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数学教学之本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816386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追寻数学教学之本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追寻数学教学之本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追寻数学教学之本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追寻数学教学之本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追寻数学教学之本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追寻数学教学之本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追寻数学教学之本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追寻数学教学之本真追寻数学教学之本真【摘要】 本真是自然的存在,绿色的形态。追寻数学教学之本真就是追求原汁原味的数学课堂。应着手从四个方面进行构建:追求朴素,还原数学魅力;追求深刻,提升数学思想;追求简洁,优化呈现方式;追求灵活,调整动态程序。【关键词】媒体应用 数学思想 呈现方式 动态程序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堂教学中最为显著的特征。教师努力让课堂变得活跃,让学生变得自主,我们的教学也更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了。然而,有些教师却误解了新课程的意义,从一个极端滑向了另一个极端:在数学课上,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没有发表应该发表的见解,使数学课缺少了深层次的思维,变得肤浅

2、与浮躁;过分追求形式,缺少对学生呈现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整理与调控,缺少引导学生对知识和方法进行深入有效地建构,数学课的魅力得不到应有的展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静下心来,理性思考,着力追寻数学教学的本真境界。本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纯洁朴实” 。本真是自然的存在,绿色的形态。追寻数学教学之本真就是追求原汁原味的数学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应着手从四个方面进行构建:即追求朴素,还原数学魅力;追求深刻,提升数学思想;追求简洁,优化呈现方式;追求灵活,调整动态程序。茅盾先生曾说过“幼稚粗拙是壮健美妙的前奏曲” ,孩子的思维是最活跃、最清澈的。返朴归真的教学,更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3、。 一、洗却铅华,追求朴素,还原数学魅力。一、洗却铅华,追求朴素,还原数学魅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的直观、动态与美丽所获得的精彩固然是传统教学无法代替与比拟的,但我们不能在不分析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把媒体的应用当作是一种流行趋势,似乎用了一定好,不用就显得落后。曾几何时,不用媒体进行公开教学似乎难登大雅之堂。试问,这样的想法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现实吗?时间、金钱、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平时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何况,难道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一定上不出好课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没有制作媒体,也没有使用任何学具。课始,我在黑板上提出一个问题

4、:两个人在一条直线上走,有几种情况?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后,同学们相继得出了相对走,同向走和相背走三种情况,我把学生的“成果”认真地板书在黑板上。接着让几个学生到上面来演示一下,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等学生们演示完毕,我问全班学生:“对刚才几位同学的表演,你有什么问题吗?”好问是小学生的天性,个个争先恐后。有的说:“同学,你们两个人不是同时出发的,一个先走的。 ”有的说:“两个人同向走,有快慢的。 ”有的说:“谁能给刚才这三种情况画出线段图?”还有的说:“这三种情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等等。通过学生的提问,把教师预设的问题都呈现了出来,但比教师直接问学生效果却要好得多,也为后面的教学

5、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巩固阶段,我也进行了独特的设计,没有应用媒体出示一组一组的题目。大家都知道,线段图是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好帮手,如果学生能自己设计线段图,可见对应用题的理解程度了。因此,我让学生自由到黑板上创造这三类情况的线段图,然后由另外的学生自由到黑板上进行解答,由全班同学进行互动评价,教师在关键处点拨。纵览整节课,几乎做到了人人参与,学生的学习热情极高,运用表演、提问、讨论、创造、评价等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不但牢固、灵活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学得轻松、愉快,真正体验到了做学习主人的无限乐趣。如果这是一节大范围的公开课,想必执教者一定会不惜代价地制作一套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这几乎已经成了惯

6、例。但我想,收到的效果可能还不如“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那又何苦呢?因此,我认为数学课的魅力是源于数学本身,而非华丽的媒体装饰,只要教师用心钻研教材,做好充分地预设,就会出现精彩的生成。当然,有些比较特殊的课通过媒体展示,能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楚地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应该会分析不同课的不同需要,根据时间、条件合理地运用媒体,才能使一节课锦上添花,才能给学生的发展留有更大的余地,真正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二、由表及里,追求深刻,提升数学思想。二、由表及里,追求深刻,提升数学思想。教材的编写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数学知识,一条是数学思想方法。我们教师钻研教材就应如苏步青教授所言

7、:“看书要看到底,书要看透,要看到书背面的东西。 ”如果教师不能努力做到这一点,那么学生所获得的往往只是表象,无法促使学生得到真正地发展。日本著名教育家米山国藏也曾说过:“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惟有学生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 ”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的小数的性质一课,对课后练习的处理,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出示课本“练一练”的第一题:把下面各数中大小相等的数分别写在两个圈里:3.0 0.30 0.30 0.300 3.000 3.00和 0.3 相等的 和 3 相等的学生集体完成后,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更深的挖掘,

8、继续就“与 0.3 相等的小数还有哪些”展开教学。师:与 0.3 相等的小数除了这些还有吗?你能写出哪些?等学生写一些后,教师组织反馈。师:你写了几个?还有吗?学生纷纷汇报自己写的情况。教师继续追问:“如果让你一直写下去,怎么样?”学生表示还可以不断地写。紧接着教师又问:“为什么这些小数都和 0.3 相等?”从而引导学生再次运用小数的性质来说明理由。这样一题简单的课后练习,许多老师不舍得在这里多花时间,只要学生会做了就急于下结论。而在这里,教师灵活地处理了教材的练习,充分挖掘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非常自然地渗透了极限思想。在练习中,让“人人有事可做” ,并给予适当的帮助,让学生在可能的条件

9、下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通过一道习题提供给学生的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启迪,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才是能够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三、删繁就简,追求简洁,优化呈现方式。删繁就简,追求简洁,优化呈现方式。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体现,但是以本为本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虽然编写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能遵循教材编写的原则,尽量做到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但是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把知识发现的过程一一呈现出来,因此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素材。教师的讲授如果仅仅停留在清淡如水般的照本宣科,学生的思维就会因为缺乏具体生动

10、的新信息的支持而阻塞。叶圣陶曾说:“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老师善于运用。 ”因此我们要树立新的教材观,从教材的系统性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处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材料源于教材、优于教材。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求异创新。最典型的就是应用题教学,因为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大多是“纯文字化”的表达方式,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而且都是以一种单一化、封闭化的呈现方式呈现,即:读题分析数量关系说解题思路列式解答。因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把应用题的表现方式多样化(如表格式、图文式、对话式等

11、) ,做到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呈现教学素材,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开学初,我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用具多数是他们自己在周边的文具店买的。在商品经济竞争激烈的社会,店主们为了赢得更好的效益,在销售过程中“拉客”现象、诱惑行为是有的。针对这一现实,我在教学四年级第一单元的二三步计算题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出示一张图片:两位阿姨正在拉扯一个购买练习本的小朋友,其中一位阿姨说我的本子便宜“3 元钱买 5 本”,另一位阿姨说我的本子更便宜“5 元钱可以买 8 本”,小朋友看了看这两家的本子质量一样,小朋友怎么选择呢?大家立刻说谁的最便宜就买谁的!这一例题一出示立刻引起

12、了同学强烈的反响,学生反映自己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学生在高涨的情绪过去后,都在冷静地把这一熟悉而从未在意的事作为一个重大的数学问题来研究,认真地、理性地思考商家的奥妙。这样的教学,尽管只是改变了一下书本知识的呈现方式,但它却使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完美结合,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理解记忆,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四、左右逢源,追求灵活,调整动态程序。四、左右逢源,追求灵活,调整动态程序。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它所面对的是一个个独立的、有个性的孩子,每个教师在课前都不能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映和即将突发的种种“意外“。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知识讲明白,让学生

13、在自己既定的轨道上“运行” ,很少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堂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如:在课前准备了教学软件,而课上电脑出现故障或突然停电;课堂上学生对某个问题兴趣盎然,争论不休,不能按教学计划往下进行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不仅要广泛地收集材料,精心设计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而且每个教学环节要有多个方案,以便应付各种各样的教学意外事件。各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课堂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使教学路径弹性可变,这样,一旦在课堂上遇到“意外“也不至于束手无策。如学生了解了射线的特征后,一位老师让学生举例:“我认为太阳射出来的光线是射线。 ”“手电筒射

14、出来的光线是射线。 ”“我认为太阳和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不是射线,是线段,因为被东西挡住了。“头发是射线。 ”老师说:“你们有意见吗?让我们来假定一下,假如你的每一根头发都是朝着自己的方向笔直笔直的长,而且永远不剪头发,那么你的头发就是射线。 ”无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常常震撼着我们,令我们瞠目结舌。然而,这位教师在课堂上为孩子们营造了轻松、愉快、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围,对这看似荒唐、令人头疼的回答,他没有装聋作哑,轻易否定。而是因势利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举的例子的片面性,又很好地保护了质疑的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这就提醒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周详地考虑、充分地预设,这样你才会急中生智、应付自如,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才会不断地闪现,课堂才会呈现出让你感动的精彩。总之,我们的教学活动过程应该始终围绕着“能够让学生学到什么”和“怎样学才是最有效的”这两个问题展开。这是本真数学的起源点。不管是传统的也好,时髦的也罢,只要是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我们就应该发扬它,反之则应该摒弃。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一定要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心中要有“真理” 。 原汁原味的数学,可以加调料,但决不能走味。数学必须要有纯正的数学味。这样,无论刮什么“风” ,我们都会用“真理”去检验了。澥浦中心学校 郑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