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86436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前 言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地处福建省中心地带,居于我国中西部地区通往海峡西岸沿海地区的交通要冲,是三明市核心发展区,也是产业最集聚、发展最有潜力、生态环境最优越的区域。加快推进生态工贸区建设对于把三明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构建联结沿海口岸、辐射中西部广阔经济腹地的海峡西岸中部枢纽,建设纵深推进的前锋平台和战略通道,拓展闽台交流合作,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有力、有序、有效地促进三明生态工贸区的发展建设,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

2、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2009-2020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规划和文件为编制依据。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2011-2015年为加快发展期,2016-2020年为全面提升期,2021-2030年为远景展望期。本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三明生态工贸区开发建设及制定其他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实施过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变化进行调整。 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发展基础 1第一节 区域概况 1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 6第三节 存在问题 7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空间架

3、构 8第一节 指导思想 8第二节 基本原则 8第三节 战略定位 9第四节 发展阶段与目标 10第五节 总体布局结构 12第六节 总体空间区划 16第三章 中心城市发展 19第一节 城市性质与职能 19第二节 城市发展格局 19第三节 功能分区与发展重点 20第四章 产业发展 24第一节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24第二节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26第三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28第五章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33第一节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3第二节 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力 34第三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35第四节 加强区域互动联动 36第六章 重点园区发展 38第一节 三明经济开发区 38第二节 三明高

4、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1第三节 埔岭汽车工业园 44第四节 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 45第七章 基础设施建设 46第一节 综合交通 46第二节 电力通信 53第三节 供排水 59第八章 资源开发与保护 63第一节 土地资源 63第二节 水资源 64第三节 矿产资源 66第四节 森林资源 67第九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防灾体系 69第一节 生态建设 69第二节 沙溪流域综合治理 72第三节 环境保护 73第四节 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 74第五节 防灾减灾 75第十章 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78第一节 推动教育优先发展 78第二节 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78第三节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79第四节 加快

5、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79第五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80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82第一节 创新体制机制 82第二节 坚持规划先行 83第三节 完善要素保障 83第四节 落实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政策 86附件: 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十二五”重点产业暨社会事业项目表(共50项)图纸目录1.规划范围示意图 32.总体布局结构图 153.总体空间区划图 184.产业发展布局示意图 325.三明经济开发区吉口新兴产业园示意图 396.三明经济开发区贡川产业园示意图 407.三明经济开发区城南产业园示意图 418.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沙园示意图 429.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尼葛园示意图 4310.三

6、明埔岭汽车工业园示意图 4411.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示意图 4512.重点交通干线走向示意图 5213.电力设施布局示意图 5814.供排水设施布局示意图 6215.规划区生态格局图 70第一章 发展基础第一节 区域概况一、区域范围三明生态工贸区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中部,范围包括:梅列区、三元区全辖区,沙县、永安市、明溪县的6个街道办事处、9个乡镇,规划总面积3157平方公里,2010年常住人口约77万人。其中,核心区包括三明中心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核心功能区、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规划区,面积为258.9平方公里。表1-1 三明生态工贸区乡镇(街道)面积、人口情况表(2010年)县(市、区) 乡镇

7、(街道) 土地面积(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万人)梅列区 列东街道办事处 84 16.14列西街道办事处 徐碧街道办事处 陈大镇 196 0.86洋溪镇72 0.58三元区 城关街道办事处 8 14.26荆西街道办事处 3 富兴堡街道办事处 8 白砂街道办事处 21 岩前镇 265 1.84莘口镇 230 1.72城东乡 67 1.09中村乡 201 1.18沙县 虬江街道办事处 114.1 10.85凤岗街道办事处 235.9 高砂镇 160.9 1.18富口镇 233.1 0.91大洛镇 117 0.69南霞乡 124 0.65永安市 燕东街道办事处 11 18.00燕西街道办事处 78 燕

8、北街道办事处 64.8 燕南街道办事处 64.3 贡川镇 135 0.86大湖镇 172 1.72曹远镇 193 2.95上坪乡 158 0.53明溪县 沙溪乡 141 0.67合计 28个乡镇(街道) 3157 76.68二、区域资源概况(一)区位条件。生态工贸区地处福建省中心地带,是我省沿海通往中西部地区的战略通道。近年来,生态工贸区内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为主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陆续形成,将逐步成为东进西出、南联北接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交通枢纽,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二)土地资源。生态工贸区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均拥有量大,现状土地利用类型中以农业用地为主,建设用地仅占5

9、.52%,区内适宜成片建设用地约259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2%,目前土地开发强度不高,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还有较大的用地潜力。(三)水资源。生态工贸区水资源丰沛,总量69. 8亿立方米,人均8146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水平的近2.5倍。闽江上游三大支流之一的沙溪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区,可利用入境水资源量达2.4亿立方米/年,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充足用水保障。(四)矿产资源。生态工贸区矿产资源种类有40多种,以无烟煤、石灰岩、重晶石、粘土、铁矿为优势矿种,储量大、品质优良,开采条件好,为矿产加工业及其下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资源条件。(五)旅游资源。生态工贸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风景

10、名胜区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火成岩地貌在区域内均有分布,沙溪景观优美宜人,三明正顺庙、三元万寿岩、永安安贞堡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沙县小吃文化、永安抗战文化和笋竹文化独具内涵。(六)林业资源。生态工贸区所在的三明4县(市、区)林地面积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75.7%,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和毛竹重点产区,林竹资源和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为林竹加工业、生物医药与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经济总体概况。生态工贸区主体所在的梅列区、三元区、永安市、沙县四个县(市、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514.56

11、亿元,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32.53亿元,分别占三明全市的52.8%和65.5%,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二)产业发展现状。生态工贸区已形成冶金、农林产品加工、机械及汽车制造、矿产加工、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化工、建材、纺织八大产业集群。现代物流、金融、商务、旅游等服务业快速成长。农业稳步发展,已形成林竹、水果、蔬菜、食用菌、烟叶、畜禽等特色产业。(三)社会事业发展现状。生态工贸区所在的4县(市、区)有普通高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11所,普通中学54所,三明市区及永安市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基本建成市、县二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 四、基础设施现状(一)交通设施。生态工贸

12、区有福银、泉三、永武3条高速公路通过,通车里程达178.86公里,区内现有1条国道、3条省道,鹰厦铁路贯穿生态工贸区中部。永宁高速公路、向莆铁路、南三龙铁路、沙县机场已在规划建设中。(二)供水、供电、通信。区内已建自来水厂10座,总供水能力达40万立方米/日,现有污水处理厂4座,污水处理规模9万立方米/日,污水配套管网共计81.11公里。华电永安火电厂扩建项目、220千伏永安西坑、梅列碧湖输变电工程等一批供电工程基本建成。长途及本地传输网全面实现光缆化、数字化,3G网络基本覆盖,城区、行政村的无线网覆盖率达100%。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一、发展机遇(一)海峡西岸经济区新一轮大发展的战略机遇。随着

13、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为中央决策和国家发展战略,为生态工贸区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二)闽台合作纵深拓展的发展机遇。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全面实施,闽台两地经贸往来更加频繁,生态工贸区依托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三明台商投资区等两岸合作平台,将不断深化与台湾产业的纵深对接。(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市场机遇。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今后将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新材料、新能源、生

14、物与新医药等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生态工贸区开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二、面临挑战(一)高铁时代的来临加大了“虹吸效应”。随着连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资金、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将加速向产业优势突出、发展环境优越的区域聚集,生态工贸区产业转型升级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二)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在全省10个新增长区域中,三明生态工贸区与沿海新增长区相比,缺少港口支撑。各地加快发展势头强盛,竞争更加激烈。(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压力大。区内工业污染源点多面广,污染物排放强度较大。同时,由于地处闽江上游沙溪流域和海西绿色腹地,更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第三节 存在问题一、经济总量

15、偏小,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目前生态工贸区经济总量仍较小,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中第一产业偏高,第三产业明显偏低。工业以传统的资源开发型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比重低,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二、工业园区布局分散,产出效益较低受地形地貌影响,生态工贸区内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数量较多,有6个省级开发区和投资区,20个工业园区。“小而散”的园区开发模式导致缺乏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三、城市规模偏小,辐射和带动能力较弱2010年三明市区建成区面积25.85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34.5万人。由于城市规模小、服务水平低,导致中心城市对周边辐射力弱,未形成较强的中心带动作用。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空间架构第一节 指导思

16、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坚持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并进,提高创新集聚发展水平,统筹生态工贸区城乡、区域、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把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成为海西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海西中部现代服务业集聚地、海西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福建中部宜业宜居中心城市、福建生态低碳发展示范区,实现经济繁荣、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第二节 基本原则注重科学定位。立足三明实际,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构建生态工贸区产业群、城镇群、交通网、生态链,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互动并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筹兼顾。优化发展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功能空间框架,引导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区域内外合理分工和互动联动发展。打破行政区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