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医大临床医学导论重点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13718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医大临床医学导论重点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南医大临床医学导论重点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南医大临床医学导论重点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南医大临床医学导论重点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南医大临床医学导论重点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医大临床医学导论重点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医大临床医学导论重点复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摩拉比法典内有关医学的内容为目前世界上可以见到的关于古代医学的最早 的有确切年代可以相信的文字记载。 黄帝内经是目前可见的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医书,是关于中医理论的第一 部经典著作。 神农本草经是目前可见的中国医学史上的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 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所撰写,是目前可见的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一部有明确作 者的医书。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医学 最终在欧洲形成的西方医学是在文艺复兴的过程中随着西方文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 的。医学最重要的基石是人体解剖学。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解剖学及生理学发展中最 重要的人:维萨和哈维。中医的“人痘接种技术”最迟于16世纪初期发明,清初普及。300年后(18世纪末

2、)英国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技术”。2 影响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1 机械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2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及其对医学发展的影响:1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不仅适用于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同时也适用于包括人在内 的生物界的物质代谢运动);2 生物进化论(解决了人类的起源问题,推动了胚胎学的发展);3 细胞学说的建立。基础医学也称为临床前医学,是指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实践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 绪学科的总称。临床医学以疾病为研究和诊治对象。临床医学通常是指诊断学、治疗学、内科学、 外科学. 内科学: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各学科的基础,密切关系。 外科:(重要组成成分),人体部位:腹部

3、外科、胸心外科 系统:骨. 泌尿.脑神经,血管. 年龄:小儿,老年. 手术方式:整复,显微,移植. 疾病性质:肿瘤,急症外科。临床重大疾病 1恶心肿瘤:第一或第二的死亡原因 我国最常见:城市:肺癌,肝癌 肠癌 乳腺癌 农村:胃癌 肝癌 肺癌 食管癌 肠癌 2心脑血管疾病(人类的一大杀手,发病死亡率上升) 3呼吸系统疾病高新技术进展 1 生物技术产物 2 医学影像学 3 核医学,激光医学(PET) 4器官组织细胞移植 5 显微外科 6 生物材料与内置体(人工肾)三 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影响:1临床医学上 2预防医学上 3 卫生服务上 4 医学教育上医学目的:治疗

4、疾病,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预防疾病,减少发病率;提高生活 质量,优化生存环境,增进心身健康。 特征:历史性和阶段性 发展性 客观真理性 主观超前性。医学的权力(社会赋予):信息获取,诊断,处方,手术,干预病人行为,宣告病 人死亡等四 全科医学(提供主动的、连贯的、协调的和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以病人为中心 概念:也称家庭医学,是一门综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型医学科学 分支,以现代医学模式为基础,以预防医学为导向,防治与保健一体化,为人们提 供主动的、连贯的、协调的和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全科治疗的基本特征:1 综合性 2 可及性 3 人格化 4 持续性 5 协调性 6 以家庭为单

5、位 7 以社区为基础 8采用生物-心理-社会诊治程序 9 以预防为导向 10 合作性 全科医生:经过全科医学专业培训,临床技能全面、医德高尚的高素质基层医疗保 健人才,富有独立工作能力,对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边界,廉价的防、治、保、 康的优质服务 临床预防的内容:1一级预防(无病预防) 2二级预防(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三级预防(治病防残)五 卫生组织机构: 一 卫生行政组织(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卫生局) 二 卫生事业机构(卫生,医药,保健,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医疗机构,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医学教育机构,医学科学研究机构。 三 群众卫生

6、组织(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群众性学术团体,群众卫生组织,世界卫生 组织) 卫生改革的目标: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四项基本卫生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 不同形式医疗保险制度、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科学规范的公益性医院管理制度。医生篇 一 医生角色社会期待 1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者(最佳,全面,全程)(实用,优质,成本效益好,公平 ) 2医疗保健的决策者(原则:循证为基础、患者效益第一、公平、服务对象参与) 3信息交流者 4 社区卫生的领导者 5卫生服务的管理者医生职业精神:人文(精髓)、科学(特征)、公正(支柱)、合作(要素)精神医生角色实现:角色期待、领

7、悟、实践三个过程二 病人求医行为:主动 被动 强制 求医影响因素:1对疾病的认知评价 2医疗卫生服务的条件和质量 3社会经济因素 病人的权利:平等医疗 疾病的认知 病人的认知 病人的自主 知情同意 正当隐私 免除一定社会责任 诉讼和赔偿 义务: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合作医疗,接受医学检查,签署同意书,按时、按数支 付医疗费用,尊重医务人员及其病人,协助医院进行随访工作。三 医患关系:从事医学职业的人员与患者在医学实践中行成的各种关系的总称。 医患关系模型:主动被动 指导合作 共同参与四 卫生法律:食品卫生法 药品管理. 卫生法律责任:1行政责任(警告,罚款,行政处罚) 2民事责任(经济赔偿) 刑事

8、责任(判刑)临床篇 一 健康的定义: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 亚健康:介于健康(第一)和疾病(第二)之间的中间状态(第三状态)疾病:机体在外界和体内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 动障碍。(病理变化- 指不同疾病中机体发生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如炎症) 疾病自然进程:1易感期 2发病前期(潜伏期) 3发病期(临床期) 4发病后期(转归期)(4*完全恢复健康 * 不完全恢复健康 *迁延不愈或转为慢性 *蔓延扩散 *合并症、继发症和后遗症 *死亡)疾病过程的共同规律:1自稳与紊乱动态平衡 2损伤与抗损伤贯穿始终 3因果关系交替转化

9、 4局部与整体相互影响 5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 6本质与表象对立统一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 一神经体液机制 二cell机制 三分子机制疾病分类(慢性病、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职业病)*传染病(致病微生物、病原体:传播流行性) (甲乙丙三类)鼠疫、霍乱(甲类)、肝炎、艾滋(乙类)、结核病、血 吸虫病、流行性感冒(丙类)死亡的标准:脑死亡:指包括大脑、间脑,特别是脑干部分在内的脑功能不可逆性 丧失。 脑死亡依据:*零电位脑电图 *脑血管造影证明脑血液循环停止(主要的两个) 无自主呼吸(人工15分后) 不可逆性昏迷,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 颅神经反射消失二 致病因子:物理、化学、生物因子 疾病发生三要

10、素:致病因子,宿主,环境 疾病发生内在条件:宿主,社会行为因素(社会心理、精神心理、人的行为因素) 医源性疾病:1医院感染 2用药中的医源性疾病 3医源性创伤 4免疫接种性疾病 5其他医源性疾病(抗肿瘤药物所致,放射治疗所致,医生语言不当造成)三 疾病症状:发热,胸痛,发绀,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黄疸,水肿,晕厥。四 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问诊内容:1一般项目(姓名等)、2主诉、3现病史(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的 经过)(起病情况与患病原因、主要症状特点、病因与诱因、病情的发展与演变、伴随症状、诊疗经过、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4既往史 5系统回顾 6个人史 7婚姻

11、史 8月经史 9生育史 10家族史。体格检查:视诊、触诊、叩诊(叩诊方法:直接、间接;叩诊音:清音:正常肺部 、浊音、鼓音、实音、过清音:肺气肿,正常人听不到)、嗅诊。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各种体液排泄物 2影像学检查:普通X射线、DSA、CT、PET、超声.3内镜检查 4病理检查 5其他特殊检查(心电图.)医生素质:高尚的医疗服务素质,做到可信的疾病资料搜集,拥有渊博的医学专业 知识,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误诊界定划分:1非过失性,2过失性 误诊分类:(原因分)责任性误诊(不良服务态度、工作作风、思维方法、职业道 德)技术性误诊 兼有性误诊形式或过程分:

12、1部分误诊,2完全误诊,3拖延性误诊误诊后果分:1死亡性误诊,2伤害性误诊,3一般性误诊。 七 治疗方法与分类 按目的分:1支持疗法,2病因疗法 3对症疗法 4预防疗法 按手段分:物理疗法、化学疗法、手术疗法、免疫疗法、心理疗法、饮食疗法、自 然疗法、作业疗法、血液净化疗法、介入疗法、中医疗法。急救基本原则: 1立即恢复和维持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功能。 2处理重症状,如脏器衰竭、创伤、出血、高热、剧痛等。 3保护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防治并发症。 4急性危重症状控制、病情缓解后或同时,积极寻找病因并加以去除。急救的基本方法:一、体外人工心肺复苏(1畅通呼吸道,2人工呼吸 3人工循环)九 康复

13、医学的研究对象:1残疾者 2老年人 3慢性病人。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也是康复目标的依据。评定时间:初期、中期、后期 评定内容:肌力评定、关节活动范围、步态检查、平衡能力的评定,日常生活的活 动能力、生活质量、心肺功能测定、心理测验。康复措施: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中医康复疗法、康复护理 、康复工程。是、十 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宏观 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疾病发生和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制定预 防措施和对策,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疾病的三级预防:一级(1针对环境的措施,2针对机体的措施,3针对社会的措施 ) 二级:针对高危人群,三早) 三级:临床预防。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1传染病报告 2针对传染源的措施:三早 3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4针对易感者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