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830396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活1、植物的身体一、教科书说明:植物世界与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植物也是学生从小就司空见惯的事物,可以说学生对于植物世界既熟悉又陌生。说到熟悉是因为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植物世界中,已经对周围的植物有了一些初步了解;所谓陌生是由于学生还没有对植物进行过细致而有目的地观察,更谈不上对植物世界比较系统的研究,了解植物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教科书编排植物的生活这一单元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对植物世界的探究,初步了解植物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知道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借助对植物世界的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观察、实验

2、、查阅资料等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为今后科学探究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侧重让学生通过有目的地野外观察,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学会借助观察工具对事物进行定量观察,养成写观察记录的习惯。活动准备:教科书将活动准备融入一幅学生野外观察的场景图中,借助“到野外观察植物需要准备什么呢?”引领学生进行课前思考、讨论,做好观察前的准备。目的一是引起学生野外观察的兴趣,产生外出观察的欲望;二是引起学生的思考,确定探究的主要方向。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植物的身体分哪些部分?我们怎样研究它们?教科书在野外观察的场景中,安排了两组学生交流的情景,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植物的身体

3、分哪些部分?”的讨论,引起学生的思考,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结合“我们怎么研究它们?”制定观察计划,这才是教材安排这一探究活动的真实目的。教科书中呈现的两组同学,一组同学侧重于观察方法的交流,一组同学侧重于观察目的和观察态度的交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前的思考、讨论、交流,借助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确定本次观察活动的目的和采用的观察方法。活动二:出去观察了。教科书展示的是一幅学生实地野外观察活动的场景:由于学生探究兴趣的不同,观察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为此,教科书呈现了五组观察重点各不相同的学生观察时的情景。由于这些同学观察的重点不同,所以采用的观察方法和借助的观察工具也有

4、所不同。有两名同学在观察树的叶子,其中一名同学正在拣掉在地上的落叶,一名同学在用鼻子嗅叶子的气味;有两名同学身边放着一把小铁锨,正蹲在树下观察大树的根;有两名同学在观察大树的茎,其中一名同学正在用皮尺测量大树茎的周长,他身后的同学正配合他记观察记录;还有一名同学在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花;有两名同学正抬头观察树上的果实。教科书利用注意图标:要保护好植物!提醒学生引起高度重视,在野外观察时要珍爱生命。设计这一探究活动的目的:一方面在于给学生创设一次亲历大自然的机会,实地进行一次野外观察活动,让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另一方面在于通过实地

5、野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历科学观察的一般过程,根据观察重点的不同,学会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和观察工具,特别是学会借助工具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定量观察,并养成记观察记录的习惯。活动三:交流一下,看看我们有什么收获。教科书呈现了两份观察记录,其中一位同学记录了观察测量到的树干的周长和其他观察收获;另一位同学的观察记录重点记录了观察树根后的发现。目的是提示学生在交流时要借助自己小组或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交流,不仅交流这次野外观察活动的收获、观察的方法、借助观察工具观察的情况,还要交流自己的发现和如何记好观察记录。自由活动:在自由活动中,教科书以“动手做一做”为活动指向,利用交流的形式呈现了“我准备将观察到的

6、植物画下来”和“我想用拣到的枝叶做一幅装饰画”两个活动。教科书之所以采用这一呈现方式,其目的在于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广泛交流和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进行活动。自我评价部分,教科书设计了与本次活动紧密相关的几项评价内容:“我观察得认真、细致” 、 “我的观察记录” 、 “我喜欢亲近大自然” 、 “我们使用的观察工具” 。设计这四项评价内容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侧重于观察态度和观察习惯、观察过程和方法以及在本次活动中产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对自己的表现给以恰当正确的评价。拓展活动:选择一株植物,长期观察它,看它身体的各个部分有什么变化,

7、并做好观察记录。设计此拓展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同一株植物的长期观察,进一步了解植物的构造特点和植物生长变化情况,养成记观察记录的习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教学目标:1.能依据观察重点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学会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定量观察;亲历科学观察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意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注意保护植物,懂得珍爱生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观察的乐趣;产生愿意合作交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的愿望。3.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并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学会记观察记录。三、教

8、学建议:活动准备活动前,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做好广泛交流,确定好探究的主要方向,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由于野外观察用时长,所以建议教师让学生做好各种观察用具准备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准备好水及部分生活用具,提早对学生进行野外观察安全常识的教育,并事先选好野外观察地点,确保本次探究活动落到实处。由于本次活动是“植物的生活”单元的起始课,所以活动前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对植物世界进行长期探究的愿望,做好探究前的心理上的准备。同时,教师也要为自己做好活动前的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观察用具的准备,力争和学生一起投入到这次观察活动中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

9、,使学生产生探究植物世界的浓厚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随时关注到学生的安全。为确保学生对植物世界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课前教师可组织学生在教室里建立植物角,并派专人予以管理,定期给植物浇水、施肥。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植物的身体分哪些部分?”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但交流的重点不要放在获得正确而又完整的答案上。既便通过交流,学生对“植物的身体分哪些部分?”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们怎样研究它们?” ,这才是这一活动的真正目的。观察可以说是学生认识周围事物经常采用的方法,但对科学的观察方法,应该说学生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所以教师要借助

10、“我们怎样研究它们”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将零散的观察经验整合在一起,获得相对完整的认识。教材呈现的观察方法仅是一种提示,教学时,教师大可不必拘泥于此,要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从观察目的的确定,到观察方法和观察工具的选择,再到如何记录观察记录以及观察时的注意事项,都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使学生对科学观察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利用测量工具对事物进行定量观察,是学生所不熟悉的,更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这一方法,使学生能够顺利地用以观察事物。总之,这一活动一定要组织成真正的探究活动,不可蜻蜓点水,草草了事。在野外观察前,教师还要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兴趣,自由组

11、成观察小组,教师也可和学生共同组成观察小组。每个观察小组要事先做好分工,并依据不同分工,携带好相应的观察用具,以便野外观察时使用。同时要教育学生在野外观察时注意保护好植物,懂得要珍爱生命。活动二:野外观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给学生一次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亲身经历一次野外观察活动。不具备条件的城区学校,也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对校园内和学校附近的植物进行观察,还可以号召学生和家长组成观察小组,利用休息日,由家长带领,进行有目的的野外观察活动。切不可教师包办,代替学生的观察活动,也不要将有限的植物搬入教室,让学生进行一次室内观察活动,因为这样很难落实这次活动的情感、态度、价值

12、观目标。在野外观察前,教师要慎重选择好观察地点,保证不同观察目的的学生找到合适的观察目标。由于野外观察学生比较分散,活动组织难度比较大,所以事先要分好观察小组,并发挥好小组长的作用,保证顺利完成观察任务。在具体的野外观察过程中,当学生的观察兴趣发生变化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有临时改变原定观察方向和观察顺序的权力,只要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观察活动,就达到了这次观察的目的。在学生观察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给予有困难的小组以帮助,帮助他们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和观察工具进行观察。为保证下一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要督促每个小组做好分工,记好观察记录。在观察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的

13、意识,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体会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能自觉保护植物。切忌有的小组因追求面面俱到而造成的观察不深入;更要防止观察目的不明确,活动没有实效。活动三:野外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安全回到班级,及时进行汇报交流。在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观察记录汇报自己小组的收获,要给每个小组创造汇报交流的机会,对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获得的新发现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认可,保护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观察目的、观察方法、观察过程以及这次活动的感受,甚至反思自己小组分工合作的情况以及今后野外观察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在充分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植物的六大器官,初步了解某些器官的

14、作用。自由活动教师可按照教科书的活动指向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做一做”类的活动,但具体的活动内容要有学生自己选择;还可以完全放开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活动。如果因本次活动任务比较重,自由活动不能安排在课上进行,也可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时间完成。自我评价中设计的四项评价内容,可以结合课堂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自评、互评、集中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也可将自我评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进行,体现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拓展活动活动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进行长期观察,可以选择一盆盆栽植物放在家中进行观

15、察,也可以对教室里植物角中的植物进行长期观察,还可以选择校园里的一株植物进行观察,重点记录下它身体各部分的变化情况,养成对自然事物进行中、长期观察的习惯。四、参考资料树的“铠甲”树皮,像是树的“铠甲” ,它保护着树干不受虫蛀和外伤。如果你仔细观察各种树木的树皮,恰似一套套古代武士们穿的铠甲陈列在你眼前。它们的颜色、厚度、花纹都各不相同。从树皮的颜色上看:色彩暗淡的有暗灰色的,如槐树;色彩鲜明的有亮白色的,如白桦;翠绿色的,如梧桐;红褐色的,如樱桃。最漂亮的要算是白皮松的树皮,颜色绿白相间,斑斓可爱。不同树种的树皮厚薄也各有千秋。树皮较薄的如悬铃木、冷杉;较厚的如麻栎、油松;最厚的当推栓皮栎,可

16、达 40 厘米。它的树皮就是软木的原料。老树的树皮上开裂的花纹也是形形色色的:像樱花的树皮,作圆环状浅裂;柿树,作小方块开裂;松柏,作长条纵裂;鹅掌楸,作交叉状纵裂;雪松、枫香树皮的花纹则别开生面,像是一片片鳞甲覆盖在树上。树皮的色泽、厚薄、开裂方式、裂纹的形状和深浅等特征,虽然在不同的树种间有很大差异,但它们的基本结构却是相同的。在植物学上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的表皮、木栓层、皮层和韧皮部合称为树皮。剥掉树皮,就露出了茎内的木质部。因为韧皮部里面有筛管,筛管是树木运送有机养料的通路,所以新栽的小树,应该注意保护树皮不被损害。如果一棵幼树主干的树皮剥落了一圈,这样茎内输送有机养料的通路被切断,树冠叶子所制造的养料就不能通过筛管运送到根部,根部得不到养料就渐渐死去,最后导致全株树木枯死。然而,也有相反的情况,比如枣树,为了使枣树多开花多结枣,人们往往在枣树开花时,在树皮上随意砍几刀,以使养分更集中用在开花结果上,农民把这种措施叫做“开甲” 。树皮除了对树本身有保护作用外,由于不同树种的树皮物理性质和细胞中所含的化学成份不同,又有种种不同的用途。栓皮栎树皮的细胞中充满了空气,细胞壁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