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重点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86547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采访与写作重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重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重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重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闻采访与写作重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采访与写作重点整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1)新闻采访是新 闻传播的基点;(2)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3)新闻采访体 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二: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三、采写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 容 采访与写作的关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一、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都是为了使采访主题和写作主体的主观 认识论符合客观实际。二、采访对写作的制约作用:真实性、丰富性、深刻性。 (有了真实 性才有丰富性和深刻性)三、写作是对采访的升华:(1)通过对采访材料的整理加工,做 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2)通过最采访材料的整体把握,

2、做到最材料的本质认识正 确、理解深刻;(3)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之处、耐人寻 味之处、意蕴丰富之处。 新闻采访对记者素质的要求:新闻采访对记者素质的要求:一、敏于发现:具有觉察异常的能力;(新的事物有两种含 义,一种是时效性,一种是新鲜的)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三、长于沟通: 具有广角善结的能力:(1)善于和各色人物的沟通交流(2)善于从沟通过交流中发现线 索(3)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四、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能力:(1)用简 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为什么要简洁?1.和时效性有关。受众急于想要知道,所以要 快速的传达出来。2.源于新闻容量。不

3、管是报纸还是电视新闻都有容量限制) (2)用准确 的预言叙事、抒情和评论(为什么要准确?新闻的真实性要求了语言表达要准确) (3)用 生动的预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 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特点:(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 平等的相互沟通(认知层面其实就是认识水平,就是说和你的采访对象能否达到同一个认 识水平,例如采访低层次的人你是否了解他的生活,采访高层次的人 你是否懂他的专业。 情感层面,就是对上的

4、和对下的,对上面对金钱权利不要不敢问,对下面乞丐农民工罪犯 不要审问语气) 采访活动的本质(信息符号的互动):采访活动的本质(信息符号的互动):一、采访对象:本身通常是一种人际传播,采访者 从消息源那里获得信息的整个过程都属于人际传播的过程;二、大众传播:采访的结果通 常作为大众传播中的信息要素参与大众传播;三、反馈:大众传播所获得的反馈会作为下 次采访的前馈,进入记者的脑海,成为记者采访前内向传播的一部分内容,从而对下次采 访发生作用。四、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1)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2)采访者 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

5、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 (所谓合适的行为?自己的 服饰、打扮、肢体语言、所说的话) 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为什么是双主体?采访者掌握主动权、采访对象提供信息): 一、采访者(新闻采访中的重要主体):记者的社会角色:(1)社会守望者(最重要的角 色):它的主要职能是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 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 协调。 (2)信息传播的角色(3)文化传承的角色。二、采访对象:(1)特点:复杂性、 专业性、目的性。 (2)种类:当事人、知情者、目击者、有关人士 新闻线索

6、:新闻线索:新进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一般来源渠道:(1)记者招待会(2)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3)企事业单位(4)重 大文体活动(5)社会网络(6)其他媒体报道(怎样用其他媒体报道?细心揣测新闻背景, 捕捉反常事态的蛛丝马迹;注意了解新闻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和影响;寻找报道破绽,追踪 求证新闻的真正核心;预测新闻发展方向,追踪进行补充报道;变换角度,突出未被人重 视的新闻事实) (7)社会公共空间(8)公开征集(9)查询急救电话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所谓敏感与直觉就是一种短促的判断,新闻敏感的核心内容就是判断新闻价值。具体内容就是(1)整体判断是否具

7、有新闻价值(2)与以往的那些报道有关(3)该线索中 最关键的内容是什么(4)判断事件影响的轻重缓急(5)判断读者的兴趣 新闻线索的捕捉:新闻线索的捕捉:(1)敏锐的从异常情况中捕捉到新闻线索(2)根据当前的宏观形势, 高屋建瓴地地发现新闻价值(3)敏锐地寻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4)锲而不舍 报道策划:报道策划:(1)计划:对其进行一个程序上的谋划。 (2“制造新闻”:新闻媒介不满足于 守株待兔式的捕捉新闻,而是主动利用自身的影响,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从 而“制造”新闻,取得轰动效应。目的:利用现有的新闻线索和背景资料,策划出一套行 之有效的材料挖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利用新闻线索进行

8、有效采访。意义:(1)提供了可 行性的方案(2)充分利用了线索使报道在时效性和深度上更胜一筹。 采访的十个步骤:采访的十个步骤:一、提炼采访的主题:采访之前的两个最重要的问题是问自己的:你需 要什么信息;谁是提供信息的最佳人选。一般来说,这两个问题之间是相对立的,采访的 主题越具体明确,你将获得的信息就会越有趣。二、背景研究:并不是每位采访者都需要 大量的资料研究,但是,他的重要性在于:向对方表示尊重;问出有创造性问题的前提。 (1)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2)了解关于新闻事实的背景材料:这包括历史背景与国 际背景,也包括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不但有利于采访深入,也有利于报道的写作(3)获 取材

9、料的途径:查阅相关资料,检索相关报道,进行预约采访。三、采访预约:(1)合适 的采访场合(环境、语境):就是指寻找最合适的采访地点。由于被采访者的身为、职业、 职务、文化素养、工作性质等方面不尽相同,采访地点应有所不同。现实生活中,身份相 近的人之间常常有较多共同语言,在新闻采访中如果利用恰当,则可以成为迅速接近采访 对象的桥梁,如果身份悬殊,只要巧妙加以利用,也可成为桥梁。 (2)在强硬的交锋中创 造采访机会(3)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登门之技、转弯之技) (4)在多次接触中创 造采访机会。四、采访计划:(1)再次说明采访目标(2)如何夸赞一个你从未遇到的人 (3)采访问题的提纲,确保他

10、们和采访目的的一致性,要有条理,高度概括性(4)多准 备问题,十比一原则。五、面对采访对象:打破坚冰。有人说,采访的前五分钟就决定了 整个采访是否成功。六、第一个问题:一个优秀的记者会把话题非常自然的过渡到一个采 访问题。七、建立融洽的关系:这决定了采访会不会有一个顺畅真诚的交流,如果前面都 做得很好的话,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采访越随意,信息越多,你的倾听和积极的反应 会鼓励对方,你吃惊的表情也会帮助你获得更多信息。八、具有威胁性的问题:一个融洽 的关系会给你提供这样的机会。九、恢复:你可以以抱歉的口吻进行关系修复。十、结束: (1)表现你想要结束的意思(2)给对方一个最后补充的机会,也许会

11、有意外收获(3)留 下名片(4)索要资料(5)如果再有问题,能不能和对方联系 采访的一般方法采访的一般方法 提问方法:提问方法:一、开放式问题和封闭性问题:1.“封闭式”提问能以是或否来回答的问 题,或者答案简短明确。特点:(1)提问具体,范围严格,利于对某一问题的明确回答; (2)留给对方回答的自由余地较小,限制对防扩散发挥,便于记者对某个事件或某人的观 点进行追问。2.“开放式”提问对采访对象回答没有限制,求的采访对象畅所欲言。 特点:(1)提问概括,范围限制不严,给对方充分的自由发挥余地(2)谈感受、谈经历 (3)谈话节奏舒缓,气氛较轻松。二、陈述引题:陈述是记者在提问前就自己已经掌握的

12、 材料进行陈述。内容:可以是记者提问的原因,新闻人物或事件的背景材料;采访对象曾 经说过的话;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等,记者由陈述引出提问。目的:(1)为了让对方更清楚 记者提问的理由(2)使采访对象有一个思考线索(3)限定对方回答问题的范围和角度 (4)提问对方回忆记忆模糊的事件(5)让对方证实记者掌握的材料。三、追问:是一种 深入挖掘的提问方式,追问有助于扩展采访对象的回答。 (1)积极反应(2)重复(3)沉 默(4)扩展(5)细化(6)换话题。四、引导性问题:记者故意隐蔽于语言动机、借别人 的话刺激采访对象,引出他急于“释疑” “解惑”的愿望或假设事实来套话。五、问题的顺 序:演绎法从概括到细

13、节、从概括到深入、细节为共同丰富前面目的,粗略信息下的追问(先有一个结论,通过一系列事实进行证明) 。归纳法从细节到概括、从具体事情 入手(从各种事实中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六、一些有用的问题 倾听的方法:倾听的方法:倾听的作用:(1)懂得倾听的人会获得更多、更真实、更有用的信息(2) 倾听的前提是你清楚的知道在一个采访中你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倾听的要求:好的倾听者 (1)能够记住对方口头表达的信息(2)琢磨对方表达的真实含义(3)知道对方已经 说了什么,接下来又会说什么(4)发现对方没有直接表达,暗藏的态度和涵义(5)换位 思考,关注对方。糟糕的倾听者(1)局限于情节,不去发觉内藏的含义(2

14、)容易被 外界因素影响,如噪音、语速、甚至对方的相貌。倾听的代价:改变自我的看法,融入对 方所提供的情境中。 怎样学会倾听:怎样学会倾听:1.为听做好准备。你准备要听什么?提炼要点和能够证明观点的证据除掉 先入为主的情绪。2.提炼要点。采访对象不是专业的演讲者,需要你不断的提醒,提炼, 思路才会清晰。3.寻找支撑材料 4.连句思维(反着听,辩证看待对方的话,别都信)5.注意 对方的措辞 6.鼓励并引导 7.表现出倾听的愿望 采访中的观察法:采访中的观察法:两种类型:一、非参与式:观察的第一个层次,自然而然发生的。二、 参与式。观察的内容:1.场景:环境、声音、气味 2.人物:从外貌到性格,一些

15、行为会有 一些象征意义,透漏出对方的真实自我。如着装、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脚部姿势 3.行 为 4.意义。亚里士多德认为好的情节要具备:1.悬疑 2.整体性 3.行为 4.讽刺 新闻采访的特殊方法:新闻采访的特殊方法:一、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二、利用网络作在线采访三、悄然兴起的 精确新闻采访 隐性采访:隐性采访: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的真是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 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就新闻事件进行的采访。类型:1.体验式采访:指记者不暴露 身份和目的,而作为社会普通公众去获取有关信息的采访方式。2.伪装式采访:以隐去真 实身份的方法,隐藏采访目的,以获取所需信息的采访方式

16、。方法和程序:1.寻找线索和 线人 2.在采访前确立某种假设(假设并非都能证实,但是无法证实不是一无所获,因为证 伪和证实一样重要)3.周密的考虑各种应当考虑的问题 4.确定采访对象之间的利害关系 5. 贴身暗访 6.获取必要证据(包括采访笔记、录音、录像带以及照片、各种证书、实物证据、 文件资料的原件、副本、复印件等)7.隐性采访的观察 8.对所获取的证据进行司法甄别 新闻侵权:新闻侵权:(如何判断是不是侵权?能不能有其他方式代替;记者本人有没有触犯此条例; 会不会引起不良效应)一、名誉权:1 失实:(1)虚假事实的陈述方式(2)严重的实施 或基本内容实施(3)结论失实(4)无法证实。2.侮辱人格:(1)侮辱一个有罪错的人的 人格(2)侮辱性的言辞(3)侮辱性的镜头。二、隐私权:隐私就是指个人与 社会公共生 活无关的而又不愿意被他人知道或者受到他人干扰的私人事项,这就是隐私。1.法定的隐 私:包括住宅、邮电通讯、婚姻状况、两性关系、伤痛疾病、收养秘密、个人储蓄、未成 年人犯罪、家庭及私人的单项资料、艾滋病等等。2.酌定的隐私:法定虽然没有规定,但 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