街头巷尾、茶馆报摊,大爷大娘们津津乐道的“市井新闻”。7而这种局面对于新闻节目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悲哀”。这也就是说:“要用方言说新闻而不是新闻说方言”。归结于大家爱看的还是新闻的内容还是包装新闻的那层“方言”纸张。否则,这样的方言新闻节目肯定是不能长久存在的,也许在一开始还有较好的影响一但时间稍微过去一点就失去了生命力了。“方言说新闻”发展之路:语言是壳,新闻是核。8作为新闻类节目,其出彩的最终出路还是在于播报内容上的改革。在保证节目内容质量的前提下,在形式方面的创新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内

7、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将成为方言新闻节目在众多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的根本。9而方言新闻只是一种表达形式的不同而已。三三 方言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方言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方言节目存在如此难以替代的优势,各地方言节目的表现却参差不齐,湖南大学陈竹老师的奇妙的传播语言方言中也从几方面反思了方言的负效应。总结如下:一、节目低俗化、题材单一化,创作虚假化,形势趋同化。众多电视台一拥而上,顿时整个中国都充斥着方言节目,这是没有意义的重复建设,既没有成果,又浪费资源。方言过分“粗鄙化”。方言中的某些词汇可能很“原生态”,却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语言污染。主持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节目的水平和素质,因此我们呼吁主持人应根据

8、栏目定位、节目需要灵活使用方言,使用规范化的方言,使用积极和优美的方言。二、太多电视台把方言节目当成拯救收视率的灵丹秒药。粤语播报的新闻日日睇自创播以来收视率一路上扬,但节目是否受欢迎,关键在于节目的内容而不是形式。“语言是壳,新闻是核。”之所以能取得较高的收视率,不是利用了方言,更是对主持人内在文化素质的挑选、节目内容的选材编辑、节目内涵的挖掘和整体风格的打造。三、使用方言主持使传播的范围受到了局限,与全民推广普通话相悖。“方言是桥更是墙”,它不仅沟通了本地人民的感情,也阻隔了外地人民的融入。国家语委某负责人日前在接受采访表示,近年来方言的广播和电视节目确实越来越多,一些地方并没有严格按照国

9、家有关规定进行约束,我国对地方台使用方言进行播音有严格要求,例如播报新闻不能使用方言,使用方言类的节目的播出时间,时长和占节目总数的比例也都有严格要求。这一再次表态,引起了网上极大争论。该负责人还强调,政府公务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讲普通话,新闻媒体要用普通话传递信息,公共服务行业和教育领域的人员要用普通话。10当然不少人语言专家也意识到推广普通话不必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四、一些优秀的方言节目确实提升了主持人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是更多的方言节目使选拔和使用播音员、主持人的标准降低,特别是电视娱乐性节目。主持人队伍普通话水平普遍下降,知识性错误时有发生。方言土语大行其道,泛滥成灾。这也是

10、安徽经视大话娱乐节目时常被业内人士诟病的一个原因。四四 方言新闻节目的优化之道方言新闻节目的优化之道笔者认为,方言新闻节目应在下述方面加以努力以求最大限度的消除方言新闻的上述弊端。坚持以民生新闻为本,遵循“三贴近”原则,深入研究地域文化特色,突出本土化。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种象征和载体,方言新闻节目贴近百姓生活,更体现了人们对当地区域文化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也是当前中国电视节目“小众化”和“个性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下各种媒介尤其是电视媒介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为开拓新的市场和领域,各种媒介开始转换思路,不再将受众定位于“大众”,而是根据某一特定的领域、阶层、年龄、职业等等集中锁定某一“小众

11、”目标,并在节目的个性化、特色化上下功夫,电视台的频道细分化、栏目化便是电视“小众化”的标志和信号。新闻节目也从原来的包罗万象走向了逐渐细分。像近年来兴起的娱乐新闻、民生新闻等便是对新闻节目新形式的探索和创新,而山东的方言节目拉呱和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这样的方言新闻节目更是典型的“小众化”节目。注重新闻时效性,同时考虑深化新闻内涵,强调贴近性的同时不忽视导向性,处理好区域化与通用化的关系。11在以民生新闻为方言新闻节目的主打产品的前提下,避免节目流于小气和俗气,扩大市民受众的信息视界,提升市民的现代思维。拉呱栏目经常用一些小事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比如用装修引发邻里不和的事例告诉人们正确处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这类话题对于教育人们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拉呱栏目尚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在“短信乐翻”这一板块中,以主持人小么哥为对象故意制造一些笑料,让人感到十分生硬,这类娱乐手段对于提升该栏目的品位是无益的。12方言电视摆脱低俗走向高雅,仅仅在语言形式上进行努力是不够的,关键是在内容上下功夫,方言电视节目作为主要在本地播放的节目,应该重视弘扬地域文化,教育民众,为本地观众服务,而对于一些庸俗、过分娱乐化的题材应予以舍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