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五总复习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908205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选修五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选修五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选修五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选修五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选修五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选修五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选修五总复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气象灾害(一)气象灾害 1 1热带气旋热带气旋 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1 1)台风的形成和结构)台风的形成和结构 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 26.6C 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 B.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 C.地转参数 f 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 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 D.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购,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2 2)台风的分布及灾害)台风的分布及灾害 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每年夏秋季节,

2、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沿海其他省区也都受到过台风的袭击,就连内陆地区 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3 3寒潮寒潮 (1 1)概念)概念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2 2)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 爆发寒潮。 (3 3)寒潮的危害)寒潮的危害 (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 1地震地震 (1 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

3、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 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 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2 2)构造地震示意)构造地震示意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 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3 3)震级与烈度)震级与烈度 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 注意:A 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B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

4、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C 一般而言,5 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 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注意:A 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B 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 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4 4)造成的影响)造成的影响 (5 5)世界主要地震带:)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 2 2滑坡和泥石流滑坡和泥石流 (1 1)滑坡)滑坡: 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 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发生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

5、覆盖较差的地区。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2 2)泥石流)泥石流 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 流。 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 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 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三)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三)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 1 1洪涝洪涝 (1)两种类型:洪水和涝渍 (2)成因和多发地区类型形成原因

6、多发地区洪水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 而泛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 河流汛期。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 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 区。涝渍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 畅的低湿洼地。两者 联系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 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 候区。(3)危害 2 2风暴潮风暴潮 (1)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发生季节发生地区特点台风引起的 风暴潮多在夏秋季节 台风鼎盛时期凡受台

7、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 生来势猛、速度快、 强度大、破坏力 强温带风暴潮春秋季节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 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 岸为多。增水过程相对平 缓(五)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五)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1世界上两大自然灾害带: (1)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 (2)北纬 20一 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2自然灾害的群发和群聚现象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生态建设: 2生态破坏: 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

8、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 身的易损程度。 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变灾情。 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三)(三) 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放大”和和“缩小缩小 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例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高风险区 就会“缩小”区域灾情。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9、 1地质时期发生过大规模的“灾变”。 2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和发展水平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 尽相同。 3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活动的扩大,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 在扩大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分布地区主要灾害形成原因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1海 洋灾害 带主要指东部 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 赤潮等自然灾害为 主受海洋环境 的影响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平台、 船舶、港口造成灾情2东 南沿海 灾害带主要指连云 港以南的东 南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 暴雨、洪涝、海水 入侵等自然灾害为 主受海洋与陆 地双重环境 的影响

10、对城市、港口、海水养 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3东 部灾害主要指第三 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 害是主要的自然灾是许多大江 大河的下游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带害。此外,东北的 霜冻、华北的地震 也很显著地区4中 部灾害 带主要指青藏 高原以东的 第二级阶梯以暴雨、洪水、地 震、滑坡、泥石流 等自然灾害为主, 而且水土流失、风 蚀沙化等土地退化 问题严重是中国自然 环境最为复 杂、地表物 质最不稳定 的大斜坡地 带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 筑物造成严重危害。其 中,内蒙古的雪灾、黄 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干 旱、西南地区的地震、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尤为 突出5西 北灾害 带主要指西北 内陆的新疆、 甘肃、宁夏、

11、内蒙古西部 地区以地震、沙尘暴、 霜冻、干旱、病虫 害等自然灾害为主是中国的干 旱区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 和畜牧业造成灾害6青 藏高原 灾害带主要指西藏、 青海和四川 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 寒潮、雪崩等自然 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二、中国的地质灾害二、中国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一)地震灾害 1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 裂带的分布。 2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 (

12、二)滑坡、泥石流灾害(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 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 2 2时间分布特点时间分布特点(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 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 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 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

13、;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 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5 5灾害的严重后果灾害的严重后果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1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三、中国的水文灾害三、中国的水文灾害 1 1洪水灾害洪水灾害 (1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

14、的特点:)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 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 2)暴雨洪水)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 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 49 月,自南向北推移。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我国洪水类型比较类型洪水来源主要分布地区发生时间暴雨 洪水主要有台风、 锋面等带来的 暴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 中下游平原。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 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 49 月,自南向北推移。融雪 洪

15、水由积雪融水和 冰川融水形成 的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 东北山区。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 生在每年的 45 月,冰川融水形 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 78 月。冰凌 洪水冰凌堵塞河道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 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 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 在松花江部分河段。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3 3)雨涝)雨涝 分布:集中分布在东经 110以东,北纬 2045这一范围 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其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4)(4)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其

16、中,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2.2.风暴潮灾害风暴潮灾害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2)(2)危害地区:危害地区: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 其中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 (3)(3)类型:类型: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 (4)(4)发生时间发生时间: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 710 月,以 8 月和 9 月最集中。 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3.3.水文灾害多发区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尤其是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1)(1)灾害链:灾害链:暴雨 洪涝 风暴潮 (2)(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第三课时 四、中国的气象灾害四、中国的气象灾害 ( (一一) )旱灾旱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