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19575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第七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一、重要名词概念: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 NI GNP GDP NNP1、社会总产品:指一定时期(一年)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总和。其价值表现 c+v+m2、国民收入 NT:一个国家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年)内新创造价值。(c+v+m)-C=v+m3、国民生产总值 GNP: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一年)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4、国内生产总值 GDP: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后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GNP GDP国

2、民原则 国土原则计算5、国民生产净值 NNP: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一年)以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中所创造价值总和(不包括国家资产折旧)NNP=GNP-固定资产折旧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指标的关键数据。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设值NI GNP GDP NNP1、社会总产品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 ,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有两种表现形式: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物质形式表现为当年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价值形式表现为已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并已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所创造出来的价值总和,也称社会总产值,一般用

3、 c+v+m 表示为一年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总和的货币表现,也称社会总产值,是生产过程中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新创造出来的价值总和,一般用 c+v+m 表示。C 代表生产过程中已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价值V 代表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三部分(满足个人满足社会、教育训练费)M 代表劳动者为社会的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V+M 则是劳动者一年中新创造的价值,这部分即国民收入)2、国民收入(NI)(是指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来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之后剩下来的那一部分社会产品)定义:指一个国家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品的

4、一部分。也有实物质形式、价值形式实物形式:表现为物质生产部门当年新创造出来的那一部分财富。扣除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之后的那部分社会总产品。价值形式:表现为物质生产部门当年新创造的价值,即一般所说的社会净产值,用公式表示国民收入=(C+V+M)-C=V+M国民收入只能由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创造非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不创造国民收入(理论界有争议)但不意味着非物质生产领域劳动,非生产性劳动不重要直接生产工农、建筑、交通为生产服务的科技、邮电、通讯、产品包装、商业、保管、加工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国民收入是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实力的一项综合指标。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标志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经

5、济效益的好坏。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则反映这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富裕程度,所以加速国民收入增长意义重大。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A 增加生产中的劳动量国民收入是物质和平部门劳动者创造的,因而在一般条件下,这部分投入的劳动量越多,国民收入增长就越快。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入世后,纺织业等出口配额取消,劳动密集型产业投入增多(纺织、玩具、胶鞋等)国民收入会更多。劳动者人数,劳动时间,劳动强度、都是影响劳动量的因素。B 提高劳动生产率“活劳动”的节约,即以较少的耗费生产更多的产品,使国民收入增多,这其中的前提就是,必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等。我国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不高

6、(不足 8 年,9 年不普及)文盲、科技人员比率小,科普率低。文化结构不合理大众化农村职业教育C 节约使用,生产资料减少成本“物化劳动”节约D 第三产业发展(增加)三产服务,有助于商品流通渠道通畅,节约 PM,三产不直接创造社会总产品,加速资金流转,促使国民收入增长。3、国民生产总值 GNP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过去,我国不太用“GNP 来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综合指标,改革开放后,为与国际接轨,便于与各国对比,我们也按国际惯便使用,统计上也与国际相同” (一般有支出法、成本法、生产法等略)最终产品指生产产品不需再加工,可

7、直接供人们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分二类,一类是可用于投资的产品如设备、机器;另一类直接消费、如粮、衣、家电。我国计算 GNP 相当于国民收入+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工资、利润、租金、税金等纯收入的价值。所以国民生产总值 GNP国民收入 NIGNP 也是国际竞争力最基础的标志我国 GNP 总量不低位于世界第 6(2002 年)但人均值太低,人口基数大与国际相比,我国 2000 年人均 950 美元日本 3 万 4 千美元 美国 34300 美元香港 2 万 4 午 台湾 1 万 2 午韩 1 万零 800日本:(雄狮旁边的闹钟)西方的强大,因为人家蓝眼睛高鼻子,有工业革

8、命的本钱,而小日本历史上从来都是跟在中国后面亦步亦趋,但明治维新才 30 年,就把中国人打败了,也正是日本的强盛,才把中国这只沉睡的狮子彻底“闹”醒了不改革不行了,日本改革成功是一个榜样,而且日本大和民族不幸落在太平洋小岛上,资源匮乏加上繁殖过快,憋得太久之后,只要有实力,必然扩张。每一任首相都要“拜鬼”正要说明这一点。80 年代,日本电器畅销,电影也文化涉入,其实 60-70 年代发展很快,而那时的中国在长期封闭的环境下,每个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立志解放三分之二的劳苦大众,以为自己生活在天堂,开放后,80 年代,看到日本经济的强盛,中国人在较劲,30 过去了,中国赶上去了,强了,看到日本的

9、电视、电冰箱、洗衣机推动了竞争力,中国人很高兴自豪,轮到日本人酸酸的。80-90 年代,美国很担心富裕的日本人会买下夏威夷,但 2004 年了,日本经济自 90 年代一直在衰退,已是第 12 年头了,夏威夷仍是美国人的,还是美国人牛!日本中国非常希望也很感谢身边的这只闹钟我国只是台湾的 9%,韩 10%,美 0.3%。如果每年以 0.75 速度增长,至 2010 年可翻一翻,到 2030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可达 1 万美元,比现在多 10 倍,那时国内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改善,那时国内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改善,但与国际比仍不乐观,30 年后还只是日、美的 30%,接近现在

10、的台湾,新加坡台湾统一政治经济直到现在。经济上增长靠实实在在的数字成绩,口号是不行的(50 年代提出赶超英美,大跃进不行,要实际,现在一心一意搞建设,对国际上的事情少掺和,伊拉克绑架人质,中国 6 人被绑,后获释,媒体报道说很可能伊拉克武装分子开始误以为是日本人、韩人,这二国在伊都派军队了,而中国没有,中对伊也友好,是聪明之举。 )国际社会对华看法,两个极端,一种是以为中国真的很落后,对描写那种落后的文学,影视大加赞赏,如“红高梁”拿国际大奖“黄土地” “大红灯笼高挂”之类,因而张艺谋遭国人骂,拿落后愚味取媚外人,卖国贼之类。另一种是对中国估计过高,认为中国是发达国,不是发展中国家,认为中国是

11、可以生产导弹的国家, (特别是神舟五号上天,全世界为之震惊,华人扬眉吐气)是可以有能力生产核武器,人造卫星的国家。是乡镇企业老板能坐上奔驰的国家,是一些官员在澳门豪赌一搓千万的国家。一个老外从北京机场到香格里拉,沿途高速公路,两边繁华大道与发达国无异,酒店档次也很高,根本感觉不到这是发展中国家。但如果再经西、南、北各 30 里就可以看很不协调的农村。国际社会捧中国是有目的,别有用心的,捧你,入世门槛条件就高,交联合国会费增加, (连美国都在赖帐,拖欠会费) ,不能取消世界银行优惠货款,甚至于有人散布“中国威胁论” (历史上的“黄祸论”蒙古军,成吉思汗) 。4、国内生产总值 GDP被诺贝尔奖儿得

12、者萨缪尔森称“20最伟大发明之一” ,GDP 利用率更高,可以帮助总统,领导人,判断经济是萎缩还是增长,是要刺激还是控制。GDP 与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等重要指标密切相关,联合国会费交纳依据是据连续 6 年的 GDP 和人均 GDP 数学,世界银行决定一国货款一样,所以 GDP 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定义:指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后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注意:国民生产总值 GNP 与国内生产总值 GDP 区别中国 GDP1978 年 3624 亿元2002 年 102398 亿元年增长 9.4%,预计到 2020 年达到 35 万亿年增长 7.2

13、%。GDP 与 GNP 比较(有何不同)区别:国民生产总值 GNP 按国民原则计算,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内、国外财产和劳务所获的收入,但不包括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财产和劳务所获的收入,它是一个收入概念表明全部原始收入的总规模,能全面反映一国国民收入水平与生活状况。国内生产总值 GDP 则是按国土原则计算,即不论是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凡是在本国国土范围内的财产和劳务收入全部计算,但不包括在本国居民在国外的财产和劳务收入,它是一个生产的概念,表明社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能较为准确地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总体规模。5、国民生产净值 NNP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指一年)以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当中新

14、创造的价值总和,它不包括固定资产耗费(即折旧)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NNP GNP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指标主要有国民收入 NI国民生产总值 GNP,国内生产总值 GDP,国民生产净值 NNP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分配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一)初级分配是在物质生产领域进行,分解为三部分,其中: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为国家集中的纯收入,由国家统筹安排,在全社会范围内使用。以企业基金形式留归企业支配,用于企业发展生产,集体福利、职工奖励等。以工资形式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给企业职工。由职工个人支配和使用2、城镇集体企业 税金上交国家则分四部分 合作基金上缴集体单位、形成集体收入

15、企业基金留企业工资职工农业税上交国家3、农民(四部分) 公私金、公益金集体提留、形成福利管理费提留乡村政府个人收入农户农民减负问题关于农民调查资料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1、国民收入再分配原因(1)满足非物生产部门发展的需要。因为初次分配只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不创造国民收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国家行政、国防安全等,也需要一定的劳动报酬。(2)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需要。西部大开发。蒲东神舟五号1、国有企业:大亚湾等重点建设爱滋疫苗研究正进人体实验阶段(自愿者)(3)建立社会保证基金的需要养老、失业、医疗、救济、福利、安抚等,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

16、重要内容。(4)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应付突发事故,自然灾害,如非典、抗洪2、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1)国家预算即国家制定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把各部门上缴的税金集中形成预算收入,再通过预算支出形式,用于经济建设,文教卫生、福利、行政管理等各方面(2)银行信贷(也是资金,收入再分配手段)把社会闲置资金和贷币集中起来,向个人企业单位发放贷款。改变了资金使用的主体时间,也是一种再分配,利息也是一种分配。(3)劳务费用:享受非生产性劳务服务的人(理发、健身等)要支付一部分费用给劳务单位,单位用于支付职工工资,管理等。(4)价格变动价格变动不会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总量,但会改变各部门、各阶层居民的分配。例: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和降低农用生产资料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