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的形成与辨别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866236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燕窝的形成与辨别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燕窝的形成与辨别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燕窝的形成与辨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燕窝的形成与辨别(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燕窝的形成和辨别燕窝的形成和辨别摘要:燕窝燕窝,大家都知道是燕子的窝,是用唾液或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之巢窝,燕子的分类有很多,燕窝的也有很多种,该如何分类呢?燕窝为雨燕科金丝属之多种燕形鸟类,用唾液或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之巢窝。能用唾液筑巢之而燕科鸟类,全世界约有 90 种。而其巢窝可供人类食用煮、除常见之金丝燕外,还有 4 种:1、爪哇金丝燕 2、灰腰金丝燕 3、单色金丝燕 4、南海金丝燕。金丝燕常见于热带沿海地区,而我国西南部则有短嘴金丝燕,亦能用唾液筑巢。此外,在海南岛万宁县新谭乡出海二十余里,有一孤立海岛名“大洲岭”,上有灰金丝燕群集,亦能以唾液营巢。据当地渔民称,该处燕窝

2、色白疏松如海绵。质地良好,可惜产量较少云。又据我国鸟类学家中山大学周宁垣教授称:海南岛亦有产燕窝之金丝燕,并于早年采得标本。金丝燕体长约 9 厘米。嘴较短小,褐色,稍带弯曲,基部宽阔,鼻孔显著。背部黑褐色。头顶、后头及两翼外侧色较深而略有光泽,腰部及尾部覆羽色较淡。腹部灰白或赤褐色。两翼特长而尖合翼时翼尖长超尾部,尾短,尾羽略呈方形。脚极细弱,被毛或裸出。跗趾较趾长,4 趾均向前。古籍对金丝燕谓其大如鸠,又谓燕大如鸟,恐因未常观察金丝燕之静止形态,只见其飞翔时展翅大如鸠者。金丝燕多见于热带沿海地区,在鸟屿险峻海拔 200 米岩洞深处筑巢聚居。又在其聚居处间或在人家屋檐下营巢,当地土人对其巢窝亦

3、一并取用。此种鸟类白天大部分时间在聚居地上空结队飞行,飞翔力极强,但脚细软弱,不善行走。终年不迁居异地。食物为各种小型飞虫。谓其食海粉、海藻、或蚕螺,皆不确,间或扑水面,亦仅能啄食浮于水面之小鱼。金丝燕每年 4 月间产卵,产卵前必营筑新巢。巢由唾液缪结砌成。其唾液只作营巢用。巢窝附于岩石上,呈不齐整半月形,内壁呈杯状,仅容雏鸟栖身,外廊呈长圆形,靠近岩石一侧较低。巢色洁白,巢内部较粗糙,呈丝瓜络样。巢质坚而脆,断面略似角质,入水则柔软而膨大。其第一次所筑之巢,色白洁净,俗称“官燕”,巢厚而内有网丝落水后膨胀力极强,一钱燕窝能胀大至七八钱者。如初筑之巢被采去,则立即进行第二次筑巢,此次所筑之巢,

4、巢身较薄而色较暗,间或杂有绒毛,故俗称“毛燕”,毛燕泡水后,制成之燕丝或燕球,其吸水膨胀力大减。等而下者乃巢窝附着岩石部分,称“燕脚(根)”,则泡水不能膨胀,但亦作照窝使用。恭窝有时或呈血红色,俗称“血燕”,或谓金丝燕第三次筑巢时吐血所成,恐不足信。盖燕窝颜色之深浅,与阳光之照射,或金丝燕之食物,义或其筑巢所在木料之颜色有关。今日市上,以血燕价值较为昂贵者,实乃物以罕为贵耳。数十年前均以白燕窝为上品,血燕作价较低。当年白燕窝每百斤应课税四两,而红(血)燕窝每百斤只课税二两。燕窝应产地不同,又有野燕和家燕之分。野燕指产于南洋各地沿海峭壁岩洞中之燕窝,其巢窝多黑色兼有杂质。至于家燕指筑巢于民间屋檐

5、下之燕窝,家燕之巢窝色白、质松、毛少,落水后吸水力亦强,但不耐热,加热后不久即溶化。燕窝成份,根据中国医学科学卫生研究所编之食物成分表,燕菜(窝)每百克含水分 13.4 克。碳水化合物占 30.6 克。蛋白质 49.9 克,其氮之分类为:酰胺氮、腐黑物氮、精氨酸氮、胱氨酸氮、赖氨酸氮、单氨氮、非氨氮及含唾液酸苷酶等。其成分中以蛋白质为最多。然其他海错如鱼肚、海参、鲍鱼及带子等亦含有大量蛋自质,但其对人体功效远不及燕窝之原因、恐由于燕窝之蛋白质独具有大量生物活性之蛋白分子,为人体之滋补有很大作用。总结:金丝燕主要分布在热带沿海地区,在鸟屿险峻,海拔 200 米岩洞处筑巢聚居,喜在人家屋檐下营巢,群居生活,终年不迁居异地,食物以各种小型飞虫,海藻,海粉,以及浮于海面的小鱼。4 月产卵,产卵前营筑新巢,巢以唾液砌成,主要俯在岩石上,呈不齐整半月形,巢色洁白,营养价值非常高,对人体滋补有很大的作用。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中华山珍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