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个人学习总结【精选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831998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教下乡个人学习总结【精选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送教下乡个人学习总结【精选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送教下乡个人学习总结【精选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送教下乡个人学习总结【精选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送教下乡个人学习总结【精选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教下乡个人学习总结【精选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教下乡个人学习总结【精选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8送教下乡个人学习总结送教下乡个人学习总结送教下乡培训总结反思 今年 4 月 25-26 日,我有幸参加了送教下乡培训。我们数学课开展了“同课异构”的研修活动和无生赛课活动。 “同课异构”是教研组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采取的一项新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教师了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同课异构” ,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2、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本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来听课,课上完后,专家也来上同样的课程。最后专家团队对这些课进行评课 ,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第一天的活动,首先,由陈琳老师、向建高老师和明奉建老师执教同一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然后金老师上示范课,最后示范课说课和点评,最后分组讨论。大家讨论的都很积极。由于几位位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同,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个人教2 / 8学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学重点各有侧重,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演绎着不同的精彩。李柯燃老师对示范课做了精彩的点评,把这次的教研活动的

3、研讨气氛推上了高潮。第二天,又举行了无生赛课,六位老师都进行了精彩的赛课。梁大新老师也做了精彩的点评。此次教研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 ” 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

4、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这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我建议今后教研组要多开展此类活动。送教下乡学习总结3 / 8沙窝中学:黄蔓这次送教下乡培训活动让我获益良多,特别是跟全县的乡镇中小学老师在一起探讨研究,如何真正的走到学生中间,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真正的以人为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句话让我们思考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去把握这个“爱”的范围。我非常欣赏专家说的“要做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怀者。”其实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往往教师却只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缺乏对生命、精神的关怀。我们要知道教师不是学生的生活保姆与知识

5、供应商,而是学生的精神成长的关怀者;他的职能不是提供给学生什么,而是使学生发展自我的智慧创造各种机会与学生一起成长。因此我认为,教师只有关怀学生精神健康成长,才有可能发生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才不会产生虚伪的结果。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怀者。所以我认为: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做个终身学习者。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教师应向个性化、研究型、创新型教学发展,通过教学实践反思研究升华,培养科研意识,对教学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4 / 8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教师应向个性化、研究型、创新型教学发

6、展 ,通过教学实践反思研究升华,培养科研意识,对教学问题跟踪研究,使之课题化,并总结成果,形成个性和特色的理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理论支撑。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个思考的实践者。对于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语文工具性的偏失、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字词教学的忽视等并没有做深入的思考和变革。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必须是个思考的实践者,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为,为有最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我们的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做到“省时高效,整合简约” 三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服从于、服务于学生的学 ,当好课堂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 ,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

7、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 ,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让我们在工作中充分给予学生关心、理解、尊重与信任,真正地做好学生成长的精神关怀者吧!让这次培训能够真正的体现并运用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吧,学习告5 / 8一段落,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思考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使学生和自己都得到更大的提高和发展 。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学习心得大王镇中心小学王定华2016 年 3 月 ,黄石市首届名师讲师团送教下乡活动在干年古镇大王镇隆重举行。作为

8、农村教师能有幸参加如此重大的活动,实在感谢学校给自己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观摩 00 和 00 两位老师的小学数学优质课,以及来自市级各位专家的点评,此次活动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二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讲课风采,感受了专家的独到的讲评,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身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 。下面我就这次学习谈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 、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感染了我,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积累经验。二、课前准备过程很有特点,两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创设情境教学,这样不会让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觉得很紧张,而且还可以把学生

9、的注意力从课间吸引到课堂中来,6 / 8只有集中的注意力才是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我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他们在上课时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 ,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比如:上xxx课时 xx 老师和学生在游戏中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为教学服务 。还有 XXXX 老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适度开放的探究性活动,启发学生拓宽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地获取多

10、样化的信息,积累丰富的探究经验 。非常值得我学习。四 、现在到处都在提学生的减负问题,而减负的根本在于提高课堂效率,所以要成就高效的课堂就必须要求教师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今天的课上我感觉到两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因而我也在课上发现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通过这次听课,我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也感受到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原来可以如此的默契,看到二位老师精心设计的这几堂课,孩子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感触颇深,也发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以后7 / 8的工作中,我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

11、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五 、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 ,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听的这两节课中,两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尤其 XXX 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老师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孩子们积极向上的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六 、课堂展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 。这在 000 老师的课堂上体现地最为充分,从始至终,都是学生在自主学习。00 老师只是犹如在旁的一位长者,引领着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激励学生提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而学生则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在老师的组织下自己思考以及通

12、过合作学习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学会了知识而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去学习。人无完人,他们也会有些不足 。比如讲XXX时老师在课堂最后时间到了还没上完,也没有归纳总结便匆匆忙忙下课了;还有老师叫了一些学生回答问题却没有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8 / 8堂教学。在本次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课堂,利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 ,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总之,本次活动的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当好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师,争做有较高水准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的优秀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