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学舫 指导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867466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学舫 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学舫 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学舫 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学舫 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学舫 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学舫 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学舫 指导(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的周长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学舫王学舫 指导指导自己收集整理的错误在所难免仅供参考交流如有错误请指正!谢谢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学舫 指导房 山 三 小 李文霞 执教教学内容:北京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圆的周长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测量、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通过对圆周率有关数学史料的介绍结合学生对其中数字的感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家对真理的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中国古代科技的兴盛4、

2、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体验到实验对猜测的验证作用以及对问题的探索过程并掌握学习方法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圆周长公式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学习用具:圆形学具、直尺、计算器、记录单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课件:圆形喷水池图片)师导语: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个圆形喷水池设计师想在喷水池最外圈每间隔 0.5 米安装一盏地面灯现在设计师急切地想知道至少要准备多少盏地面灯就够用了谁愿意帮助设计师解决这个问题?师追问:喷水池外圈一圈的长度叫什么?(圆的周长又如何计算呢?)引出课题:看来咱们要想帮助设计师就要先学习“圆的周长“了(板书课题:圆的周长)二、 探究新知1、

3、 引出定义:赶快拿出你手中的圆形纸片指着它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同桌交流(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2、 猜想:你能猜猜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哪部分有关系吗?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猜?(随着回答板书:圆的周长 直径)师导语:同学非常勇敢积极大胆地进行了猜测这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但这仅仅是猜测还不能确定为准确的结论需要我们做个试验探索验证一下大家的想法3、 指导学习方法:那好看学习要求(课件) (指名读)师提问:学习要求中提示我们要怎么做?(测量、填记录单、计算、找倍数)交流测量方法: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快跟大家说一说滚动法:在尺子上滚动圆注意在圆上做个标记正好滚动一周到

4、标记的那一点就能测量出圆的周长了绕绳法:将线绳绕圆一周再将线绳拉直测量线绳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师导语:下面就请你选用你喜欢的测量方法测量出你手中的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并填好记录单然后找到它们的倍数得出结论希望同学们在操作中将误差减少到最小比一比哪个组合作得最愉快!开始合作!4、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合作学习情况参与有困难的组进行个别的指导5、 反馈:请各组选一名代表汇报你们的学习情况其他同学看大屏幕观察数据特点让我们共同总结出结论(实物投影反馈信息教师填表学生观察)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师提问:如果我继续填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那就用字母代替吧填(C d 三倍多一些)

5、6、 介绍圆周率: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发现圆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这个固定的倍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来表示(板书:圆周率 )指导读:(pai)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d=)它的值在 3.1415926-3.1415927 之间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板书:3.1415926-3.1415927)在小学阶段我们计算时一般取两位小数3.14(板书)7、 介绍祖冲之:每当提到圆周率人们会自然的想到一个人物-祖冲之(课件)现在运用计算机可以将圆周率的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上亿位8、 推导圆周长公式:同学们根据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你能推导出圆周长公式吗?(板书:c

6、=d)要想求圆的周长必须告诉大家什么条件?(直径)知道半径怎么样求圆的周长?(板书:c=2r)9、 课堂小结: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得到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接下来就要帮助设计师解决问题了10、 解决实际问题:(1) 有了求圆周长公式只要告诉你什么条件就能够帮助设计师计算出至少准备多少地面灯的问题了?(课件) (学生解答订正)(2) 你能算出人们围绕这个圆走一圈大约是多少米吗?(课件)三、 巩固练习:1、 口算:在计算圆周长时我们发现3.14 成为了我们的好朋友既然这样就请 1-10 也来和它交朋友吧!(课件)比比谁的口算能力强?2、 判断: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吗?(课件)3、 解

7、答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你们知道自行车车轮转动一周大约是多少米吗?(课件)4、 同学们你们看(课件)这几位小朋友围坐在一起正在商量着怎么样才能得到这个大树干的直径是多少米?你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说说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四、 谈学习收获:同学们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你能谈一谈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板书设计: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 d = C = d = 2r记录单几号圆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通过这些实验和统计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结论: 记录单几号圆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通过这些实验

8、和统计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结论: 记录单几号圆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圆的周长设计思路:“圆的周长“这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周长的定义;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周率的意义和圆的周长公式根据已有学生知识的经验他们对于平面几何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长方形、正方形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很自然的联系到他们但是不同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由直线段围成的而圆形的周长是曲线段围成的这需要教师要有一个适度的点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难理解对于合作探究因为已经是高年级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猜

9、测、测量、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通过对圆周率有关数学史料的介绍结合学生对其中数字的感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家对真理的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中国古代科技的兴盛4、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体验到实验对猜测的验证作用以及对问题的探索过程并掌握学习方法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本课教学以“通过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为教学重点;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为教学难点围绕着教学目标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力争在本节课很好的完

10、成教学任务新课程标准很注重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于是我设计了“在圆形喷水池的周围每间隔 0.5 米安装地面灯至少要准备多少盏地面灯?“这一情景利用这一数学问题导入新课目的是将准备地面灯数量问题转化为求喷水池外圈周长的问题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圆的周长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紧接着概括出什么是圆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与圆的哪部分有关系?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猜想意识更为后面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伏笔很自然的进入探究环节探究环节就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为了突出重点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先共同找到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再通过测量、观察、分析、计算、找规律、验证等操作活动获取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调动

11、了学生多种感官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真正让孩子们经历了数学学习的过程通过大家的努力共同找到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公式相信同学们在获取圆周长公式的一刹那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的这一环节既有重点又有难点因为对于“圆周率“这一名词学生很陌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也就成为了学生接受知识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测量圆周长和圆的直径然后计算出倍数关系实际上就是对圆周率意义的体验过程教师只要在学生得到圆周率的时候再去追问:圆周率是怎么来的?学生自然会想到:“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这样教师就顺理成章的向学生讲解“圆周率“的有关知识难点也就在此一点一点的突破了整个教学设计我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知识的接受过程为科学探究的过程这样做既教会了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了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新课标一直倡导的于是我引导学生利用公式解决了在导入环节中提出的数学问题这样做不仅体现了学以致用更使学生感悟到了学习的价值圆的周长一课看似简单其实探究过程很容易出错特别是对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学生不知道探究了半天得到的到底是什么?圆的周长公式到底在哪儿?由于本人教学水平有限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还不是很透彻、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希望各位领导和教师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