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提纲(3)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2941417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提纲(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7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提纲(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07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提纲(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07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提纲(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07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提纲(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7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提纲(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提纲(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 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提纲(3)世界历史与文化一、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的地理位置1、古代埃及:兴起于非洲尼罗河流域,公元前 3500 年出现奴隶制小国,公元前 3000 年左右统一。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国王胡夫的金字塔最大,其中狮身人面像 金字塔是国王哈佛拉的陵墓。2、两河流域文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公元前 3500 年出现国家,公元前 18 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 完备的法典。 (“空中花园”是古巴比伦国的杰作)3、印度文明的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发祥于亚洲南部的印度

2、河,公元前 2500 年出现奴隶制国家。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了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 首陀罗。佛教:公元前 6 世纪,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佛教宣言“众生平等”“转世 轮回”。二、古代希腊、罗马的地理位置,斯巴达和雅典及其政治特色,罗马共和国、罗马帝 国及其政治特色1、古代希腊、罗马的地理位置古代希腊发祥于爱琴海(爱琴文明)南部的克里特岛,后来转移到迈锡尼。古代罗马文明在公元前 8 世纪时发祥于意大利的台伯河畔。公元前 509 年罗马共和国 建立。2、斯巴达和雅典及其政治特色古代希腊文明主要包括崇尚武力的斯巴达和奴隶主民主政治最发达的雅典。伯利克里当

3、政时期雅典文明最为繁荣。3、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及其政治特色罗马帝国(公元前 27 年-公元 476 年分裂) ,和中国的秦朝与西汉一样是强大的帝国。罗马帝国扩展: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后,继续扩大领土,到达 2 世纪时 候,达到最大,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1、基督教:1 世纪,巴勒斯坦一带,耶稣为“救世祖”,12 月 25 日为“圣诞节”圣经 。 11 世纪,基督教分为天主教和东正教。2、伊斯兰教建立者:穆罕默德 时间:622 年为伊斯兰教历元年,地点:阿拉伯半岛632 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伊斯兰教创立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国家建立的过程)伊斯兰教教

4、义:唯一真神“真主安拉”,伊斯兰教的信徒为“穆斯林”古兰经四、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谈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数字的最初创造者是印度人,后来被阿拉伯人进行了改造,传入欧洲,人称“阿 拉伯数字”,这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伟大的贡献。五、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影响 背景:14 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欧洲封建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摧残和对人们进行精神世界的控制。思想基础:人文主义思潮:这是一种反对封建教会控制精神世界的思潮,它要求以人 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文艺复兴运动:它是新

5、兴的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 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作品: 达芬奇 意大利画家 蒙娜丽莎 、 最后晚餐 。 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 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六、16 世纪科学革命中的代表人物:哥白尼:“日心说”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七、启蒙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卢梭八、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主要人物及航线、影响原因:经济:14-15 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要求扩大国外 市场马可 波罗行纪在欧洲掀起了前往东方发财的“寻金热”,而原有的东西方交通 枢纽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

6、欧洲人急需开辟新航路。科学:地圆说的流行和指南 针的使用,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必要的科学知识条件。 主要航线及人物: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来到美洲的古巴迪亚士进入印度洋达伽马到达印度麦哲伦完成环球旅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亚美非之间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 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 带来了殖民灾祸。九、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A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 封建王朝实行专制统治。2、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导致阶级矛盾激化。3、代表人物: 克伦威尔。4、新议会的召开:1640 年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

7、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 幕。5、1688 年宫廷政变“光荣革命”。6、 权利法案:1689 年,由议会颁布。7、作用: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限制;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 产阶级统治。8、革命的意义:A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B 为英国的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C 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B、 美国的诞生1、战争的起因:北美殖民地的发展,英国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并采取高压政策, 殖民地人民准备武装斗争,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2、领导人:华盛顿3、过程:1775 年来克星顿枪声标志北

8、美独立战争的开始。1776 年 7 月 4 日大陆 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宣告北美十三个殖民地脱离美国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标志 着美国的诞生)1777 年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结束:1783 年英国承 认美国独立。4、1787 年宪法:独立战争后,美国制定了一部宪法,史称 1787 宪法,根据宪法规定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 分别掌握立法权和司法权。第一任总统是华盛顿。5、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2)确立了 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以后欧洲

9、和拉丁美洲 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C、 法国大革命1、革命进程: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标志革命的开始。1792 年 8 月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统治法国成立共和国,处死国王路易十六。雅各宾领导人,罗伯斯庇尔掌权后法国革命达到高潮。D、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19 世纪中期的日本,经济上: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政治上:大权 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1853 年美国首先打开日本的大门,第二年,2、作用: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 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是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 上了对外侵略扩张

10、的帝国主义道路。十、两次工业革命的状况及其影响“蒸汽时代”的到来 :1、 工业革命开始于 18 世纪 60 年代的英国,后扩展到欧美和日本,它是从发明和使 用机器开始的。 2、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3、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19 世纪上半起,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4、工业革命的影响:(1)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使了经济的迅速发展。(2)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3)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 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 19 世纪 70 年代,成就:A:电力的广泛使

11、用 B:汽车、飞 机的问世 C: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2、19 世纪 70 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了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 用,电力的广泛应用日益 广泛取代了蒸汽动力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在电力 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爱迪生 最为著名,被誉为“发明大王”,1879 年他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3、19 世纪 80 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本茨在 1885 年试制汽车成 功,20 世纪初,人们制造出飞艇。1903 年的美国的莱特兄弟终于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十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1848 年马克思、恩格

12、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 言发表。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 新的历史时期。十二、十月革命的爆发、领导人、影响俄国十月革命时间:1917 年 11 月,地点:彼得格勒,领导人:列宁,结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 得了胜利。十月革命的历史影响: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三、两次世界大战的基本状况: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

13、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从新 瓜分世界。2、两个军事集团的形成: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由于帝国 主义国家的争夺和各种因素,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3、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的王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视 察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首府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死,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4、大战的爆发:1914 年 7 月底5、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协约国(英、法、俄、 塞尔维亚等) ,意大利为了自己的利益,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1917 年,美国、中

14、国加 入协约国方面。6、大战结束标志:1918 年 11 月德国投降,大战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终。7、大战的后果: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1916 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 多万人的死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欧洲战争的争夺最为激烈,战争由最初的欧洲 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的爆发:1939 年 9 月 1 日,德军发动对波兰的突袭,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 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战争的扩大:1941 年 6 月,德军进攻苏联。战争的进一步扩大:1941 年 12 月,日军偷袭珍珠港。欧洲战争结束:1945 年 5 月 8 日,标

15、志是德国正式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945 年 9 月 2 日,标志是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性质:正义的战争。十四、罗斯福新政:经济危机:A:时间:1929 年1933 年,开始于美国,席卷整个资本主义。B: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C: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 荡。各国的出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罗斯福新政:A:背景: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 B:目的:在资本主 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C:中心措施:对工 业的调整,颁

16、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D:影响:具体见书本十五、两极格局的形成:1、冷战政策: A、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 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B、冷战政策的定 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 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C、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D、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 之间的冷战开始。 (杜鲁门主义的定义: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 的纲领和政策) E、两极格局的形成的标志:美国建立北约,苏联建立华约。结束:1991 年苏联解体,苏美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