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资料,初中美术,中师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85923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塔资料,初中美术,中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佛塔资料,初中美术,中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佛塔资料,初中美术,中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佛塔资料,初中美术,中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佛塔资料,初中美术,中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佛塔资料,初中美术,中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塔资料,初中美术,中师教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佛塔建筑一、佛教藏传佛教历史悠久,教派林立,发展到今天,有四个大的派别:格鲁派、噶举派、宁玛派、萨迦派在西藏,如果不是对藏传佛教稍有了解,很难分清各教派的区别。比如格鲁、宁玛、噶举的僧人,从外表看,平时穿着基本一样。只有在寺庙里看大殿内的陈设,或者到了重大宗教节日才能看出一些区别。实际上,各教派重要的区别在于其修练方式。 1、格鲁派是藏传佛教之中最晚形成的一个教派,但也是藏传佛教繁杂的派系中最有影响、最具规模、势力最大的一个教派。其创始人为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十五世纪初,宗喀巴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对其他教派进行改革后创立了格鲁派。该派主张以“中观见”为中心,主张学行并举,显密并重,僧众

2、严持戒律,学经遵循次第,加强寺院组织等,故称为格鲁派(意为“善规”)。因宗喀巴创建嘎登寺传教,故又名“嘎登派”。明中叶(十五世纪)以后,格鲁派势力逐渐扩大。该派禁止喇嘛娶妻,宗教首领采取转世相承的办法。 宗喀巴有八个最为出色的弟子,其中两个弟子最为有名。从二弟子克珠杰开始,形成了班禅活佛的转世系统;从八弟子根敦珠巴开始,形成了达赖活佛的转世系统。达赖和班禅,后来就成为藏传佛教中地位相同的两大宗教领袖。明万历初年,达赖三世传黄教于青海地区,受到蒙古族俺答汗的尊奉。清初,达赖五世和班禅四世又借和硕特蒙古固始汗兵力击败了敌对势力。顺治九年(年)达赖五世亲赴北京朝觐,次年受清廷册封,取得藏蒙喇嘛教各派

3、总首领的地位,此后格鲁派即成为西藏地方的执政教派,并在藏蒙等地区广泛流传。 因该派喇嘛戴黄帽,故俗称“黄教”。 2、噶举派主寺多在前藏。因该派喇嘛穿白色裙子和衬衣,故俗称“白教”。3、宁玛派该教派著名寺庙有西藏的多吉扎、敏珠林和四川西部的竹庆、噶妥等。因该派喇嘛头戴红帽,故俗称“红教”。4、萨迦派是藏传佛教的教派之一. 因该派寺院墙上涂有红、白、灰三种颜色,故俗称“花教”。佛教建筑: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的寺庙建筑,从北魏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这些建筑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宗教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洛阳白洛阳白马马寺寺 始建于汉朝

4、的河南洛阳白马寺,是中国官方最早营建的佛寺。五台山佛教建筑五台山佛教建筑 恒山恒山悬悬空寺空寺 值得一提的还有山西省境内北岳恒山悬空寺,这是一座凌空架起的寺院,上靠危岩,下临深谷,造型独特,是极为罕见的建筑。悬空寺位于浑源县城南 3.5 公里处的金龙峡谷西侧绝壁的山腰上,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建于悬崖上的木构建筑。始建于北魏时期,唐、金、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整个建筑面对恒山,背依翠屏,壁岩无阶,高楼仰止,是北岳恒山第一奇观。布达拉布达拉宫宫 喇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派,喇嘛教寺庙建筑的特点是佛殿大、经堂高,建筑多依山势而筑。位于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是典型的喇嘛教寺庙建筑。石窟: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

5、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核心,周围是一圈柱子,三面凿几间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禅室,窟外为柱廊。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从北魏(3866534)至隋(581618)唐(618907),是凿窟的鼎盛时期,唐代以后逐渐减少。这个时期,黄河流域是中国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中国的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二、佛塔的历史发展“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乐善好施的通俗用语,也是扶危济贫、救死扶伤义士们的谦逊之辞。既使

6、在现代的文艺作品中,这句话也是拯救众生性命的主人公们脱口而出的惯用语。那么究竟什么叫“浮屠”呢?这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回答的问题。其实,浮屠就是佛塔,虽然佛塔对于所有的中国人而言并不佰生,但如果要问“佛塔是用来作什么的?”仍然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去了解佛塔的来历、用途,以及它的类型、结构等等。松赞干布时期(公元七世纪中叶),佛教正式传入西藏,松赞干布迎请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汉地等大量高僧,翻译佛经,兴建佛寺。根据汉藏史集,当时西藏共创建佛寺一百零八座,但具体记载的只有十八座。由于佛教建筑物在西藏的大量出现,随之佛塔也在西藏诞生了。塔,梵文称作 Stupa,在古代的印度

7、就是坟冢的意思。从印度的梵文译成汉文之后,曾经出现了佛图、浮屠等音译名称,和方坟、圆冢、高显等意译名称。而“塔”则是古代的中国人给予这种印度传来的建筑的一种很形象化的名称,最早见于晋代葛洪写的字苑一书。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涅槃以后,弟子们把他的遗体火化了,遗骨在火光之中凝结成了五彩斑烂、击之不碎的结晶物,称作舍利子。相传释迦还遗留下了他的身骨、头顶骨、牙齿、毛发、指骨等等,都是佛的舍利子。当时有八个国家的国王听说释迦涅槃了,都带领兵将前来争夺佛祖的舍利,最后他们分别得到了一份,按照印度古老的传统习俗在自己的国家建塔供养了起来。这些佛塔的下面都有地宫,里面都珍藏着释迦佛祖的舍利。由于佛教信徒们将释迦

8、佛祖的舍利子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物品,所以佛塔就不仅成为了释迦涅槃的象征,更是佛家弟子们顶礼膜拜的对象了。佛教认为:信徒们如果能经常性地环绕着佛塔作礼拜,就可以在来世获取无上的功德和福报。所以,环绕着佛塔作右旋礼拜,也就成为当时的僧侣们每日必作的功课了。不仅如此,就是建造佛塔本身也是一项功德行为。在释迦涅槃二百多年以后,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就曾经打开了最早的八个舍利塔中的七塔地宫,取出舍利子,把它们分成许多份,然后在他传播佛教的广大区域内普遍建塔供养。这种作法还经常被后世的佛教信众所效仿。时至今日,佛祖的舍利塔遍布于中亚、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各地区,在中国的大地上,古塔的数量就有上万座。 说到

9、这里,人们不禁会问:这么多的佛塔下面难道都有释迦佛的真身舍利子吗?当然不会的,供奉真身舍利的佛塔是屈指可数的,而大部分佛塔下面供奉的只是象征性的佛舍利。用什么来作象征性的舍利呢?佛经上说:信众们修建佛塔,如果找不到佛的真身舍利子的时候,可以用金、银、琉璃、水晶、玛瑙等珍宝来代替;如果实在无力求得这些宝物,也可以到大海边去拾取清净的砂粒,或者采集一些药草、竹木的根节来制造舍利。只要具有真诚的信佛之心,这些象征物品在信徒们的眼里也就完全具有了如真身佛舍利一般的功能与作用。另外佛教的经典集中了释迦牟尼的所有思想与智慧,是佛教信众通往涅槃境界的指路明灯,因此,在有的古塔中,一些佛教经典也被当作舍利供奉

10、在了塔身之中。经典是不同于真身舍利的,所以,珍藏在佛塔之中的经典被佛教称作“法身舍利”。不论是真身舍利还是法身舍利,它们所在的宝塔都会被称作“舍利塔”。 但也有一种佛塔只是被用来作为释迦牟尼象征的,塔下并不埋藏舍利子,因此就不具备坟冢的性质,如在石窟洞里用石头雕刻出来的佛塔就是这样的。这种塔在梵文佛教文献中叫 Chaitya,汉语的音译称作“支提”或“制底”。 任何形式的文化艺术都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作为佛教信仰的重要标志之一的佛塔也是这样的。当建造佛塔的思想从印度走向四面八方之后,各地区的佛教信徒们在接受印度佛塔建筑样式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结合着本民族的固有文化,创造出自己所喜爱的佛塔样式

11、。于是在佛教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佛塔不断涌现,成为了古代信仰佛教的各民族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中国的古塔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它们的外表造型和结构形式上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窣堵波 stpa 印度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是梵文 stpa 的音译 ,意指泥土砖石垒筑 的高冢佛塔的造型起源于印度。汉代,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塔的建筑在后汉末年,就已经风行全国了。据后汉书记载,汉末三国时期,丹阳人笮融“大起浮屠。上累金盘,下为重楼,有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这些描述真实地记载了当时佛塔建筑的宏大与华丽。佛塔随着佛教自世纪初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工匠们将印度原有的覆盆式的塔的造型与中国传统的楼

12、阁相结合,便产生了楼阁式的佛塔。继而由楼阁式衍生出密檐式塔。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因此便派生出了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式样的佛塔。一般来说,不论佛塔是什么形态、大小如何,它的基本造型是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的。塔基有四方形、圆形、多角形。塔身以阶梯层层向上垒筑,逐渐收拢。在中国,若论塔的数量和它们形式的多样,风格的丰富,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各种极富有建筑装饰美感的塔,与山川、河流、村落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人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当梵文的 stupa 与巴利文见 Thupo 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

13、为“塔婆”、 “佛图”、 “浮图”、 “浮屠”等,由于古印度的 Stupa是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经之用的,亦被意译为“方坟”、 “圆冢”,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以塔為中心的寺院以塔為中心的寺院 最早的佛教建筑只有佛塔,所以佛教徒礼拜佛塔就等同礼拜佛陀。中国唐代流行佛塔為中心,殿堂围绕四周的样式,称為塔院;到了宋代则将塔建在佛寺后面,元代以后佛塔就渐渐消失了。日本大阪市的四天王寺,始建於推古天皇元年(593),是日本最古的官方寺院,五重(层)塔位於中央,四周以迴廊围绕,通往各殿堂,此為唐代塔院的样式。寺院和佛塔的渊源寺院和佛塔的渊源 元代以后,

14、中国多数佛寺只建佛殿而不建塔,因此塔的重要性逐渐被佛殿取代;到了现代,一提起佛教的建筑物,人们联想到的就是寺院。现在大家可以知道,原来最早期供奉佛舍利、佛像、让佛教徒礼拜的是佛塔,后来才转移至佛寺。 汉传佛塔的发展 佛教相传自东汉传入中国,但是现在我们要想看见北魏以前的佛教建筑遗迹,可以说只能从历史的荒烟中依稀想象。三国时笮融建佛寺,下为重楼,上为铜盘九重,可容人三千,中立金铜佛,身着锦采(注五)。四川什邡所出土的佛塔画像砖,已出现中国建筑斜顶斗拱的语汇,这正好说明早期佛教建筑与艺术,尚保存着西来的建筑传统,但却开始中国化的形式。笮融的浮图祠可说是中心塔院,以塔为寺的形式。 到了南北朝时期,我

15、们在敦煌、云冈石窟中看到同样来自印度的影响,中心柱窟的形式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形式,但是在作法上却大大的改变,把印度圆形的窣堵波变成方形的四方形二层佛柱,而且直通窟顶,成为结构的整体。为了广布佛法,佛教艺术家开始大量塑造佛像与绘制壁画,原来的佛塔空间便不能满足需求,加上当时帝王崇佛,塑造佛像动辄高数丈,因此中国的堂庑便开始加入佛教建筑,变成前塔后殿的形式。而南北朝时期所建的佛寺悉数毁坏,目前只有在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保存下来,此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可以说是现存最早的石造佛塔。三、佛塔的分类我国的佛塔按建筑材料可分为土、木塔、砖石塔、陶瓷塔、金属塔、琉璃塔金银铁铜、象牙等,两汉南北朝时以木

16、塔为主,唐宋时砖石塔得到了发展。从佛教的教义上分,有舍利塔、法身塔和祖师塔。从层数上分有三、五、七、九层塔等;从平面上分,有方塔、六角塔、八角塔、十二角塔等。按类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和墓塔等。塔一般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组成,塔的平面以方形、八角形为多,也有六角形、十二角形、圆形等形状。塔有实心、空心,单塔、双塔,登塔眺望是我国佛塔的功能之一。塔的层数一般为单数,如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层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塔。我国劳动人民先后吸收了古印度和尼泊尔的佛教艺术,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精华而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塔”。如始建于元代的北京“妙应寺白塔”就是一例,该塔高 51 米,为通体洁白砖石结构,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佛塔,又称喇嘛塔。 我国佛塔众多,而咏塔的诗文更多。如“古塔云中影,佛寺夜半钟”、 “赞宇弘开壮帝都,碧天空起玉浮图”、 “谁建浮图礼大千,灵光遥与白云连”、 “望尽人间多少事,身在大干几沧桑”、 “点燃八百灯火,指引千帆夜海航”等。这些千姿百态的古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