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幼儿逻辑思维训练》,谈中西方教育对比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14708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幼儿逻辑思维训练》,谈中西方教育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读《幼儿逻辑思维训练》,谈中西方教育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读《幼儿逻辑思维训练》,谈中西方教育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读《幼儿逻辑思维训练》,谈中西方教育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读《幼儿逻辑思维训练》,谈中西方教育对比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幼儿逻辑思维训练》,谈中西方教育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幼儿逻辑思维训练》,谈中西方教育对比(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读幼儿逻辑思维训练幼儿逻辑思维训练 ,谈中西方教育对比,谈中西方教育对比幼儿逻辑思维训练是杨其铎教授在四五快读之后的又一力作,是杨教授 17 年的教学研究的精华,最能体现杨其铎教学特色的逻辑思维系统训练套书。4-8 岁是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段,在这个时期全面开发儿童大脑,将最大限度激发智力潜能,储备超强学习后劲。幼儿逻辑思维训练定位为系统训练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智力开发专题读物,寓教于乐,每本图书都配有教具和小朋友最喜爱的贴纸,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开发智力。适合家长与小孩一起亲子共读,也可以作为幼儿智力开发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通过学习幼儿逻辑思维训练这本优秀幼儿教育书里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对中西方

2、教育进行一下对比。从我国现在发展的趋势来看,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尤其是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因为新世纪的希望就在我们这一代独生子的身上。现在早期教育的呼声很高,早期教育事业在全中国如火如荼的热起来了,这非常好。中西方教育有多少区别呢?我从两方面来谈:第一方面,中西方教育的区别;第二方面,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区别。中西方教育的对比,我分六点来讲。第一点是教育模式,中国的教育模式就是以训导式为主。原来说中国有五千年文化,现在经过考证,我们有六千年文化。从有文字开创以来到现在我们的教育模式是训导式。私塾的老师在那里摇头晃脑地对学生讲,老师讲老师的,学生绝对是不许做声;读书就是硬背,搞得不好还要打手板。中国传统

3、文化延续下来的指导思想是“父为子纲,师道尊严” 。教育的模式是自上而下、居高临下的,我教给你。这就是中国的教育模式的特点。而西方的教育模式就不是这样的,他们是平等的教育。比如说,见到一个小孩子,我们中国人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脸,就是很亲切的了,很多成年人见到小孩是非常冷淡的。国外是什么样子?国外的成年人无论多大年纪,见到多么小的小孩都握手,说话都要蹲下来说。这一握手,小孩就觉得我跟你一样,好像也有这么高大,这么独立,我就是一个独立人,这种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再有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中、西方不同。尊敬老师绝对正确并且应该,我们之所以成长到今天,除了父母养育我们之外,重要的就是教师教我们怎么做人

4、,教给我们这么多常识,这么多知识。但中国的老师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就是我说错了,也绝对不能认错。如果我讲错了,我可能会转一个弯子,绕过去或唬过去。可国外不是这样,国外的老师讲错了,或是学生提一个问题老师答不上来,他就会说这个问题我还不会。学生说:“你还不会?你是老师呀。 ”他就说:“我跟你说,就是上帝也不是全能的。我是老师,我也是平常人,所以我还有很多东西不知道。我们大家来讨论吧。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因为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对老师也是一种激励,是一种促进。所以有一句话叫做“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西方的教育模式中师生是平等的。第二点是上课的方式,中国是注入式,或者说是我们

5、这几年批判的应试教育下的灌输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就是教师单向的活动。我一个人在黑板上用粉笔边写边讲,学生就边听边记就是了。可是在西方,上课的方式基本是讨论式,还有就是自主式。我们看了许多美国的电影或者是电视片,看到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讲课时,边讲边提问。学生在下边也非常的自由和随便,时常发问,老师也很随意地和他对答。在这种状态下展开互动式的讨论,讨论的效果如何呢?因为老师有一个问题问学生,学生自然就要思维,就要去对话。那么学生提问题时,老师也就得考虑这个问题要怎样回答你。互动式教学就可以把双方的思维活动和内心感受都调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的知识是最牢固的。另外就是自主学习,国外是这样,教师

6、出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我们的大学也一样,老师出一个题,你们自己下去准备资料,找相关的资料去查。前不久,我看了一个电视,是讲美国的教育,主要是讲哈佛大学的教学方式。记者问一个中国留学生说:“你有什么感触?”他说:感触挺大的。在国内学习时就是老师一个人讲,我们大家只有听的份。一般老师也不会问学生什么问题。但在哈佛就不一样了,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讲着讲着:“喂,你是什么观点?”开始时他们发抖哇!为什么呢?因为哈佛大学就有 27 位诺贝尔奖得主,中国一位都没有。他们讲台上站的那位老师就是他们崇拜的偶像,是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他们开始很紧张啊!老师上课常常冷不防地指着学生让他来回答。另外老师的讲课

7、方式不像中国。中国的老师在讲某个定理或是推导某个公式时,全是老师在演示、在推导,等于把这个过程直接塞给学生了。但是他们不是这样,他们的老师提出一个概念,但这个概念是怎么得出来的呢?老师一个一个问题不断地问学生,问题就一层一层地深入,逐渐地就把这个结论启发出来了。结果出来了,老师还说:“嗯,你们的思维很好,很成熟嘛,很有创造力。 ”好像这个成绩是学生本身的,这样就把大家的自信心和兴趣都提起来了。他说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效果就跟中国大不一样了。因为中国的老师在那里讲啊讲,哪个学生昨晚上没睡好觉,教师的讲课就像催眠术一样催着了学生。因为没有互动,我不需要有要回答问题的精神准备,于是很松懈。而国外的教学方

8、式就很活泼、很民主、讨论得很热烈。在那种气氛中学习,效果就特别不一样。所以上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第三点是考试形式。中国基本上还是在延续着科举考试制度。考试的时候大家都答卷子,现在考试有一些变化,不用再长篇大论地写答案了,而是选择答案,删掉错误答案等等。今年高考又有新的 A 卷 B 卷等不一样的形式。另外,一个孩子从上学后,就小学、初中、高中,一层层的考试关过。到了该考大学时,就一起去过“高考”关。可是美国的升学考试就跟中国的升学考试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是按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来定,究竟什么时候上大学,由自己来定。比如说这个孩子自我发展得比较好,在比较早的时候,用比较短的时间内自学完很多课程,那他

9、可能在高一的时候或者高二的时候就觉得我可以达到高考的水平了,他就去参加 SAT 的考试,拿到大学入学资格的证书。拿到这个入学考试资格证以后,就可以随时去进大学了。具体什么时候进大学也没有规定,也许他认为我还只有高一,还没到年龄,我还想玩两年再上,那你就还玩两年吧。或者你拿到了证,你年龄也到了,但你突然觉得很累或者你有什么其他原因,想去旅游,也许搞掉一二年,等到你想去学的时候你就可以去学。同时也不受年龄局限,有很大年龄的大学毕业生,好几十岁了。中国现在这方面也很好,打开了这个渠道,非常的好。他们的大学里采用学分制,中国现在也很普遍了。一年内你把所有的学分都积够了,你就可以毕业。如果你采用马拉松式

10、的学习,学了一年又去打一年工挣一年的钱,你再学一年,你可能学六年,或者是八年,只要学分积够了就可以不读了。如果你想同时读两个专业,只要积分够了就可以了。这就是国外的考试,跟中国的区别比较大。第四点就是教育阶段。这个区别也很大。最近很多报刊杂志发表这方面的文章,中国的教育阶段是分段的,基本是两大段。大学之前属于基础教育,在这个基础教育中,一般是追求高难度的学习。像中国小学生课本的难度是世界第一的,比其他中等水平国家的难度高了一个年级,甚至高了两个年级,这就是我们课本的难度。另外中国在这些年有一些玩命的状态,特别重视小孩的早期教育。但实际上变了味道,将早期教育变成了“提早学习” 。现在幼儿园特别普

11、遍的是,中班就开始学生字。一个幼儿园的老师说,她们四岁的孩子一个学期要学 130 个字。吓了我一跳。天哪!我们统编教材第一册也才只学 130 个生字。还有“珠心算”遍地开花,很小的小孩就算啊算啊,手指头脚趾头都用上了。唉,我觉得好累好累。但我们很多的家长认为这就是真正的早期教育。真的不是啊!现在国人就是把大学以前的教育叫做基础教育。而且把大学的科目下放到高中,高中下放到初中,现在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表面看来确实非常棒。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的各种竞赛,我们中国几乎可以拿到全部金牌。所以很多外国人说,是不是应该把孩子送到中国去进行基础教育呢?因为中国孩子太厉害了。但是中国没有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问题在

12、哪里?中国的分段教育,进入大学了,才认为你积累够了,基础够厚了。才可以让你进入研究,让你去接触课题,甚至于三年级以后才可以让你做课题研究,开始写论文。中国的阶段教育就是在大学前把基础打得特别特别牢,难题偏题钻个够,到了大学以后,才开始研究。所以中国学生没有研究能力,问题就在这。而国外是怎么回事?他们是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延续进行着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贯穿于一生,终生学习嘛!最近有很多关于西方教育的报道,他们的小孩很小就开始培养他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从上小学就开始接触课题研究。留美工作的黄全愈先生写了一本西方教育的书。他发现国外小孩画画,只要你画,老师就说好,不管你画得像不像,不管你画得怎样的不可

13、思议,老师都说好。中国就不是这样,中国孩子要画得很像,而且必须跟老师在黑板上画的一样了,你才是一个有天分的孩子。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区别。这位作者说,他的儿子在国内五岁就开始学国画。他先出国,有一次,儿子给他寄了一幅画,水墨画,竹子。打开一看,他爸爸高兴得不得了,为什么呢?非常像,非常像竹子,手笔都非常漂亮。他很自豪,就拿给他们同事看,说:看这画怎么样。大家说:哇,这一定是中国的大师画的,画得如此之好啊!大家都非常赞赏。结果他说:这是我儿子画的,他只有六岁。大家都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美术天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后来他爸爸就开始思考,开始关注中西方教育的区别点在哪里。回国以后考察时,到了一个儿童美术班里

14、去看,看见所有墙上挂的画都是一模一样的,都跟黑板上老师画的那幅画完全一致,而且千篇一律。这时他才感到他的儿子不怎么样,如果全班同学都把那些画寄到美国去,他们全体都会是大师。但是要他们创造一幅画,那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没有画过。比如说,今天不画竹子,要画一条金鱼,画一匹马,那就完蛋了,就露出庐山真面目了。这就是“人云亦云” ,照着我的画,完全是一种模仿。而美国不是,他们可以任意画,可以画一个绿太阳,老师也说好啊,说不定哪天真出了个绿太阳呢!他们就扶植孩子的想像力,这是创造力的基础。还有,在美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就开始写论文。很多中国留学生把他们的孩子带过去以后,就觉得很后悔。好像美国不怎么上课,

15、特别随便,考试也特别松散,有的学校根本就不考试,就这学什么呀。不像中国每天要做作业,一个字要写二十遍、三十遍,中国人觉得只有那样才学了东西。于是很害怕,孩子到这儿能学到什么呢?没想到儿子说,我要写论文了,他爸说:“什么题目?” ,他说:“论东西方文化 。 ” 。他爸说:“这题目太大了,博士生还写不下来呢!” 后来就问:“你打算写什么呢?”他说:“我已经想了一个礼拜,已经想好了。 ”他爸说:“你写什么呢?” ,他说:“饺子,北京的饺子。 ”啊,这个是中国文化,食文化。于是他就把饺子是怎么做成的,皮是怎么擀的馅是怎么跑到皮里边去的,流程全写了;馅有多少多少种;饺子又有煮的、蒸的、煎的他还真分了细目

16、,它的种类、它的来源、它的风味等等。看着还是挺完整的一篇论文。这个家长大跌眼镜。啊,西方教育还真是厉害,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琢磨:我要把这些东西写成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应该包括哪几个部份,先后顺序应该老师肯定是启发、指导过,应该从几大方面去考虑等等。甚至于有孩子写了一篇论文论老鼠的接受能力就是智商之类的。结果他的家长问他,这是一篇研究性的论文,你打算怎么做?孩子真的做了一个笼子,笼子里就像迷宫一样,有的地方用布遮上了,有的地方用光电显示或声控之类的做埋伏。老鼠跑啊跑,跑到布帘那儿,如果它冲过去了,就可以往前走。第一次老鼠都不行,跑到那儿就停了,可是搞了几次以后,这个老鼠居然越过了光控、声控等机关跑出来了。孩子就发现原来老鼠经过训练以后是很聪明的,他就下了这个结论。这个试验过程他全部写了,试验有几个阶段,他把老鼠每次智力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作了一个归纳和总结。你看,孩子从小学就写,中学继续写,到了大学,你说他的观察力、思考力、他的发散思维,他的联想思维,他的逆向思维,他的总结、归纳思维能力也全部训练出来了。所以这种孩子出来就非常了不起吧,他肯定能创造出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