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颖诗弹琴+李贺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21584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颖诗弹琴+李贺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听颖诗弹琴+李贺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听颖诗弹琴+李贺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听颖诗弹琴+李贺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听颖诗弹琴+李贺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听颖诗弹琴+李贺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颖诗弹琴+李贺学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听颖师弹琴和李贺诗二首第一课时【目标引领】1、了解作者2、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3、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4、领悟作者的情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问题激疑】1、诗中描摩了哪些场面?表现了音乐怎样的变化?(听颖师弹琴)2、作者在诗中给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雁门太守行)3、李凭弹奏的是什么美妙的箜篌音乐呢?(李凭箜篌引)预习学案【自主探究】一、听颖师弹琴1、韩愈相关的文化知识。韩愈,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宦海浮沉,一直不得志。任吏部侍郎时,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动唐

2、宪宗,险被处死。2、写作背景琴本是汉民族的古老乐器。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师旷弹清角 风摧宫室等许多美丽的传说。然而到了“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唐代,琴却遭到世人的冷遇,只有一些失意的文人常听琴、弄琴。琶师也乐意为他们演奏,并请求为之作诗,以留名于世。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僧人,擅长弹琴。二、李凭箜篌引和雁门太守行1、作者李贺 (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 )人,唐代诗 -人。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 生抑郁, 27 岁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称其为“ 诗鬼 ” 。2、写作背景

3、(1)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 名噪一时。 “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 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2)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加剧,李贺生活的年代正好是朝廷讨伐叛军最激烈的年代。一个柔弱之躯,虽没有上过战场,却能写出撼人心魄的诗篇,全凭丰富的想象。标题中的“行”是标明诗的体裁,乐府的一种。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钱塘湖春行中的“行”与雁门太守行的“行”不一样,前者是行走。三、基础知识1.

4、 听颖师弹琴(1)识记 字 音昵()昵恩怨()轩()昂()浮云柳絮()百鸟喧啾()根蒂()滂()沱()嗟()叹丝篁()跻()攀()分寸颖()师弹琴遽()止奔赴()冰炭()省悟()(2)解释下列词语、句子:相尔汝省遽跻无以2、李凭箜篌引(1)识记 字 音k ng h u()教()神 y ()瘦蛟()露()脚暴露()揭露()露()天露()马脚露()头角(2)解释下列词语、句子:(1)吴丝蜀桐 张高秋(2)李凭 中国 弹箜篌(3)石破天惊 逗秋雨(4)露脚 斜飞湿寒兔3、雁门太守行 (1)识记 字 音金鳞()燕脂()霜重()提携()鼓寒()(2)解释下列词语黑云 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陵 开半卷 红旗

5、临易水塞上燕 脂凝夜紫第二课时探究学案【合作解疑】1、怎样看待诗人的举动,他为什么不让颖师弹琴了呢?(听颖师弹琴)2、诗人为何有如此大的情感表现?音乐中具体是哪一部分引发他的情感?( 听颖师弹琴 )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李凭箜篌引)4、这首诗除了正面描写音乐,更多的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试找出诗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明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至少找出两句)(李凭箜篌引)5、李贺为我们描绘的战地图景,声色俱备,请同学们标出呈现色彩的词语,传递声响的词语,观其色、闻其声,进而感受诗中的形象美,谈出你的感受。

6、(雁门太守行)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雁门太守行【精讲点拨】1、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有如下不同:(听颖师弹琴)(1)“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 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 时时流露; 或情寓景中, 蕴而不露。 这里的 “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2)“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3)“托物

7、言志”不在内容上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 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 “借景抒情” 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2、小结本诗艺术特色:(雁门太守行)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作者用浓烈凝重但并不张扬的色彩“黑”、“金”“紫”“红”勾画出苍茫悲壮的画面,加上“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3 、总结本诗的艺术特色及写作特点。(李凭箜篌引)1、本诗运用了正面描摹声音与侧面烘托琴声优美相结合的手法。前十

8、句是正面描写,运用通感的手法,把抽象的音乐表现得生动、形象,这可以说是“以形显声”;而诗中“昵昵”“轩昂”“喧啾”,又是以其他声音来摹写琴音,又是“借声拟声”了。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诗人听后叹为观止、全情投入、不能自禁, 形象地表现了颖师技艺的高超,琴声的优美。2、古人评论虚实有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在本诗中音乐是抽象的为“虚”,场景之具体可观的为“实”,这种借用通感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事物的手法,为以实写虚,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第三课时【知识建构】听颖师弹琴正面描写:

9、音乐通感场景(实)(虚)(借声拟声)侧面烘托:诗人的感受、反应感伤身世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 -形势危急(比喻、夸张)角声、夜紫 -悲壮惨烈(视觉、听觉)临易水、黄金台 - 誓死报国(运用典故) 李凭箜篌引李贺昆山玉碎凤凰叫(凄凉幽怨)诗人欢乐与悲苦的两重命运芙蓉泣露香兰笑(欢快愉悦)老鱼跳波瘦蛟舞。(衰老瘦弱)吴质不眠倚桂树,(抑郁之人)诗人孤独苦涩的人生遭际露脚斜飞湿寒兔。(孤寂之兔)(文章憎命达,苦难出诗人)板书)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句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

10、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明湖居听书(刘鹗):1、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2、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3、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中国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与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 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直接抒情

11、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4、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 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 先景后情, 过渡、铺垫、伏笔等。课时四训练案【巩固训练】1. 下列

12、诗句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未省( sh ng)听丝篁昵( n)昵儿女语B.喧啾( ji )百鸟群 颖( y ng)乎尔诚能C.推手遽( j )止之 勇士赴( f )敌场D.划然变轩昂( ng) 湿衣泪滂( p ng)滂2. 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天地阔远随飞扬自闻颖师弹B.失势一落千丈强勇士赴敌场C.浮云柳絮无根蒂忽见孤凤凰D.挤攀分寸不可上恩怨相尔汝3.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嗟余有两耳嗟:叹息。B.失势一落千丈强强:强壮。C.推手遽止之遽:急忙。D.未省听丝篁省:懂得。4.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划然变轩昂划然

13、:突然。B.起坐在一旁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C.恩怨相尔汝尔汝:表示亲密。D.未省听丝篁丝篁:竹林。5. 从对仗角度看,下列诗句最不严格的一项是()A.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B.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C.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D.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还会背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吗?B.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体坛明星、 舞星, 等众多的星。C.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D.听颖师弹琴选自全唐诗卷340(上海古籍出

14、版社1986 年影印版。)、对“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一句理解有误的项是()A. 两句写乐声,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B.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荷花) 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张口欲笑的印象。“香兰笑”虽写兰花之笑,实写兰花欲哭之笑,与前面带露的芙蓉表达效果一样,表示乐声悲抑。C. 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D. 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对李凭箜篌引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李贺通过诗歌来赞美李凭的

15、精湛技艺。B. 这首诗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C. 诗歌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6 分) A箜篌(h u) 蜀桐(sh ) 凝云(n ng) B湘娥( ) 芙蓉(r ng) 冷光(l ng) C女娲(w ) 神妪(y ) 瘦蛟(ji o) D金鳞(l n) 胭脂(zh ) 提携(xi )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6 分) A吴丝蜀桐张高秋张高秋:在秋高气爽时弹琴。B二十三弦动紫皇动紫皇:感动天神。C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逗。D黑云压城城欲摧摧:摧折,破坏。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5 分) A湘峨啼竹素女愁B十二门前溶冷光C黑云压城城欲催D提携玉龙为君死、1)李凭箜篌引一诗中描写音乐的高音清脆激越和音乐时而幽咽时而轻快的两句诗是: _,_。(2)梦入神山教神妪,_。(3)雁门太守行一诗中表现战争形势危急,士兵临危不惊的英雄气概的两句诗是:_, _。(4) 雁 门 太 守 行 一 诗 中 表 现 士 兵 知 恩 图 报 、 誓 死 效 忠 君 王 的 两 句 诗 是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