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执政党所面临的任务及如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774459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执政党所面临的任务及如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时期执政党所面临的任务及如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时期执政党所面临的任务及如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新时期执政党所面临的任务及如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新时期执政党所面临的任务及如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期执政党所面临的任务及如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执政党所面临的任务及如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时期执政党所面临的任务及如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新时期执政党所面临的任务及如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我今天的党课题目是:“新时期执政党所面临的任务及如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这是 个很有时代特性和理论价值的课题。对于这个问题,我学习和思考还很不够,愿意借今天 这个机会和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并希望通过党课能够抛砖引玉,教学相长。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 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新的历史时 期, “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 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

2、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 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如何保证我们作为执政党能够不辱使命完成任务,这 就要看党是否能够在执政过程中代表先进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对于这个时代课 题的思考,十六届四中全会给予了回应。所以,我想从两个角度谈我的认识。一是时代要 求中国共产党必须迎接挑战承担重任;二是我们的党只有自身现代化才能增强执政能力与 时俱进。一、新时期我党作为执政党所面临的的三大挑战及其历史任务一、新时期我党作为执政党所面临的的三大挑战及其历史任务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这三大任务是我们党在正确判断国内外综合形势 及其时代主题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客观形势发展对党在新世纪提出的明确要求。中国共产 党人必须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勇敢地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历史任务。 应该看到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给党的领导和执政带来多方面的巨大挑战和严峻 考验。目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 二是党面对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三是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形势逼人,不进则 退 。 (一)(一) 、准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准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党面对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党面对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人类社会跨入

4、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 烈。从时代特征和新的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必须用世界眼光去观察和把握当今世界经济、 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趋势,观察和把握当今中国的伟大变革,以战略思维来回应时代 的需求和呼唤。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曾把当今时代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概括 为: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化、科技信息化。这一概括精辟地反映了自 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以来时代所发生的重大的、深刻的变化。江泽民同志指 出,我们一定要看到时代发生的这种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这种变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 建设发

5、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 的重大变化。这种时代变化、时代特征,对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提出了严峻挑战和崭新课 题。 “综观全局,21 世纪头 20 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 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六大报告语) 战略机遇期中包含确定和不确定的战略机遇。从全球 范围看,在这 20 年中比较确定的战略机遇有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等。这些大 趋势构成了一个新的全球战略环境,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抓住这些机遇对于实施、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需要以敏锐的战 略意识捕捉未来不确定的战

6、略机遇,根据战略机遇的不同情形,对发展战略的框架进行相 应的调整。 中国人一直到现在都忘记不了近现代历史上曾错失的几次重大战略机遇。因为错失 机遇,中国在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世纪前半叶间,度过的是风雨飘摇、国弱民穷甚至任 人宰割的屈辱日子。历史学家说,浑然不觉“外面的世界”而沉浸于“天朝上国”迷梦中, 是导致错失重大战略机遇的主因。上世纪后 20 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国力倍 增,不仅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敬,更使自己站在了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起跑线上。但中国还难以陶醉于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中。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对被世界各国都看作是 “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世纪

7、头二十年,格外重视如下八大机遇。机遇之一:可以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机遇之一:可以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安宁期安宁期”机遇之二:确立中国在世界新格局中战略地位的机遇之二:确立中国在世界新格局中战略地位的“孕育期孕育期”机遇之三:在世界科技新高潮中加速腾飞的机遇之三:在世界科技新高潮中加速腾飞的“推进期推进期”机遇之四:利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高水平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机遇之四:利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高水平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成熟期成熟期”机遇之五: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实施机遇之五: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实施“走出去走出去”战略的战略的“磨合期磨合期”机遇之六:解决我国现行体制和结构深层次矛盾、

8、加快制度创新的机遇之六:解决我国现行体制和结构深层次矛盾、加快制度创新的“突破期突破期”机遇之七: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优势的机遇之七: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优势的“成长期成长期” 机遇之八:不同文明的融合给弘扬中华文化带来的机遇之八:不同文明的融合给弘扬中华文化带来的“拓展期拓展期”从以上八大机遇的分析表明: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压力同在。目前我国在先后实 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的基础上,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美元。不少学者和国际友人提醒我们,世界上一 些国家、地区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美元向美元 过渡这一关键阶段,如果举措得

9、当,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新的跨越;如果应对失误,很容 易导致经济徘徊、社会动荡。 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考验,摆在执政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共产党面前 放眼全球: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 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 错综复杂 环顾国内: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要求和愿望日益强烈 展望未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肩负着庄严的历史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

10、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审视自身: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 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一些党员干 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 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的执政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关键因素;加强党的

11、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连结点。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深刻汲取世界上 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是全党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课题。 (二)(二) 、实现理想,承担重责、实现理想,承担重责-新时期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新时期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1、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 “全面小康”的内涵小康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概念。小康一词

12、最早出自诗经 ,其中有“民劳亦止, 汔可小康” 。意思是说,人们有劳有逸,日子就能好过。所谓小康社会则是“天下为家,各 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人们能维持中等生活水准的社会。世纪年代末, 邓小平古为今用,给“小康”赋以新的时代内涵。他用“小康”这个词来表述“中国式的 现代化” , 提出分三步走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设想,由此引发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 性调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 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一个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所谓更高水平,就是在优化结构

13、 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用大体年的时间,国内生产总值比年翻两番,达到 万亿美元,人均超过美元;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所谓更全面,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 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 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 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所谓发展比较均衡,就是使工农差别、城乡差别、 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

14、增强,生态环境 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 发展道路。这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新起点,是亿万人民现代化建设 进程中的新目标。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指标目前,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已经走完第一步和第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 国式的现代化”建设第三个战略阶段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阶段。其目标包括经济、社会、 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共 16 项指标。在经济主题方面,有 4 项指标;在社会主题方面,有 7 项指标;在环境主题方面,有 3 项指标;在制度主题方面,有 2 项指标。 经济主题经济主题 :第一项指标:人均 GDP 人

15、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到 2020 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两番。实现这 一目标,GDP 必须保持年均 7.2%的速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均 GDP 目标设定为 25000 元。按照汇率法计算,这一水平相当于现在的 3000 美元左右。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美元币值 变动等因素,2020 年,人均 GDP 可能在 4000 到 5000 美元之间。 第二项指标:非农产业就业比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 产业转移是一条普遍的规律。1980-2000 年,我国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年均 0.94 个百分点。 建设全面小

16、康社会,要走广泛参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有力地促进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提高。根据国际经验,在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左右时,非农就业比 重可以达到 60%左右。我们估计,2020 年,我国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可望达到 60%以上。 第三项指标: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及质量的重 要指标,它等于居民用于食物消费的支出与总消费支出之比。一般来说,居民收入水平越 高,其恩格尔系数越小。根据国际经验,人均 GDP 在 3000 美元左右时,居民消费的恩格尔 系数均在 30%上下。 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1980-2000 年,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 56.9% 下降到 39.4%,年均下降 0.9 个百分点左右;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 61.8%下降到 49.1%,年均下降 0.6 个百分点左右。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