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PK中移动 手机支付业务陡然升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895134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联PK中移动 手机支付业务陡然升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银联PK中移动 手机支付业务陡然升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银联PK中移动 手机支付业务陡然升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银联PK中移动 手机支付业务陡然升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联PK中移动 手机支付业务陡然升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联银联 PKPK 中移动中移动 手机支付业务陡然升温手机支付业务陡然升温在中移动联姻浦发行后,银联昨日宣布将扩大手机支付试点地区在中移动以手机支付市场为目标入股浦发之际,银联也于近日声称,将在 六省市展开手机支付业务大规模试点。“手机支付尚无统一标准,谁的业务模式在市场上占有大份额规模,铺开 得快,谁就有可能一统江湖。”业内人士如此评价中移动与银联在手机支付市 场中的关系。博弈早已展开博弈早已展开交银国际银行业分析师李珊珊认为,“现在是银联和移动两个主体都在推 自己的模式,但是移动不可能完全抛开银联,银联也必然会给予移动支持。在 国内还没有出现同一的标准的情况下,未来二者会产生竞争。”“事实

2、上现在各家机构发行的 IC 卡的标准都不一样,也都不兼容,市场还 比较混乱。”光大银行电子银行产品设计处处长陈红薇对记者表示。目前公认推广手机支付的一大难题就在于支付环境的改造,其中的难点集 中在 POS 机的改造上。“原则上是谁布的点就由谁负责升级,负担改造成本。”陈红薇表示, “目前银联占有绝大部分的 POS 机份额,也就会负担绝大部分的升级成本。银 联很看重 IC 芯片卡的业务,但是要在全国铺开升级的话,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银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在个别重点省市逐渐 展开该项业务了。在改造支付环境的付出上,银联虽然负担重重,移动却也并未占有便宜。 据业内人士介绍,

3、移动的支付业务模式从技术上讲和银联是不一样的,目前有 消息显示,中移动在自己建设支付环境,虽然未来其怎么做还不清楚,但可以 肯定的一点是,从技术上来说目前银联的终端机并不支持移动的 IC 芯片卡,它 们的频率是不一样的。资料显示,银联的手机支付最大的优势在于可关联 10 张银行卡,并囊括了 大额支付在内所有银行网银功能,安全性较高。而移动移动最早从 2003 年 8 月开始与银联合资成立了联动优势,以推进第 一代手机支付,采用短信和 WAP 相结合的方式。移动联姻浦发留悬念移动联姻浦发留悬念一周前,中国移动香港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全资附属公司广东移动有 条件同意以人民币 398 亿元收购浦发

4、银行 22 亿股新股。3 月 18 日,中国银联即通过新闻稿的方式宣布:“中国银联联合有关方面 研发的新一代手机支付业务目前已进入大规模试点阶段。2010 年试点地区还将 进一步扩大。”移动支付的核心问题是商业模式。目前国内已有的移动支付业务主要有四 种运营模式: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以银行为主体,以第三方服务提供商 为主体,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模式。“任何银行要谈手机支付都绕不开中移动。”一位全国性商业银行内部人 士对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谈道,“我们不愿意用垄断去形容他们,但 是现在手机支付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某银行与中国移动的合作会造成何种影 响还很难说。”他如此表示。光大证券银行业

5、分析师沈维在研报中指出,“以未来手机银行交易达到电 子银行交易总额 0.28%、浦发手机银行平台市场占有率达到 10%、手续费收入占 交易额 0.5%粗略估算,浦发手机银行收入将使净利润增厚 2.5%以上;若手机银 行交易额能达到网上银行的 5%,则浦发银行利润将增厚 35%以上。”李珊珊则认为,移动入股浦发不会带来垄断效应,但可以肯定的是浦发将 借机扩大其用户规模,“浦发和移动的合作对浦发开发新的客户资源非常有利, 因为手机支付必须绑定一个银行账号,尽管浦发银行只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商业 银行,但它在外地并不需要开设很多网点,也能占有客户资源,也能支持移动 支付的功能,网点少不是限制。不过,二者今后具体以什么形式开展业务,还 有待观察。”中移动入股浦发似乎造成了手机支付行业的“鲶鱼效应”,来势凶猛,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其具体业务模式还有待实践,“从银行来说,按照相关规定, 银行发卡必须遵循银联的标准。”陈红薇表示。那么,既然银联的终端 POS 机不支持移动的卡片,浦发银行未来发行的卡 片将遵循移动标准还是银联标准?还需等待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