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840973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一课题研究背景一课题研究背景我们学校地处城厢结合部,这几年,随着双凤镇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工涌入经济开发区及其附近大大小小的企业。自然而然,他们的子女便成了我校的主要生源。目前,我校 733 名学生中,外来民工子女占 40%左右。这些民工子女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且与本地学生家庭贫富差距较大,在心理和行为上与本地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和隔阂,主要表现在: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平等感、被歧视感,性格孤僻,敏感、感情脆弱细腻,与本地学生存在对立情绪;生活习惯上不适应,不经常洗头、洗

2、澡、洗脸,衣着不整洁;行为上缺乏教养和文明,经常我行我素,乱丢纸屑,随地吐痰,随便说脏话,动不动就打架,甚至有偷窃行为;家庭教育上缺乏正确引导,父母自身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有不少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待孩子语言粗俗,并且有暴力倾向,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形成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根源有:1.家长因素: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以为把学生交给了学校就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的教育无关紧要,更不会去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2.环境因素:出来打工的民工在老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外出打工,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无法租很宽敞、环境很好的房子住,大多是一家四五口人挤在十几、二十平米的石棉屋里,

3、吃喝拉屎都在一起,以至于无法顾及个人卫生的家长更不会来关注孩子的习惯的养成。3.受教育因素:这些孩子的老家生活条件差,师资队伍自身素质不高,用方言或带有方言的不标准普通话上课的老师普遍存在,因而这些学校出来的孩子到这里来就连普通话都不会讲,或是有些孩子根本不上幼儿园。“越是落后就越野蛮”,孩子经常脱口而出一些脏话、土话;拳打脚踢现象时有发生。民工子女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 他们行为习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我们整个学校的德育效果,也关系到将来整个社会的安定。作为学校,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些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教育简单了事,我们必须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全方位的分析。学校要为正在学知识、成品质,长身体的外来民

4、工子女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根据各位家长和班主任的反映,这些习惯较差的学生大多是农民工子女,如果不能尽力关注和帮助这部分学生习惯的养成,势必他们的这些不良行为会影响到其他学生,所以此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是迫在眉睫,也是必然趋势。- 2 -二二. .同类研究综述同类研究综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问题已经成为很多老师普遍关心、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这方面的资料有很多,而关于如何培养民工子女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内容还很少。因为民工子女和本地孩子相比有着很大程度的差异,因此,我们的研究将在这方面作一些关注。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

5、值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一)研究的意义根据我校学生的特殊性,我们必须从“一切为了学生”这一大局着眼,以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整合学校德育教育资源,优化德育教育方法,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二)研究的价值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让民工子女学会积极与人相处,学会适应新环境。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让民工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交往习惯。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提高民工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重视父母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影响与作用,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形成教

6、育合力。四课题界定四课题界定1. “外地民工子女”指:在我校学习的外来务工子女。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被人们约定俗称为“农民工”,简称“民工”,而他们的子女就被称为“民工子女”。2.“良好行为习惯”:是有意识、有目的培养的,由于重复而巩固下来并变成人类社会需要的,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个人行为方式;良好习惯有利于个人和集体生活的安排。3.“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就是通过关注和指导外来学生的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遵守班级纪律、遵守校规、遵守公共秩序,为他们将来成人、成材打

7、下坚实的基础。五理论依据五理论依据1.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在实践中养成。- 3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非常重视在做中学。因此,他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他在教育的新生一文中写道:“我们所提出的是:行是知

8、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2.儿童心理学的依据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能否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习惯与健康的人格成了决定孩子能否学好知识,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基本保证。也可以说,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好习惯导致成功,坏习惯导致失败,已经成为他们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因此有人说“成功计划”就是“习惯养成计划”。五研究预期目标五研究预期目标1.通过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在少先队内部充分体现民工子女的主体性,让他们自觉地去学规范,守规范,最终把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2.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广大民工子女提供认识生活、思

9、考人生、探知社会的广泛场所,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考验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3.通过营造浓郁的文化环境,对民工子女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对规范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促进民工子女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4.通过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让民工子女学会积极与人相处,学会适应新环境,提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并提供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消除陌生感和排斥心理,积极地融入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中。5.通过家长学校和网上家长学校,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提高民工子女父母的素质,让民工子女在校内外都有督促和榜样,从而养成自觉行为。六研究措施六研究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的力量,为民工家长开展

10、各类家庭教育讲座,订阅家庭教育杂志,培养和提高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和素质。2.利用黑板报、队报等宣传手段进行强化教育。- 4 -3.班主任针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及寻找对策,全员参与利用“一对一”形式进行帮教调适活动。4.为民工子女制定季度、月、周、日的计划表,分发到班级,请家长和班主任定期填写,定期给予表彰,并以此督促其行为习惯的养成。5.加强家校联系,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形成教育合力。七研究对象:七研究对象:全校外来民工子女八研究方法:八研究方法:1.调查法:采用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外来民工子女的一些行为陋习。2.案例分析法:寻找研究前外来民工子女不良行为的个案和群

11、案,跟踪分析其改变过程。3.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不段地阶段总结,再通过不断付诸实践,验证,针对有特征的个案总结,完善研究成果。4.行动研究法:在科学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确定研究的探索性实验方案,指导实践再按一定的实验方式实施验证,检验其效果,进而系统整理实践模式,加以推广发展。九研究策略:九研究策略:(一)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把“规范”内化为民工子女的“行为”。1.制定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则,做到“行有所依”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分别给民工子女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使认识转化为行动。并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我校的实际,依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根据民工子女的特殊情

12、况,制定出民工子女一日规范,包括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他们,真正实现行有所依。2.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做到“行有所查” 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而且在养成过程中会出现反复,故需施以必要的外力,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措施。我们要结合民工子女的实际,建立一整套有自己特色的检查制度,如形成“值日老师校值日班主任班干部学生”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层层检查,逐级落实。基本做到处处有人查,时时有人查,事事有抽查,检查有密度,有力度。久而久之,才能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

13、性。3.形成科学的奖励机制,做到“奖优促差”- 5 -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与对学生的评价、班集体的评价、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挂钩,调动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根据大队部每天检查的反馈,在升旗仪式上宣布上周优胜班级;每月开展校园“星级班”、“清洁班”和“守纪班”评选活动,并在次月第一周的升旗仪式上公布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名单;每学期都要评选“文明班”,“文明之星”等评比,并给予该班级或学生适当奖励。这些举措会提高得到表彰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会使落后班级或落后学生感觉有压力,而且变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学校设立“小公民道德银行”, 每位同学在自己班级的“储蓄所”里开户,开户时由总行赠送道德币 100 个积分。此

14、后,依照“多劳多得”的原则,进行存币、扣币运作。到每学期结束时结算。只要学生每做一件好事,经银行工作人员(聘用而产生的)检查验收后,就可以马上转换成一定数量的道德积分;而一旦做了错事,就会被扣除一定的道德积分。这种将学生的道德行为量化存储的做法,迎合小学生的口味,将会使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真正得到保证,有力地促进全校学生道德综合素质的提高。4.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将“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学校、班级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光荣升旗手、护绿小卫士等职能机构,并且定期轮换,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时,让他们佩戴各种标志上岗,挂牌服务,让他们在自豪的同时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加强

15、民主监督,加大“以群教群”的力度,增强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训练民工子女的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各种良好习惯也是在平常的学习、生活、娱乐中逐渐渗透,渐渐形成的。因此,我们要结合各种节日和各项活动,尽可能多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于导、寓教于乐、寓教于实践。例如,结合植树节,我们可以让学生为校园的树木浇水,锄草,施肥,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改掉乱摘花草的陋习,养成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响应“创文明卫生城市”号召,我们可以带学生开展“走出校外,清除白色垃圾”活动,让他们体验清洁工的辛苦,从而感觉自己平时乱扔垃圾的可耻,勉励自己要

16、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结合诚信宣传,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关于此方面的影片,了解撒谎的危害,做个讲信用、诚实人的重要性,并设立诚信考场,让学生去体验;结合法制教育日,可以请法制副校长或校外法制辅导员为我们做报告,用我们身边的事例讲述小偷小摸的危害和最终的遭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从而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并经常开展“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创文明星”系列活动,让一颗颗文明之星脱颖而出,让学生在争创文明之星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体验到成功(三)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培养民工子女的良好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6 -1.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努力让学生参与设计、参与管理、参与活动。如开辟“才艺展示长廊”,发动学生亲自动手,写字、画画、刻纸等等,参与学校文化氛围建设,让他们在各项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享受、体味中接受环境的各种教育功能的影响;在学校楼梯口和草坪上都张贴“请说普通话”,“请靠右行走”,“嘘,我怕吵,请轻点走”,“小草要睡觉,请别吵醒她”等富有儿童气息与亲切感的行规提示语,时刻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