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好老师是幸福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798722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遇上好老师是幸福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遇上好老师是幸福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遇上好老师是幸福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遇上好老师是幸福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遇上好老师是幸福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遇上好老师是幸福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遇上好老师是幸福的遇上好老师是幸福的我常常在想,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幸福的。他培养了你的兴趣,开阔了你的视野,把你领进一个全新的领域,让你洞察神秘的世界,这样的体验也只有好老师才能给予。读了史金霞老师的不拘一格教语文一书,这样的感受也就更加强烈了。在不拘一格教语文一书中,史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她独特的思考以及丰富的实践,那些生动的教案给人以冲击,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体验,更不要说那些闻所未闻的课堂实践。打破课堂的樊篱,唤醒沉睡的心魂,光这两个小标题就会让人神往了。其实,教学没有定法,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方式,适合自己的学生的才是最好的。但如何来适合学生,如何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挖

2、掘出学生的潜能,大有文章可做。比如说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史老师采用的是写随笔的方式,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这样做,日积月累,学生的笔自然就顺畅了,流淌出来的不再是干巴巴的套话,而是生动的肺腑之言。整本书,都是这样的生动实践,值得同行们借鉴,同样也值得学子们去品味。在信息化、国际化、全球化的今天,人们最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是交流沟通的能力。每个学科的教学,都应承担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责任,但主要的责任依然应该由语文学科来承担。这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价值所在。交流沟通的能力如何培养?从史金霞老师的不拘一格教语文中,提供了三条非常清晰的线索,分别是阅读、写作和演讲。交流沟通的基础之一是清晰把握别

3、人的思想观点,而阅读是达成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阅读的素材是多样的,有对他人的阅读,包括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以及所表达的观点的聆听;有对文本材料的分析和研究;有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有对电影电视等视频作品思想的把握和诠释。史金霞分五个部分介绍自己的语文教学,其中第一个单元就是她的阅读教学。她给这个单元所起的名字是“打破课堂的樊篱”,但从这名字看,就可以体会到她课堂改革的勇气和决心了。史老师认为:阅读教学要坚持三个原则:第一是教材为我所用。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以及采取什么手段来做,经由什么路径达成。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学养做底气,更要有专业的素养为依托,要把教书育

4、人当做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二是宏观把握与微观品味兼顾。首先要整体感知,梳理脉络;其次是具体赏析和深入探究,由表及里。第三是阅读、写作和鉴赏相结合。但就阅读教阅读,是很难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必须要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做,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史老师还提炼了阅读教学的四种方法:一是尊重历史,还原文本。这其中,将未经教材编写者删减过的课本原文还原给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文本的价值,激发阅读的兴趣,很值得老师们借鉴。二是打通内外,丰富文本。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有关文本的信息,让师生在同一个平台上展开对话。教师不能有意将自己知道的知识封闭起来,以便在课堂上的发挥。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师道尊严和

5、专业威信,是很可悲的。“人越开放,吸纳的越多,成长就越快,就越能够超越自我。”三是纵深多维,重构文本。即站在时空的坐标轴上,调动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源,如各种文本、历史资料、音乐、电影等等,让学生多维度的挖掘文本的意义,勾连对照,重构文本。让一篇篇课文,成为一粒粒的种子,凝聚成孩子们成长的力量。四是精心设问,把玩文本。把握一个文本的教学,要有精当的问题意识。“一个出色的好问题,好比打开文本的一把钥匙,设置一个精当的问题,如同在阅读的大门上,安装了一个有力的把手。”交流沟通的基础之二是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写作和演讲则是达成这一目的基本途径。史金霞老师最困惑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提出“作文”这一概念来

6、?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极力回避“作文”这一概念,代之的是“写作”。让学生写随笔,每周 2-3 篇,是她一以贯之的教学行为。在她看来,写作是人生存的一种方式,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渴望真实自如地表达自我和充分和谐地与他人交流。学生写随笔,就是书写个人的历史。而我阅读他们的随笔,就是在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进行心灵的对谈。把写作的权利还给孩子,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孩子们从“无话可说”到“不吐不快”,从“为别人写作文”到“为自己而写作”,从“我的写作”到“我们的写作”,从“感性化写作”到“理性化写作”史金霞老师为此做出了艰苦的探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的一句话我非常赞同:“写作不是技巧,应是一种表达思

7、想情感的生活方式,如果失掉了思想,淡漠了情感,缺失了个性,那么写作的价值和意义何在?”那些整天训练孩子们应试作文技巧的老师们,读了这句话,不知道有何感受?今天的教育,一个最令大家痛心的问题就是将眼睛紧紧盯在分数上,对分数之外更有价值的事情认识不清,关注不到位。很多教师非常担心在分数之外用力多了,会影响考试的成绩,受到各方的指责。很多孩子在学校里学了好几年,都没有一次在公众讲话的机会,回到家里也不会和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社会需要的交流沟通能力与学校语文教学的实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史金霞老师的实践告诉我们,其实培养学生一生所需要的基础性素养与学生所需要的分数之间并不矛盾。相反,孩子真正喜欢上这门学科了,不用刻意去追求分数,分数自然也会有的。教师首先要改变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自己。拉拉杂杂写了这些,用史老师的一句话来结束吧:“我们做老师的别用暴力去挤逼人生,对每一天都要抱着虔诚的态度,得爱它,尊重它,尤其不能污辱它,教育要救赎的不是教育对象而是我们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