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隆盛合镇桃来村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23335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隆盛合镇桃来村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隆盛合镇桃来村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隆盛合镇桃来村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隆盛合镇桃来村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隆盛合镇桃来村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隆盛合镇桃来村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隆盛合镇桃来村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隆盛合镇桃来村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近几年,磴口县隆盛合镇桃来村紧紧抓住农牧业结构调整这个主线,按照“转人、减畜、增绿、增收”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围绕农牧业主导产业,积极鼓励和支持农牧民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培育和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创新农村牧区经济体制,提高农牧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促进农牧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逐步形成了多领域、多主体、多形式、多层次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格局。一、 基本情况 桃来村位于隆盛合镇,2008 年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单位,也是磴口县当时唯一的一个试点,桃来村现有耕地

2、7500 亩、总人口 1600 人,总户数 350 户,其中:小康文明户 280 户,科技示范户 234 户。牲畜总存栏数 15640 头(只),其中:羊 15000 只,奶牛 400 头,猪 280 口,其他牲畜 160头(只)。二、桃来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自上世纪 90 年代始,桃来村就获得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在“小康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实施过程中,桃来村发展农牧业的农田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条件、村容村貌等外部环境得到了巨大改观,农民技术培训以及诚信意识的培养已有一定基础,农民综合素质显著提高。2从 2008 年开始,桃来村在磴口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扶持下由基础建设、技术培训等

3、项目的扶持逐步转变到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以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订单农业玉米制种和番茄种植已成为该村的主要产业,玉米制种使桃来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 4000 元,由贫困村一跃成了经济强村,番茄种植使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桃来村人均纯收入由 2007 年的 6000 元增加到 2011 年的 13500 元,比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高 44.7%。2010年重新调整种植结构,开始发展肉羊养殖和设施农业。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已占大农业收入的 60%以上。桃来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还积极成立了养牛协会、设施农业协会、肉羊养殖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带动农户

4、 300 多户,1000 多人。协会(合作社)能够根据本地区的生产经营情况,结合市场需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使许多新技术、新品种通过这一渠道传递农户,培养了一批学科技、用科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农民,按照“公司+农户”、 “市场+农户”等组织形式联合起来,进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从而加快了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使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农牧业产业结构也由过去的种植单一、低效高耗、小乱无续,逐步向以市场为先导的新型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机构逐年加大了对桃来村的贷款支持力度,近年来累计获得银行贷款 5900 多万元,农牧业总产值和经济效益逐年提3高。2007

5、 年,金融机构投入贷款 500 万元,当年农牧业总产值达到 2800 万元,人均收入达到 6000 元,2008 年,金融机构投入贷款 700 万元,当年农牧业总产值达到 3500 万元,人均收入达到8000 元,2009 年,人民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积极引导组建农民信用互助协会,推广运用了农民信用互助协会信贷产品,投入贷款大幅度增加,贷款总量达到 1500 万元,当年农牧业总产值达到4200 万元,人均收入达到 11000 元,2009 年以后,金融机构贷款每年保持平稳在 1500 万元以上,而桃来村农牧业总产值和人均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截止 2011 年,农牧业产值达到 7000 万元,人均

6、收入达到 13500 元。农民信用协会信贷产品的成功运作,不仅促进了当地信用环境的改善,并且能根据农牧业产业发展规模情况及时给予金融支持,促进了农牧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效益的提高。2012 年,桃来村将新增设施农业 100 亩,引进山东蔬菜种植的先进技术,指导农户种植、负责提供种苗、技术,5 年内负责蔬菜的销售。地方政府计划将桃来村建成集高效节能设施农业、采摘生态园区、休闲垂钓园区、特色餐饮园区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现已开始打桩放线。全村有 21 户从事奶牛养殖业,现有奶牛 400 头,日产鲜奶 3.3 吨。截止目前奶牛养殖全部被吸收到“桃新”奶牛养殖园区内,集中饲养、统一管理。现有肉羊育肥

7、大户 13 户,年出栏肉羊达 3 万只,现有基础母羊 30 只以上的户数全村达到 137 户,占到总户数的 40%。计划新建“北州”肉羊养4殖合作社,年出栏肉羊达 1.2 万只,全村年出栏肉羊达到 5 万只。为尽快推进基础母羊繁育达到 30 只以上的户数站全村总户数的 60%以上,主要以“兴科”肉羊养殖厂和“桃盛美”肉羊养殖协会带动全村发展壮大肉羊养殖规模。综上所述,磴口县桃来村现代化农牧业生产已初具规模,具备进一步发展现代化农牧业的条件,但是在发展现代化农牧业过程中,县乡财政吃紧,农民自筹增加有限,金融支持问题就更显突出,需加以探索解决。二、目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农牧业特色

8、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扶持,设施农牧业效益十分可观,但资金投入较大。据调查,日光温室蔬菜亩均效益在 1.82.2 万元,设施华莱士瓜的生产效益在 3-6 万元,1 亩温室投资需 9 万元(包括路、水、电等配套设施),肉羊养殖每只养投资需 900 元,贷款需 400 元,单靠农牧民自身的力量难以筹集到大量发展资金。在金融支持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涉农金融机构偏少,农村金融服务萎缩国有商业银行出于提高经济效益和防范信贷风险考虑,大规模退出农村,形成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的严峻局面,难以满足农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目前我县 5 个乡镇中,农发行、工商银行、农行、建设银行、村镇银行均无一营业网点,且

9、涉农贷款业务也大幅萎缩。(二) 农贷项目受到农业经济条件制约,资金需求得不到满5足受气候、水土、自然灾害等因素和经济属性(价格、产销量、销售渠道、保值变现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农业信贷业务综合性强、难度大、风险高、不可预见性大,导致“慎贷”、“惧贷”,实际操作中由于信贷规划控制,涉农资金需求无法得到合理满足。尽管农业发展有着强烈的资金需求,但金融机构对涉农企业扶持不够。农村信用社承担着全县农业资金供应的重任,力不从心。资金支持不力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的突出问题。(三)农村金融业务狭窄,农业贷款数量受限发展现代农牧业,要求金融机构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生产环节提供信贷、结算服务,

10、受业务范围的限制,县域农村金融业务比较单一,金融创新产品较少,服务种类比较单调,结算渠道不畅,客观上落后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满足不了农村经济活动中个人、企业和其他多种类型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要。如我县信用社贷款额度一般在 30000 元左右,小额农户联保贷款及惠农卡信贷产品已经不适应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基地和农业企业组织需求。桃来村有 30%以上农户不愿申请小额农户联保贷款及惠农卡贷款,主要原因是贷款额度小。(四)农村贷款矛盾突出,贷款难度仍然较大一是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目前除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外,其他贷款品种都要求提供抵押担保,而多数农户和农村经济主体都难以提供有效的足值抵押。农民能够提供的

11、抵押品诸如宅6基地、土地承包权、集体土地上的简易建筑物等,均难以办理符合法律规定的抵押手续,使银行信贷更加谨慎,一些专业户重点户得不到足额的信贷资金支持。二是农村经济缺乏风险补偿机制。长期以来,农业作为高风险低回报的产业却没有建立应有的风险补偿机制,农业保险缺位,信贷资金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农村资金失血严重。一方面,农村专业户重点户难以贷款,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比重降低,形成农村资金“倒流”现象,导致“三农”贫血失血;另一方面,各商业银行资金上存利率远高于人行备付金存款利率,导致存款流向经济发达地区。2011 年底磴口县商业银行资金存差达 4.23 亿元,全县县 9 个农村邮储机构共吸收上划

12、储蓄存款 2.8 亿元,仅有 1 个分支点可以放贷,流向“三农”资金仅为 0.11 万元。(五)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仍显不足,无法对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效信贷支持。大多数银行实行的是一级法人授权管理体制,对地方经济发展变化的自主经营能力有限。一些“三农“信贷产品,由于诸多客观原因,大部分产品仍然很难与实际地域特色、行业特点有机结合。加之信贷审批权限上收,责任追究力度加大,部分信贷人员市场营销的积极性不强,信贷支持与农业产业化需求不相匹配。四、加快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一)加强领导,高度认识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7和必要性。近年来,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3、快速发展,农牧民自愿组建起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在农牧业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等方面开展自我服务,创建品牌,开拓市场,增加了成员收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促进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的农村牧区生产经营组织正式以合作社法人资格参与市场竞争,在农牧业生产经营中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在信贷、商标注册等方面具有平等的权利,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可以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这有利于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提高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规范和促进农牧民合作社健康发展。因此,旗委、政府应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台一个全旗

14、性的指导性文件,支持、引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我旗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加强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农牧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工商、农牧业等部门点多面广的优势,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通过组织相关人员进村入户送法、设立宣传服务平台、悬挂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加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对于促进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发展的好处,宣传办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工商登记的条件和程序,增强广大农牧民对专业合作社的性质、设立条件和成员权利义务的8了解,积极引导兴办专业合作社。特别是对农村

15、牧区能人大户和涉农涉牧龙头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鼓励他们牵头设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牧民对创办合作社意义的认识。同时,要利用下乡巡查、调研等时机,深入乡村社组,重点针对农牧区各类协会、农牧民致富能手、涉农涉牧企业开展面对面的宣传,增强他们兴办和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三)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质量。把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培训纳入培训计划,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培训班,分层次对涉及企业负责人、农牧区经纪人、苏木镇领导、村社干部及入社农牧民进行培训,促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和合作社章程规范运作,提高合作社的质量,增强其发展后劲。帮助农牧民

16、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机制,组织开展对合作社成员的合同法律培训,在涉及合同签订、履行和纠纷调解等方面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提高合同签约率、履约率。指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运用合同建立稳定的农资采购供应和农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四)加大扶持力度,加强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国家鼓励、支持农牧民发展专业合作社,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安排资金,支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副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我们要认真落实法律规定的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扶9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项目建设,增强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对成员的服务能力。对发展运营好、市场潜力大、带动农牧民致富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帮助其做大做强做优。加强信贷支持。农村信用社应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解决合作社资金短缺的问题。积极探索“政府牵头、企业参股、银行信托、市场运作”的农牧业贷款信用担保机构,让农牧民和涉及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激活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五)加强服务意识,切实转变政府部门职能。政府应组织农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