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第一次统测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2799852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次统测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次统测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次统测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次统测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次统测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次统测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市第一次统测模拟考试历史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试卷 第 1 页(共 8 页)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淮安市 2018 届高三第一次统测模拟试卷届高三第一次统测模拟试卷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2018.1第第卷(选择题,卷(选择题,60 分)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题,每题 3 分,共计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 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夫名分定,势治之道也;名分不定,势乱之道也。 ”这段文字最有 可能表达的是下列哪一学派的观点 A

2、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2下表是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的统计数据(单位:斤) ,这一数据说明中国古代 农业显现出时期战国西汉初汉武帝时1938 年1949 年亩产量79.4193.68117.11115130 A脆弱性 B渐进性 C落后性 D封闭性 3汉书儒林传载:“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 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 路然也。”材料表明汉代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主要得益于 A汉政府的大力提倡 B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C儒家学派重视教育 D汉代儒学家的积极推动 4下表是摘自新唐书百官志关于部分官僚机构的职责描述,表中、所代

3、表的官 吏职责对应省、部的官僚机构分别是官僚机构职责尚书省掌典领百官掌佐天下执大正,而总判省事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A中书省、礼部 B中书省、户部 C门下省、户部 D门下省、吏部 5清朝道光年间,两种地方戏曲的艺人在北京搭班演出,以二黄、西皮唱腔为主,互相融 合,并吸收其他戏曲声腔的长处,对京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这两种地方戏曲是 A.徽调、秦腔 B.徽调、汉调 C.昆曲、汉调 D.昆曲、徽调 6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竹枝词出现过一个前所未有的繁盛时期,它以吟咏风土为其主要 特色,对社会文化史和历史人文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要研究近代中 国社会风貌,下列竹枝词可选用的是或坐洋车或步

4、行 不施粉黛最文明 衣裳朴素容雅静 程度绝高女学生竿灯千盏路西东 火自能来夺化工 不必焚膏夸继晷 夜行常在月明中邑志详陈旧土风 镇升为县百年中 田家妇女帮农作 镇市夫男晓女工洋船争出是官商 十字门开向二洋 五丝八丝广缎好 银钱堆满十三行A B C D高三历史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7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战争的一方日本这时已成为一个现代国家,民 族主义使它的政府和人民在共同的目标下团结起来对付中国;而作为另一方的中国,它的 政府和人民基本上是各行其是的实体中国人民几乎没有受到冲突的影响,政府几乎全 部凭借北洋水师和李鸿章的淮军。 ”作者认为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清

5、政府的腐败无能 B中国政治体制落后 C军事技术落后日本 D国人民族观念淡薄 8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 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B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9胡适在 1933 年的演讲中说:“(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张扬生命和人 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 ”这场运动 开启了近代知识分子参与国事的先河 是发现个性和解放个性的运动 反映了共和与复古在文化领域的斗争 同政治斗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A

6、 B C D 102017 年 12 月 13 日是南京大屠杀 80 周年国家公祭日,日本产经新闻 曾头版头条 报道“大屠杀是蒋介石的虚构”。为驳斥这一观点,下列最有力的证明材料包括 当年受害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作家张纯如著作南京大屠杀史 蒋介石日记中的回忆录 当时留下的新闻照片和新闻报道 A B C D 11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里说:“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 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它包含着国情对于 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 人。 ”下列哪部著作反映了毛泽东作出了“自觉选择”? A 星

7、星之火可以燎原 B 新民主主义论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论十大关系 1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 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 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他评论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C “求同存异”方针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3观察下图, “甲”段进出口贸易的平稳增长主要得益于A.增强企业活力的改革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D.中国加入 WTO 带来的发展机遇高三历史试卷 第 3 页(共

8、8 页)14查士丁尼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写道:“我们所适用的全部法律,或是关于人的 法律,或是关于物的法律,或是关于诉讼的法律。首先考察人,因为如果不了解作为法律 的对象的人,就不能很好地了解法律。 ”这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A注重法律程序 B适用范围扩展 C具有人文精神 D体系最终完成 152017 年 7 月,美国参众两院以俄罗斯涉嫌干涉美国总统选举为由,分别以 98:2 和 419:3 通过了制裁俄罗斯的法案,尽管总统特朗普认为对俄制裁法案有明显缺陷,但他并 没有否决此法案。据此可知,美国 A总统无权否决参众两院法案 B总统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 C参众两院拥有一定的外交权 D总统与参众两院立场

9、一致 161931 年,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说:“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史 中,他的地位将在最前列。他现在是并且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 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深入到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 ”他评论的这位科学家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17“苏俄绝大多数老近卫军、干部和党员是因投身革命而走到领导岗位的,心中充满革 命理想主义和阶级斗争观念。有些领导干部一再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在苏联经济中已 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材料表明新经济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

10、 是 A苏俄传统的力量影响至深 B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C急于加快发展的赶超心理 D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没有得到相应发展 181946 年 2 月 22 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务院发回了一份长达数千字 的电报。在这份“长电报”中,凯南依凭自己多年在欧洲、俄国外交的观察和思考得出了 美苏之间并无妥协共存的可能。这封电报 A导致了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B推动了“冷战”政策的出台 C顺应了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D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19下表为美国1981 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 据此可知美国政府的政策调整旨在内容1982 财年1983

11、财年1984 财年医疗、社会保险3.54.85.9医疗、住房补贴11.21.7其他项目21.829.735.3A遵循自由放任,推广“新经济” B加强宏观调控,缓解“经济滞胀” C节省政府开支,发展高新技术 D减少政府干预,缩小“福利国家” 20罗兰斯特龙伯格在西方现代思想史中评价某文学艺术流派写道:“它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理解为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抗不喜欢强烈的激情、主观性和混乱无序人 的精神是镜与灯,它照亮通往真理之路,而不仅仅是反映真理,人的精神天生具有想象力 与创造性,实际上能够塑造外部世界。 ”与这一文学艺术流派风格一致的是高三历史试卷 第 4 页(共 8 页)A 拾穗者 B 向日葵 C

12、格尔尼卡 D 自由引导人民(第(第卷卷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60 分)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其中小题,其中 21 题题 13 分,分,22 题题 14 分,分,23 题题 13 分,分,24 题题 10 分,分, 25 题题 10 分,满分分,满分 60 分。分。 21 (13 分)从秦朝到清朝,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秦代虽然确立了郡县制这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但是由于他的残暴统治,这一制 度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采用的是混合体。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材料二材料二 由北方

13、民族建立的元朝,政治制度与前朝比,具有一些鲜明的特色元朝行省制 度的定型,标志着地方大行政区划形成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设 立数目有限的行省,代表中书省对其力所不及的地方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 施节制,确实也是一种具有明显优点的统治模式。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材料三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 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据材料一说明他采用这一体制的原 因。并指出该制度有何弊端?汉朝继任者是如何解决这一弊端的?(6 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并概括 行省制度的优点。(4 分)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2 分) 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特征。(1 分)22 (14 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逐步认识、学习西方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