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概论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2768053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人类学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化人类学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化人类学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化人类学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化人类学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人类学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人类学概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人类学研究定义、内涵、对象、结构人类学研究定义、内涵、对象、结构人类学定义人类学定义:人类学是运用实地考察的手段比较研究各民族文化和社会的综合学科。广义的人类学涵盖了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等多种学科。人类学目标:人类学目标:通过不同社会与文化的比较,以及通过人类文化变迁历史的研究,概括出人类行为的原理、原则及人类文化变迁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学的最高目标。人类学一词来自于希腊文中的(人)和(科学) 。人类学一词最早出现于 1501 年,当时专指人的体质方面的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类学形成于 19 世纪下半叶,至今才 100 多年的时间。它被称为“在科学中历史最短、抱

2、负最大”的“研究人类的科学”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1887 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是人类学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 人类学研究对象人类学研究对象文化的特质文化的特质文化是共享的,是外在的,可研究性;文化是可习得的;文化是象征的,建基于符号的;文化是整合的广义人类学四个主要的分支:体质(生物)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或称社会人类学、民族学狭义人类学则仅指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民族学 。文化的结构文化的结构(四层次说)a 物态文化层: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b 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

3、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c 行为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称的习惯性定势构成。d 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熏陶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二、人类学的基本观点(学科观)二、人类学的基本观点(学科观)(一)整体论也称整体观局部与整体间有关系;局部与其他部分有关系,分三个维度理解:是共时性维度,整体内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各个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历时性维度是生理心理学维度,研究人类学者与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二)文化相对论任何一种文化都必须依据它所依赖的文化结构,以及它所属的价值系统的关系来判断和解释由于每一种

4、文化都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不同文化的传统和价值体系是无法比较的,每一种文化都只能按其自身的标准和价值观念来进行判断。核心:衡量文化标准在该文化内部 ,不能以本文化的标准去衡量他文化(三)文化普同观人类学的核心命题是人性一致,人性需求一致,但解决此需求的手段具有多样性。可以称之为普同性。我们特别强调整个人类是一个统一的物种,分享着一个世界,要解决相似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强调文化差异而忽视了这个道理。(四)自观与他观(主位与客位)自观又称 “本位方法”或“文化主位研究方法” 。主位方法是站在被调查对象的角度,用他们自己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文化。即用本地人(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的眼光来努力理解文

5、化。他观又称“非位方法”或“文化客位研究方法” 。客位方法是站在局外立场,用调查者所持的一般观点去解释所看到的文化。即从学者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出发去研究文化。三、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三、人类学的研究方法2(一)跨文化比较的研究方法跨文化比较是指直接地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社会文化所进行的比较研究。(2)田野工作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直接观察、访谈、住居体验等参与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田野工作是人类学最基本的方法,是现代人类学的真正核心和基石。一般来说,田野工作是功能学派马林诺夫斯基开辟的方法,被称为“马林诺夫斯基革命” 。田野工作方法有如下特点:一、强调整体论。二、时间要求

6、一年以上周期。三、空间上限制在一个小范围,一般是一个村庄。四、技艺上要求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五、理论概括上要求由具体经验事实上升为一般性的理论。方法论上的创造,与自然科学的实验室研究、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文献典籍与文物研究 田野工作的艰苦与寂寞 文化震撼或称文化冲击、参与观察也称为居住体验法,指的是在田野调查中主要依靠调查者参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对他们的各种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直接观察,或调查者居住于当地社会之中,对当地人的实际生活进行体验的一种方法。人类学调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应用人类学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 观察可分为三种:一、静态的“物观” (指对自然环境、人文地理、聚落形态

7、、居民建筑、饮食、服饰、实用工具等)二、动态的“人观” (包括生产、生活活动,仪式活动、人际交往等)三、动静结合的“事观” ,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事件表现出来的,事件需要人的参加以及在一定的环境空间中才能发生。参与观察是一种具有主位法(emic)与客位法(etic)两种视角的观察法。 、深度访谈,也称为访问法。访谈的对象称为主要报道人,也称关键报道人。田野中的访谈,既不是社会学问卷式的指导性访谈,也不是心理治疗式的非指导性访谈,而是半指导性访谈半指导性访谈。 特色是:访谈者的兴趣在受访人本身,而且访谈者主动聆听受访人的谈话3、直接体验是作为主体的人类学者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一种身体“活动

8、” ,通过这种活动方能构建田野工作中的知识体系。需要与当地人“同吃、同住、同劳动” 。总结:田野工作既要参与进去,又要保持距离四、古典进化论:解释人类学四、古典进化论:解释人类学(一)古典进化论古典进化论、产生基础生物进化;社会与文化进化、先驱性代表人物赫伯特斯宾塞A 趋异发展思想;B 组织进步思想;C 整合思想古典进化论对其思想的继承与改造3、古典进化论核心:社会和文化进化的理论 4、古典进化论研究倾向A 研究人类文化发展史:英国爱德华泰勒研究方法:遗留法 survivals;比较研究3文化发展三阶段论(蒙昧、野蛮、文明)B 研究社会发展史:美国摩尔根生产技术阶段论;家庭阶段论;氏族发展阶段

9、论5、古典进化论的三个基本假设A 人类心理一致性B 文化相似性C 文化发展的相似性,也称平行发展文化变迁的动力:人类心理不断完善,开创文化的科学研究6、对古典进化论的批评A 单线进化论,未考虑地理与环境造成的文化的区域性、民族性B 依靠技术发展水平划分三阶段,假设欧美文明最先进的,欧洲中心主义的表现C 立论基础为人类心智能力一致性,构建的人类社会、文化历史为一种猜想、假设、推测的历史(二)解释人类学解释人类学解释人类学也属于象征人类学,区别,更注重意义的阐释,更注重的地方性知识,并且在研究方法上也很独特。关于文化解释的人类学理论,由美国人类学家吉尔兹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代表作有文化

10、的解释(1973) 、 地方性知识 (1983) 。自 19 世纪以来,文化人类学研究发展的主流是人类学家对其研究的文化对象或目的物作田野调查,通过观察、认知,进行客观的民族学描写而形成文化志。其理论的核心内容核心内容是:人是由其自身编织的意义之网所支撑着的动物,而文化就是这种意义之网。因此,文化分析并非寻求规律性的实验科学,而是寻求意义的解释科学。所谓“意义”是包括知觉、观念、情感、理解和判断等的包括性概念。 “意义”需要通过有形的象征才能传递。象征是用来指传达观念(意义)的对象、行动、事件、性质或关系,是继承下来的人们用以交往、延续和发展有关人生的知识和对人生的态度的概念系统。文化就是富有

11、意义的象征系统所积累起来的整体,是一个历史上传递下来的具体表现于象征的意义模式。文化分析是指要在解释的意义上,理解“就某些事情说明某些事情” ,人类学者的工作是领会行为者如何理解行为者自己所描写的主题。解释人类学的核心概念是“意义”与“解释” ,解释人类学也是对象征所具有的意义的解释。但格尔兹认为人类学家要对一种社会表达方式的象征意义进行解释是一个特别艰难的过程。文化分析是指要在解释的意义上,理解“就某些事情说明某些事情” ,人类学者的工作是领会行为者如何理解行为者自己所描写的主题。吉尔兹“关于巴厘斗鸡的记录”是他的解释人类学的一个范例。文化解释学的方法和命题主要有对本文的研究、话语研究、认识

12、论与知识结构、后殖民与后现代的话语等。自其作为一门学科确立以来,人类学就承诺要造就一种独特的文化洞见,即“从本地人的观点出发”解释本地人(被研究者)的文化。格尔兹几十年来所追求的,正是人类学的深入文化洞见,这常被称为跨文化的理解,也被格尔兹本人称为一种求索“经验相近”的图谋。对于他而言,人类学的学术使命不是推理,而是参与社会却又不为当地社会所左右的文化感知;人文现象的基本特质是丰富的符号诗学展示,而不是专家才能解读的刻板的深层结构;人类学者从事的职业是具体地点的田野工作,也是远离于田野的思索。因而,文化研究不是“科学”的探求,而与被研究的文化一样,是一种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社会得以绵延传续,人

13、生的知识及对生命的态度得以表述的话语途径。其一,基辛认为,解释人类学与其他类型的人类学一样,把文化当成是公共的、共享的象征与意义的集体文本,然而在任何社会中,作为文本的文化,都被赋予不同的意义,不同的性别、阶层对于这个文本给予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解释人类学所犯的一个错误,即在于把本来十分复杂的现象归结为一个客观而单一的体系,而不能展示知识被操纵和分配的复杂过程。其二,基辛认为,把文化当成一个意义的体系,其实忽视了一个事实:在任何社会中,文化都常被当成意4识形态来运用,从而扮演着以世界观来掩盖政治经济现实的角色。换言之,作为意识形态,文化使某些人有权力,使另一些人屈从于某种权力,使某些人可能剥削别

14、人的劳动力,使另一些人被剥削。因此,文化是一种神秘化的体系,而并非意义的体系。其三,实际上,把文化当成文本来构造人类学的解释,是 20 世纪人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它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学对非西方部落文化的误读。在这样的文本构造实践中,人类学者过于强调非西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强烈对照。这就使他们经常采用武断的态度来解读非西方文化的文本,而没能承认非西方文化的理解存在着其他可能性。五、经济人类学?五、经济人类学?经济人类学的内涵,经济人类学是一门从人类学角度出发,运用民族志等方式研究人类经济制度和行为的学科。其研究视野广阔,包括前资本主义阶段的原始民族、游牧民族和农业社会中农民的经济行

15、为与制度的研究,也有工业化社会中的性别角色、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欠发达的农业区域寻求市场发展的途径。以及市场的中心地位理论与市场条件下基础经济行为等多项研究。经济人类学中经济人类学中“形式论形式论”与与“实质论实质论”的争辩的争辩 1、争辩的焦点:当代经济学原理是否适用于分析研究前工业社会的经济问题。实质论者认为:在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各类社会中,物品、服务的生产和分配是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不能简单划一地套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必须建立与之完全不同的经济行为分析模型。基于市场交换体系的经济学理论不能套用到部落社会和乡民社会中去。实质论者事实上强调了事物特殊性的一方面

16、。形式论者则认为,尽管经济学理论产生于工业社会,但是它具有普遍意义,由于人类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心理特性是相似的,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发展出来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被用于阐述和解释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行为(包括比较原始状态下的经济行为) ,非西方的土著居民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属于理性的经济人。2、争论起源争论源于马林诺夫斯基运载原始经济行为的观点的争论。马氏通过对特罗布里恩德岛的大量调查,认为原始经济只是其他社会行为诸如亲族制度、权力结构及象征行为的一种反映,人们之所以有经济行为,其目的在于维系及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责任,因此对原始社会的经济行为绝不能以现代的经济学理论及眼光来研究。这一看法遭到了以赫斯克维茨为代表的一批人类学家的质疑和反对。3、代表性人物(1)形式论者:赫斯克维茨赫氏认为,物品稀缺是一个世界范围的现象,不论经济团体规模大小、机器化程度高低、经济结构复杂与否,在物品的稀缺性上,各群体之间的差异只是程度上的,不是根本上的。因此,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的经济最大化原则,在世界范围内是起作用的。(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