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篇目分析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776770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篇目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烛之武退秦师·篇目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篇目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篇目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篇目分析1烛之武退秦师【作家作品】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春秋 (前 722前 481)240 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亦称春秋左氏传 ,与春秋公羊传 、 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作者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论语雍 也:“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 【背景知识】 烛之武退秦师事在鲁僖公三十年(前 630 年) 。公元前 632 年,晋、楚为争夺中原霸权而爆发了城 濮之战,郑作为晋的附庸却出兵助楚,得罪了晋。加以昔日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流

2、亡至郑未受礼遇, 因而有晋秦联合伐郑一事。秦穆公单方撤兵并留下杞子、逢孙、扬孙戍守郑国,三年后秦穆公乘晋文公 新亡袭击郑国,而有秦晋为争夺中原霸权的崤之战,结果晋大获全胜。烛之武能成功游说秦穆公是和当 时错综复杂的晋楚争霸、秦晋争霸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 【理解与赏析】 课文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一节,写秦晋围郑。交代围郑原因,与秦无涉,而且秦晋分两处驻军,为烛之武说退 秦伯埋下伏笔;暗示双方力量对比,点明“国危矣”的形势。 第二层次,第二节,写烛之武临危受命。力量对比悬殊,唯有外交途径可以解决危机,在此情况下 佚之狐向郑文公推荐了烛之武,这是侧面烘托。但郑文公的请求遭到了烛之武的拒绝,烛

3、之武的言辞中 包含着对郑文公未能及早任用自己的极大不满。于是郑文公首先向烛之武诚恳地道歉,然后指出郑亡对 烛之武也没有好处,打动了烛之武。 第三层次,第三节,写烛之武说退秦师。 “夜缒而出”照应了“国危矣”的形势。烛之武的说辞可 分为四个步骤。一,先承认郑国将亡的事实,这是后面推理的逻辑起点,也是双方谈判的感情起点。二, 指出郑国存亡的利害。郑亡对秦国并无益处,相反会因助长晋国的实力而削弱秦国的实力。 “邻之厚, 君之薄也”切中肯綮,抓住了秦晋争霸的内在矛盾。而存郑的益处是“以为东道主” 。三,进一步说明 秦晋之间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过去,晋惠公言而无信;眼前,晋文公贪得无厌。 “既欲东封郑,

4、又欲 肆其西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晋文公的野心。四,最后,烛之武将亡郑的实质归结为“阙秦以利晋” , 希望秦穆公认真考虑。烛之武的这段说词在承认郑国将亡的基础上分析了秦晋的利益冲突,指出亡郑的 最终后果必然是晋国实力的强大和秦国实力的削弱,这是有着称霸野心的秦穆公所不愿看到的;因而这 段不卑不亢的说词终于打动了秦穆公,秦穆公终于认识到不但不能灭亡郑国,而且还要保存郑国。其结 果是秦郑结盟,秦穆公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并撤军回国,彻底瓦解了秦晋联盟。 第四层次,第四节,写晋文公退兵。由于秦穆公单方面撤军,招致了晋国大夫子犯的极度不满,因 而他请求攻打秦军,眼见盟友要成仇敌,这时候晋文公表现出足

5、够的清醒和忍耐,他在理智地分析形势 后作出了退兵的决定。晋文公退兵的理由有三点:仁义、明智、合乎用武之道。其实最重要的理由是在 晋楚争霸的大背景下,他不想失去最得力的盟友。这充分表现出晋文公一代霸主的胸襟和韬略。 通观全文,烛之武是事件的中心人物,他深明大义、勇敢无畏、特别是能言善辩的外交才能给读者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言实虚词积累】 贰 从属二主。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 (从属晋国的同时也从属楚国) 敢 谦词,冒昧。以烦执事。 鄙 边邑,也指郊外。越国以远。使动用法,使远方的国家成为边邑。 焉 语气词。然郑亡,子亦有不利。 疑问代词,何,哪里。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取之。 陪 增加

6、。焉用亡郑以邻? 困 贫乏,短缺。行李之往来,供其乏。这里活用为名词。 赐 恩惠。且君尝为晋君。 济 渡河。朝而夕设版焉。 封 边界,疆界。既东郑,又欲肆其西。 肆 扩张。又欲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篇目分析2阙 残缺,当为使动用法,使残缺。秦以利于晋 惟 希望。阙秦以利于晋,君图之。 图 考虑。阙秦以利晋,唯君之。 微 无。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 依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与 亲附,跟随。失其所,不知。 敝 损害。因人之力而之,不仁。 寡人 寡德之人。王侯、诸侯夫人、士大夫的自谦之词。唐以后唯帝王得称寡人。 执事 担任工作。居处恭,敬。也指百官,各部门的专职人员。也指供役使的人。也作对方的敬称,

7、表示不敢直指其人。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 行李 使者,古代职官,掌出使聘问、接待宾客。亦作“行理” 。之往来,供其乏困。 【“所”字结构的翻译】 例 1:君亦无所害。翻译为:您也没坏处。 例 2:君之所知也。翻译为:这是您知道的事。 例 3:失其所与,不知。翻译为:失去自己的同盟,不明智。 所害、所知、所与,这三个词组中“所”后面跟的都是动词。所,代词,代人、事、物等,后面跟动词, 构成名词性的词组,翻译为“的人” 、 “的事物” 、 “的情况”等。所害,损害的地方,即坏 处。所知,知道的事。所与,结交的人,即同盟。 【词类活用】 例 1:越国以鄙远 例 2:既东封郑 鄙,名词,边邑,边地;此处解释为“使(远方的国家,郑国)成为边邑” ,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使 动用法。远,形容词,此处解释为“远方的国家” ,属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封,名词,边界,边地; 此处解释为“使(郑国)成为边地” ,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乏困,本作动词,这里活用为名词,指缺乏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